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的分析含高剂量CD34+细胞的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增生综合征(AML/MDS)后发生原发植入失败的原因。方法 1例4岁女孩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科被诊断为AML/MDS。患儿经诱导及巩固治疗获完全缓解后,行无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部分不相合脐血移植。观察患儿术后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术后发生原发植入失败,再次进行血缘间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患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败血症,于第2次移植后7 d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含高剂量CD34+细胞脐血造血干细胞并不能抵消HLA配型不合的缺陷。患儿原发植入失败可能与患儿移植前存在长期血小板输注无效及潜在免疫异常,尤其是移植前产生抗-HLA供者特异性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髓系白血病2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效果.方法 髓系白血病患儿26例,平均年龄为9.8岁,其中CML 8例,AML18例.CML患儿中,第1次慢性期(CPl)6例,加速期(AP)1例,第2次慢性期(CP2)1例;AML患儿中,第1次缓解(CRl)9例,第2次缓解(CR2)7例,2例未缓解(NCR).26例中,2例接受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外周血与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2例接受由HLA半相合母亲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出的CD34+细胞输注;2例接受脐血移植;其余20例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每例移植有核细胞(6.8±6.0)×108/kg,CD34+细胞(4.0±5.8)×106/kg,CD3+细胞(2.6±3.8)×108/kg.所有患儿均采用白消安及环磷酰胺进行清髓性预处理.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和甲氨蝶呤联用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接受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6例CML患儿加用霉酚酸酯.若发生Ⅱ度以上GVHD,则给予甲泼尼龙或巴利昔单抗治疗.结果 除2例HLA半相合移植失败外,其余24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24例植入成功的患儿中,2例未发生急性GVHD(aGVHD),15例(62.5%,15/24)出现Ⅰ~Ⅱ度aGVHD,7例(29.2%,7/24)出现Ⅲ~Ⅳ度aGVHD(重度aGVHD).7例重度aGVHD均为CML患儿.26例平均随访20.5个月,其中原发病复发死亡者4例,治疗相关死亡者5例,尚有17例(65.4%,17/26)患儿无病存活.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助于提高髓系白血病患儿的存活率,只要加强预防,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产生的GVHD是可以控制的.而对于高危患儿,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与亲缘相关供者移植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后治疗过程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患者移植失败但白血病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可能原因。结果患儿首次脐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不良,2013年11月行脐血输注,后因为经济原因未针对原发病进一步治疗,然而该患者脐血移植术后15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至2015年9月,脐血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结论脐血移植或输注可能具有修复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且无需通过成功植入发挥作用。儿童高危白血病进行脐血移植植入失败并不意味白血病治疗失败,患儿有可能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4.
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向肝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在体内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CD34^+造血干细胞分离自足月妊娠产妇脐血,实验动物采用6~8周的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NOD/SCID)dx鼠,20μlCCl4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其中部分小鼠24h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裸DNA质粒,建模48h后将CD34^+造血干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各组死亡率、肝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RT-PCR、免疫组化、HSH等手段检测小鼠肝组织内人源性的、分泌白蛋白的肝样细胞。结果实验各组之间肝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各组存活率相近。肝组织石蜡切片显示,同时注射HGF质粒及CD34^+造血干细胞的实验组,其肝组织损伤程度最轻,单独注射HGF质粒或CD34^+造血干细胞的两个实验组结果相近,对照组最重。在注射CD34^+造血干细胞的两组小鼠肝组织中,通过RT-PCR、免疫组化、HSH等方法均可检测到人源性的肝样细胞,联合应用HGF的实验组中,此种分化细胞数量更多,分布更广。另外与此同时可观察到融合细胞的存在。结论脐血中CD34^+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肝样细胞,HGF可以促进这一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含有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后的扩增情况和用于移植的安全性.方法 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出的MNC,在含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分别将培养前和培养第10天时的造血细胞进行细胞计数、细胞活力分析、集落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彗星试验分析DNA的损伤情况、无菌性分析及移植至NOD/SCID小鼠体内等项研究.结果 经过体外短期培养,脐血中MNC、CD34+、CD133+、CD34+CXCR4+及CD34+ VLA-4+细胞扩增倍数均比培养前增高(P<0.05);半固体培养基可支持多系集落的生长;培养前和培养第10天时脐血细胞DNA损伤率均低于5%;无菌性分析提示细胞未受污染.将体外扩增后的脐血造血细胞移植入NOD/SCID小鼠体内,与新鲜脐血移植相比,小鼠的存活时间及植入能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是解决脐血造血细胞数量不足的有效方法.脐血造血细胞经短期培养能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安全而具植入能力的造血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治疗策略。方法 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例供者均伴有地中海贫血,分别采集CD34+细胞2.57×106/kg和1.99×106/kg,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二次移植更换为非地中海贫血供者,分别采集CD34+细胞4.28×106/kg和5.75×106/kg,采用减低剂量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行二次移植。结果 2例患者二次移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10 d和+10 d。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分别为二次移植+1 062 d、+265 d),2例患者原发病均完全缓解,无明显移植并发症。结论 减低剂量预处理的二次移植能够成功治疗急性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  相似文献   

7.
人脐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实验研究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脐血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分化特点,探讨脐血干细胞与体外扩增后的祖细胞混合移植的可行性以及合适的移植时机。方法:按种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于含体积浓度为20%胎牛血清(FCS)的IMDM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干细胞因子(SCF)、Flt-3配基(FL)、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 ,培养21d,每周半量换液,同时进行细胞计数,涂片形态学观察,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细祖细胞(BFU-E)集落培养,细胞表面CD34^ 、CD33^ 、CD3^+、CD19^+标记和细胞增周期的动态观察。结果 培养7d时的脐血细胞,CFU-GM、BFU-E集落形成最多,之后逐渐减少,21d时已低于培养前水平。CD34^ 细胞比例在培养后7d达高峰,14d开始下降;CD33^+细胞比例在培养后7-14d达高峰,21d时开始下降;CD3^ 、C CD19^ 细胞比例均在培养第7d时显著下降,并持续低水平至21d。培养7d后G0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快速增高,至21d时仍有较高比例。培养第21d的细胞涂片见少量中、晚幼粒细胞。结论:理论上脐血干细胞与扩增后的祖细胞混合移植用于成人具有可行性,体外扩增培养7d左右是混合移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混合脐血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混合脐血移植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分别将两份人HLA半相合、不相合混合脐血或单份脐血输入经亚致死量照射后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观察三组脐血在SCID小鼠体内植入状况及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特性。结果 单份和混合脐血均可在受鼠体内植入 ,形成供 受混合嵌合体 ,植入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并能重建人类多系造血 ,且易于向NK和B淋巴细胞方向分化。用多聚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 (PCR SSO)探针检测人HLA DQB1基因发现 ,混合脐血移植可有 1份或 2份脐血植入 ,其中造血祖细胞含量和体外集落形成能力高者 ,更易于植入 ,且供者间HLA差异小者 ,趋向两份脐血同时植入。结论 混合脐血移植可重建SCID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 ,但造血细胞各谱系分化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后植入能力的改变,以及对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MNC进行短期无血清培养扩增,比较扩增后的效果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将扩增6d后的人脐血MNC植入经半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小鼠6周后的存活率和造血重建情况。结果人脐血MNC在干细胞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基(FL)、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3(IL-3)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下,培养6~11)d获得最佳扩增效果,同时细胞表面膜联蛋白V(Annxin V)的表达明显减少;移植6周后有55.6%的小鼠存活,存活小鼠的骨髓、脾和胸腺细胞中均能检测出人类CD45、CD34、CD33、CD3和CDl9抗原,外周血提取的DNA可检测出人特异的Cart—Ⅰ基因和Alu基因。结论SCF+FL+IL-6+IL-3细胞因子协同作用能有效扩增人脐血MNC,MNC扩增6d后可成功植入N()D/SCID小鼠体内,并帮助小鼠重建多系造血。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仅有25%的患者能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亲缘供者从而顺利实施移植。因此HLA单倍体相合移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移植后排异反应及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多能干细胞特性,输注后可重建骨髓微环境、促进移植后造血干细胞的植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SAA-2)患者疗效。方法采用亲缘和非亲缘allo-HSCT治疗SAA-2患者30例。预处理方案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3mg·kg^-1·d^-1,连用5d)+氟达拉滨(35mg/m^2,连用5d)+环磷酰胺(50mg·kg^-1·d^-1,连用4d),用或不用全身放射治疗(2Gy)。结果输注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59(3.91~8.87)×10^9/kg,CD34+细胞中位数为6.60(1.05~11.51)×10^6/kg。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3(11~19)d和16(14~34)d。远期移植失败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和2年存活率分别是20.0%、26.7%、46.7%和66.7%。结论 Allo-HSCT是治疗SAA-2的有效方法,建议临床确诊SAA-2后尽早施行allo-HS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7岁患儿,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方法,经氟达拉滨、马利兰、环磷酰胺和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进行预处理,供者应用G-CSF动员和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胞菌素A、氨甲喋呤、霉酚酸酯、CD25单抗)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重建后,每周输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次,连续4周。结果患儿造血重建迅速,11 d时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14 d时血白细胞芳基硫酸酯酶A水平明显上升;28 d时达正常水平。患者无急性GVHD发生。移植后1个月经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恢复。结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安全、有效,血白细胞芳基硫酸酯酶A水平回升迅速。这种新型疗法可能是治疗缺乏HLA全相合供者的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患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回输的MNC、CD34+细胞数,GVHD发生率,血象恢复时间,SDF-1α、G-CSF、IL-6、GM-CSF、TPO、IL-11、SCF等细胞因子变化情况,以及骨髓有核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改善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血小板恢复时间平均为15 d,血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为10.4 d。3例患者发生Ⅲ度a GVHD,3例患者发生局限性c GVHD,经治疗后均好转,4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73 d死于真菌性肺炎。移植后患者血清SDF-1α、G-CSF、IL-6、GM-CSF、TPO以及SCF水平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骨髓有核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1例患者EB病毒血症,2例出血性膀胱炎,2例真菌性肺炎。结论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安全且并发症低,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对其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以大黄素和环孢素A(CsA)分别在术后腹腔给药,并以给予PBS作为模型对照组,观察不同药物移植后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以及对移植术后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s,Treg)亚群的变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大黄素能显著延长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术后成活时间,大黄素组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17.4±2.5)d与肝移植模型对照组(8.8±1.9)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鼠肝移植后大黄素给药可显著上调受体大鼠外周血以及肝内CD4+CD25+Treg的比例,并显著增强CD4+CD25+Treg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大黄素能够延长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术后成活时间,并可能通过上调外周血以及肝内CD4+CD25+Treg的数量及免疫抑制功能来实现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心肌移植对梗死区CD4^+T、CD8^+T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取犬脐带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扩增间质干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杂种犬3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组取第4代细胞用5-氮杂胞苷诱导72h,LacZ报告基因标记后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心脏的梗死区域,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IMDM培养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达pgal的移植细胞以及梗死区域CD4^+T、CD8^+T的分布,应用Image—Proplus 5.1软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异体犬cbMSC移植心肌梗死区后可长期存活;图象分析显示,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4^+T的累积光密度值(IOD)为44.35±7.03,19.29±4.11和20.27±3.51,CD4^+T与CD8^+T的10D比值为0.63±0.12,0.51±0.15和0.66±0.08;对照组CD4^+T的10D值为65.78±10.27,28.02±2.59和29.79±6.83,CD4^+T与CD8^+T的IOD比值为1.28±0.20,1.34±0.09和1.50±0.16,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测表明,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8^+T的IOD为69.88±7.84,37.80±8.83和30.81±7.42,高于对照组的51.28±10.01,20.87±4.50和19.91±2.87。结论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犬cbMSC的同种异体移植能产生免疫耐受,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D4^+T,减少局部浸润的CD4^+T数量,降低局部CD4^+T/CD8^+T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5名健康人群,采血并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Th1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的表达差异。同时,采用Spearman检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为(2.10±0.87)%,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为(7.10±2.32)%,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为(3.38±1.68)%,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为(11.78±5.6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40和4.162,P值均〈0.01)。原发性肝癌患者组外周血Th17细胞与CD4^+CD25^+Fosp3^+调节性T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821,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h17和CD4^+CD25^+Fos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较高,二者呈正相关。CD4^+CD25^+Fosp3^+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促进Th17细胞分化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Bu/Cy+ATG)预处理方案在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血液肿瘤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采用亲缘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例SAA患者资料。供者均为母亲,1例HLA3/6位点相合,2例HLA4/6位点相合。预处理方案均为改良Bu/Cy+ATG,具体为白消安0.8m∥kg,每天4次,连用2d;环磷酰胺50mg·kg-1·d-1,连用4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mg·kg-1·d-1,连用4d。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预防排斥反应。结果3例患者均达完全供者植入,2例合并Ⅱ-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合并局限型慢性GVHD。3例患者均发生血CMV感染,经抗病毒治疗均得以控制。随访5~25个月,3例患者至今均无病存活。结论初步经验Bu/Cy+ATG预处理方案经改良用于亲缘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8例MDS患者采用alloPBSCT治疗。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8~50岁(中位年龄31岁)。按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MDS分型标准(2008年)分类,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lineage dysplasia,RCMD)占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RAEB)-1占1例,RAEB-2占3例,MDS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占2例。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5~10μg/(kg·d)动员5 d后,分1~2 d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受者输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5.8~11.6)×108/kg(中位数7.7×108/kg)。受者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6例,改良BuCy方案2例,非亲缘供者联合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予环孢素加短疗程甲氨蝶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8例患者中有6例移植后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9~15 d(中位数12 d)及11~42 d(中位数13 d);4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度1例,Ⅱ度2例,Ⅳ度1例;存活超过100 d的6例患者发生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随访时间为2.6~56.9个月(中位数27.0个月),2例患者移植后100 d内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以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75.0±15.3)%,生存期为(43.4±8.3)个月。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年轻MDS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小鼠肝脏移植免疫耐受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进行小鼠原位肝脏移植,诱导出移植免疫耐受后,向受体注射抗CD25抗体(PC61)以去除CD4^+CD25^+T细胞,检测受体内CD4^+CD25^+T细胞数量及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以确定CD4^+CD25^+T细胞完全被清除,同时观察受体生存时间。结果与同种同系小鼠肝脏移植结果相似,同种异系肝脏移植小鼠的生存时间亦均超过70d。移植免疫耐受诱导后,PC61不同注射方案均能完全去除受体小鼠肝脏、脾脏及血液中的CD4^+CD25^+T细胞,且移植肝脏中Foxp3mRNA的表达也明显降低,表明完全去除了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但肝脏移植动物生存时间并未受到影响。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于小鼠肝脏移植自发性免疫耐受的维持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并利用人源化小鼠模型,研究组织工程材料的体内免疫原性。方法利用NOD/SCID小鼠(非肥胖型糖尿病鼠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鼠反交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100×10^6)建立人源化小鼠,在人源化小鼠皮下植入异体人皮肤(阳性对照)、人体脂肪干细胞与脱钙骨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实验组)、单纯脱钙骨材料(阴性对照)。在植入后1周、2周、3周、4周,取小鼠尾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4周后,取小鼠的移植局部皮肤进行HE染色分析,同时检测脾细胞人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结果NOD/SCID小鼠腹腔注射人PBMC4周内,在外周血和脾中均可测到人CD4^+和CD8^+淋巴细胞。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在人源化小鼠皮下植入的组织工程材料及成体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组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而单独植入人皮肤组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人源化小鼠可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体内免疫原性的研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