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2例均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0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全胃切除术7例,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85±60)min,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78±62)min,全胃切除术(323±8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0±52)ml,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96±85)ml,全胃切除术(234±76)ml;淋巴结清扫12~40枚,平均(25±10)枚;术后患者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75 h.术后随访1~36个月,平均9.7个月,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行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对早期及部分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技术可行,同时具备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穿孔,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远期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1985年11月至1990年4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穿孔4例,生存2例,死亡2例。报告如下。例1.男,26岁。1985年11月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泛发性腹膜炎,在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9个月,又因突然腹痛、腹膜炎,再次急诊来我院。急诊手术见残胃不大,胃肠吻合处、残胃前壁有一直径5mm的溃疡穿孔,行溃疡修补及腹腔引流术。术后查空腹排酸量(BAO)为正常值5倍,最大排酸量(MAO)为正常值2倍,术后顺利出院。第二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远端极量胃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远端极量胃次全切除术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3例胃癌病人施行胃切除术,2例溃疡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吻合口溃疡反复出血者,将脾胃韧带内由脾下极向上的数支胃短血管分支离断,在切断胃短血管的近胃底胃大弯缘至贲门下2cm连线切除荷瘤胃。将仅由3支胃短动脉或2支胃短动脉及胃后动脉提供血运的残胃与空肠行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结果胃癌术后病理石蜡切片报告上切缘均干净,未发现肿瘤细胞。术后随访2~45个月,未出现吻合口癌及残胃癌复发,未发生胃缺血或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残胃的功能正常。2例溃疡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吻合口溃疡反复出血者术后无再出血发生。结论仅保留2支胃短动脉及胃后动脉,或3支胃短动脉的远端极量胃次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胃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胃癌穿孔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伟  方志恒  章健 《腹部外科》2001,14(5):278-279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本院 2 8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穿孔修补术 (或加胃空肠吻合术 ) 9例 ,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11例 ,胃癌根治术(一、二期 ) 8例。3种术式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5 .5个月、15个月、2 2个月。大体类型多为溃疡型(2 3/2 8例 ,81.2 % ) ,病理多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 (2 5 /2 8例 ,89.2 % )。结论 胃癌穿孔病例常表现为年龄偏大、溃疡及穿孔直径大等 ,应积极手术治疗 ,尽可能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急诊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l99l~2001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通过l~5年的随访,患者一般在术后3~4个月生活,体质恢复到正常水平,能胜任日常工作。l例(1.2%)在2年后出现吻合口溃疡。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去除了溃疡病灶和泌酸环境,达到了根治的目的,且手术安全性高。因此,在基层医院,在患者条件许可时,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应尽可能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胃切除术24例。腹腔镜下探查腹腔、清除大网膜及预定范围的淋巴结,通过上腹部小切口完成胃肿瘤切除和胃肠重建。结果中转开腹手术1例。余23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例。手术时间全胃(171.0±32.5)min,近端胃130、185及210min,远端胃(137.2±40.2)min。术中出血量:全胃(260±80)ml,近端胃190、220、250ml,远端胃(190±50)ml。清除淋巴结(18.4±4.3)枚。术后排气时间(1.4±0.8)d。术后住院时间(12.0±3.4)d。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月。复发率21.7%(5/23)。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行、可靠,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例 1 女 ,49岁。主因慢性胃病史 2 0余年 ,腹痛、黑便7d于 1999年 1月 2 1日入院。上消化道造影示 :胃窦部溃疡。胃镜检查示 :胃窦部巨大溃疡 ,胃窦癌。诊断为胃窦癌 ,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学检查 :胃窦部小弯及一侧壁可见一沿胃横轴 6cm× 1cm的溃疡 ,边缘稍隆起 ,底部平坦。切面 :胃壁层次清楚 ,壁厚 1 5cm。例 2 男 ,38岁。主因返酸、嗳气、上腹胀满数年 ,加重2个月于 1999年 7月 5日入院。上消化道造影示 :胃小弯溃疡。胃镜检查示 :胃小弯溃疡 ,不除外胃癌。诊断为胃癌 ,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学检查 :胃小弯侧可见一 4cm× 3…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0年1月~1998年7月胃镜检查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86例,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男67例,女17例,年龄21~73岁,平均45岁。术前原发病:胃溃疡26例(其中溃疡穿孔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例(其中溃疡穿孔11例),胃癌18例,十二指肠瘀积症2例,胃息肉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体温是显示机体内环境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一项比较灵敏的指标 ,术后体温一般均有变化 ,主要是体温升高 ,即发热。它也常常是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信号。我们通过对 186例胃癌患者术后体温的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以期及早发现胃癌术后并发症或及时予以防范。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 186例 ,男 12 7例 ,女 5 9例。年龄 2 8~ 76岁 ,平均5 7.5岁。均为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本院明确诊断为胃癌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其中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5 3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2 0例 ,全胃切除术 2 6例 ,全胃联合脾切除术 5 0例 ,姑息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8月32例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下D,根治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1、3、4、5、6、7、8、9、11p、12a、14v组淋巴结;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1、2、3、4、7、8、9、10、11组淋巴结;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清扫1、2、3、4、5、6、7、8、9、10、11、12a、14v组淋巴结;所有患者均于上腹部做辅助小切口行病灶移除及消化道重建。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根治性远端胃切除18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12例。远、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时间250~390min,平均325min;全胃根治性切除300—450min,平均347min。术中出血量:远、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50~250ml,全胃根治性切除术60—350ml,术中均未输血。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排气时间24—72h,平均38h;进流质时间2~5d,平均2.8d;无吻合口漏等手术相关并发症。30例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亦未发生切口和穿刺口种植。结论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创伤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龄胃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了49例70岁以上高龄胃癌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结果 高龄胃癌患者多数有其他合并症,本组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33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3例,姑息性切除8例,仅行胃肠吻合或探查5例。术后10例出现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3例。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高龄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预防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迫流性胃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曾在1982~1992年对28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空肠Roux、en-Y术式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溃疡8例,其中3例为大出血。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术后并发吻合D溃疡中,男6例,女2例,其中3例为大出血。术前原发病为胃小弯溃疡4例,胃大弯溃疡l例,十H指肠溃疡3例。8例术后吻合口溃疡者均行纤维胃镇检查确诊。吻合口道癌发生时间为本后5~13个月。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烧灼痛、返酸、暖气,其中5例伴有相抽样便,3例呕吐咖啡色胃液成凝血块。本组手术均行常规胃大部切除…  相似文献   

13.
许东波 《腹部外科》2002,15(6):357-358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收治进展期胃癌患者 92例 ,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92例中 ,13例放弃手术 ,于确诊后 3~ 7个月内先后死亡 ;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者 4 1例 ,5年生存率为 4 3.9% ;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14例 ,3年生存率为 14 .2 % ;胃空肠吻合术 13例 ,1年生存率为 15 .6 % ;空肠造瘘术 2例 ,剖腹探查术 9例 ,平均生存 4 .5、3.5个月。结论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和术后综合治疗 ,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对48例Billroth吻合方法加以改进,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16例,胃癌32例。胃癌常规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常规游离胃后,残胃胃大弯侧剥除浆肌层,使黏膜延长2-3cm,宽度略大于小肠腔口径,胃黏膜与小肠全层吻合,然后浆肌层包埋。本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经X线及胃镜观察,24例Billroth 1式吻合中仅3例有少量胆汁反流,提示胃肠吻合口具有明显抗反流功能。说明胃大部切除后采用胃黏膜与小肠全层吻合系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16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8例患者术前明确诊断,8例患者于术中明确诊断;术前诊断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7例,合并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5例。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小肠切开取石+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Ⅱ式)+空肠Braun吻合术7例,行小肠切开取石+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Ⅱ式)3例,行胃窦部切开取石+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Ⅱ式)+空肠Braun吻合术2例,行小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修补+十二指肠造瘘+空肠造瘘术4例。平均手术时间115min,平均住院时间8d,平均术后9d开始进食流质。术后肺部感染4例,十二指肠漏2例,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CT及B超等辅助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对于胆囊严重炎症粘连者,特别是合并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者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Ⅱ式)+空肠Braun吻合术效果良好,对于胆囊炎症较轻者,可考虑行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修补+空肠造瘘术,十二指肠球部结石梗阻患者可经胃窦切开取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对1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吻合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8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从腹腔镜腹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排空功能、3年局部肿瘤复发率等评价手术质量。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至2015年3月。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平均238 min,远端胃切除术21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6枚。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6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2.6 d。残胃与空肠双襻、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重建方式,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2例(11.1%),经有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5~12 d胃排空障碍解除。无手术切缘癌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8例患者随访时间截止2015年3月(3~84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圆形吻合器吻合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术后能维持较好消化吸收功能,其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胃嗜酸性肉芽肿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2 6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钡餐检查 19例 ,诊断胃溃疡 11例 ,胃癌 8例。胃镜检查 14例 ,诊断胃溃疡 8例 ,胃癌 4例 ,胃嗜酸性肉芽肿 2例。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10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 1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 16例 ,胃癌根治术 10例。 2 3例随访 0 5~ 18年 ,无复发病例。结论 胃镜活检及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确诊嗜酸性肉芽肿 ,胃大部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同期一次施行上腹部两种不同手术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呈兴 《腹部外科》1997,10(6):278-278
自1985~1993年,笔者在施行上腹部某一手术时对另一脏器之病变同时进行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47~68岁。择期手术7例,急症手术1例。6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2例合并脾切除术者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平均住院时间为12.5天。二、疾病与术式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胆囊结石4例,行胃大部切除十胆囊切除术;胃窦部癌并胆囊结石1例,行胃癌根治十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并胆囊结石1例,行冒大部切除十胆囊切除术;晚期血吸虫病巨脾、脾机能亢进并胆囊结石2例,行脾…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胃回肠错误吻合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兴旺  石益龄 《腹部外科》1997,10(5):230-231
胃大部切除、胃回肠错误吻合是一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我院自1969年至1996年间共发生胃大部切除、胃回肠错误吻合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性,62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于1969年6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目大部切除术。术后第七天进食普食后大便频次,并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行钡餐检查,发现胃回肠吻合。作短暂术前准备后,再次手术发现胃与末端回肠(距回盲瓣20cm)吻合。切除吻合口,作回肠-回肠对端吻合与胃空肠吻合,痊愈。例2:男,47岁。因胃小弯溃疡于1972年3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九天出院。出院后腹…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8月我院32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3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5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98例,联合脏器切除术8例.结果 321例患者有317例成功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全胃切除术(323±58)min,近端胃切除术(268±76)min,远端胃切除术(274±52)min,联合脏器切除术(33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0±82)ml,平均清扫淋巴结(35.2±13.5)枚,胃癌标本近、远切缘长度分别为(6.3±1.7)cm和(5.8±1.9)cm.术后有2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围手术期死亡.319例随访3~43个月,随访期内有50例复发,其中45例为单一类型复发,5例为多种类型复发.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