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市综合医院对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使用自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调查某市2家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结果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采取的态度比较积极(10.2%)、公平(69.1%),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鼓励员工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要及时上报、病区安装摄像头以及设置专门科室来处理员工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结论医院在暴力事件发生时要依据事实,公平处理,在关心患者利益的同时,还要注意积极维护员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调查河南省某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量表调查某市2家医院499名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结果:499名调查对象中,1年内各种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总发生率为58.1%,其中遭受情感虐待比例最高达到49.7%.结论:医务人员工作场所遭受工作场所暴...  相似文献   

3.
依法行医是珍重病人生命、维护病人权益的保障,也是医院与医务人员维护自身权益、确保医疗安全的需要。医疗质量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院将继续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医院和医务人员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的防治、医疗技术准入、处方管理、放射防护、消毒隔离、合理用药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使依法行医成为我院每位医务人员自觉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也是医院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为人民建康服务,医院管理工作必须以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并以此为目的,开展医疗质量督查。  相似文献   

4.
依法行医是珍重病人生命、维护病人权益的保障,也是医院与医务人员维护自身权益、确保医疗安全的需要。医疗质量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院将继续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医院和医务人员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的防治、医疗技术准入、处方管理、放射防护、消毒隔离、合理用药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使依法行医成为我院每位医务人员自觉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也是医院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为人民建康服务,医院管理工作必须以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并以此为目的,开展医疗质量督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院场所中暴力发生的现况,确定暴力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医疗卫生工作场所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一所医院工作人员2005年7月~2006年4月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432名医务工作人员中,有205人曾经遭遇暴力,暴力的发生率为47.45%,各种类型暴力事件中,以语言暴力最为常见,占62.11%,急诊科、妇产科、检验/影像、门诊窗口和儿科是医疗机构中暴力的多发科室.在医院暴力的发生原因方面,认为"传媒的负面导向"、"患者的文化素质低"以及"医疗事故"等为主要原因.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场所暴力可以预防,媒体正确宣传导向、加快立法、加强保安是预防暴力的有效措施.结论 建议改革医疗体制,在根本上解决医患对立的情况,希望传媒客观公正专业地报道医疗事件的真相以免加深医患矛盾,保护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保证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6.
调查显示,各国都曾发生过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这表明医疗场所暴力事件是国际现象.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工作场所中的暴力事件,发现针对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事件占有较大比例.提出预防和解决暴力的方案:学会识别暴力将近的信号;为培训及教育项目、危机管理和监督方案提供充足的资源;进行工作场所分析;增加医疗保健系统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使医疗保健系统"以患者为中心"和"对患者友好";培养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7.
医护人员遭遇医院暴力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院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据调查,医护人员遭受暴力的比例高达50%~80%,医院暴力已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进行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以分析医院暴力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斌 《右江医学》2000,28(5):389-390
医院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活动的场所 ,医院工作的中心是医疗活动 ,由于病人病情具有复杂、危险、突变等特性 ,使医疗活动成为一种高度危险性职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 ,加上社会新闻媒体的不恰当宣传 ,使医患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医疗纠纷案的赔偿将使一家医院一厥不振。因此 ,医疗安全问题在现行的医院管理中更显得极其重要 ,下面谈医疗安全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一、要从严格执行医院工作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上加强医疗安全。医院工作制度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南 ,特别是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  相似文献   

9.
浅谈急诊护士工作场所的暴力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玲 《吉林医学》2010,31(19):3156-3157
近年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攻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WHO界定工作场所暴力的最新定义为,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或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医院场所暴力事件严重干扰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给医疗服务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做“医院哨”的急诊科医务人员面对各种人群,加之急诊科特殊的工作性质,致使急诊科工作人员时刻都面临遭受攻击的风险,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严卫萍 《中国病案》2010,11(11):56-57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对人体仍有许多尚未探知的领域,医疗工作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完全避免的,医院及医务人员承担着注意医疗风险的义务与规避医疗风险的责任,认真研究风险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掌握防范风险的方法,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是当前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加强医疗风险的管理,改变医疗风险的承担模式,让医疗争议索赔通过保险或中间机构在医院外解决,从而维护医院的正常医疗环境,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维护公平、公正,保证医学的发展,保护医、患以及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市2家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及应对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医务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及应对的认知和态度。结果 28.0%的调查对象以前没有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96.9%的调查对象认为护士应进行包含预防工作场所暴力内容的岗前培训,并且愿意参加这种培训。调查对象认为预防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措施依次为传媒正确导向(86.5%);倡导尊重医务工作者,改善服务态度(86.1%);提高人际沟通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强暴力应对能力(78.6%)。结论医院应为医务工作者创造支持性的环境,传媒正确导向,倡导尊重医务工作者、改善服务态度,进行针对性地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沟通交际能力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洛阳市股份制医院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暴力事件发生时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医院场所暴力调查问卷的修订版,调查洛阳市10所股份制医院的669名护士1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结果:l年内护士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0.40%。暴力事件的特点为:二级医院发生率最高,一级医院发生率最低;急诊科发生率最高;暴力多发生在日间,地点是住院病区;施暴者特点是中年人、男性、患者家属;施暴原因主要为要求未被满足;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解释"和"忍让"。结论:股份制医院护士普遍经历过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最常见的为辱骂,建议社会舆论要正确引导公众尊重医务工作者,管理部门要增加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措施,护士自身更要有防范暴力的意识,多方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疗质量是衡量一个医院服务思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质量管理工作始终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动员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我们推行医疗质量管理,瞄准先进技术水平,大胆开拓进取,是加快我院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4.
工作场所暴力与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改善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WVS)和职业健康量表对某市361名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361名调查对象一年来遭受不同类型暴力者241人,发生率为66.8%;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健康量表总分及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适应能力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r=-0.297,-0.253、-0.304、-0.134(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其它因素后,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健康状况下降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10.47。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有影响,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疗场所医务人员遭受攻击事件的发生频率及其分布特征,分析攻击事件发生的起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4所医院的500名医务人员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了解这些医务人员在1年内是否遇到患者及其家属攻击,如果遇到,说明具体情况。结果:本次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5份,应答率95%。调查对象中有332人(69.89%)表示在工作场所遇到过攻击事件。按人口社会学特征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比较,发现30岁以下、本科及以下学历、工作年限小于5年、护理岗位人员遭受攻击事件的发生率较高(P<0.05),性别和医院级别因素对是否遭受攻击事件影响不大(?字2=0.97/1.69,P =0.528/0.430>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年限超过10年、博士学历、行政及其他岗位的医务人员遭受更少的攻击事件(P<0.05)。攻击事件常表现为辱骂、威胁、推搡等语言及肢体暴力,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低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满。结论:医疗场所医务人员中,年轻医师和护士遭受攻击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完善在职培训制度,提高年轻医生和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学职业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6.
郭亚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67-3369
门急诊是医院的门户,是社会大众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水平、医院综合形象评价的窗口。由于门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因此,也是风险高发的部门。2005年以来,全国曾发生多起直接导致医生受伤或致命的恶性事件,其中有16人在门诊急诊过程中被患者家属打伤。媒体披露的医务人员被殴打受伤和被刺伤死亡的案件中,门急诊占有较大的比例。另外门急诊工作为医院临床的第一环节,门急诊早期的诊断治疗,对整个医疗过程有引导作用。所以,提高门急诊医疗质量,做好门急诊医疗风险的预防工作,是医院安全管理的关键,关系着医院全程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振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9):873+961-I0001,961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科室和全体医疗、护理、医技和后勤人员,这项工作已日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我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逐步步入常规化、制度化轨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移动医疗法律风险教育对于医务人员从事虚拟问诊咨询工作的指导效果。方法:选取附属医院100名在医院官网虚拟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其中观察组在医疗基础技术培训中增加移动医疗法律风险分析等教育课程,对照组仅给予医疗基础技术培训,比较两组医务人员在从事虚拟问诊咨询工作重的管理感知、安全态度以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管理感知以及安全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事件上报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法律风险分析的专项教育,能够让医务工作者在线上诊疗服务过程中清楚自身权责,更好地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推进移动医疗服务更加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9.
曹印专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5):600-600,F0003
医疗纠纷特别是暴力事件发生在医院,不仅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得医护人员身心受到严重伤害。鉴于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服务如果有缺陷,医务人员最易遭受暴力攻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颖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181-182
本文探讨了加强医院自身建设和管理对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性,并从医院和医务人员两方面论述了防范医疗风险应具备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认为医院只要依据医疗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医疗服务、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医务人员只要不断学习掌握并丰富医学知识、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任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证据意识,就可以规避和化解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