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褚存超  刘堪来  徐艳 《当代医学》2009,15(15):116-117
正畸支抗的重要性已为正畸医师广泛认识,只有正确的支抗设计和良好的支抗控制,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矫治结果。种植支抗在牙颌畸形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实现了支抗的完全控制,在对支抗控制要求较高的疑难病例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因此,种植支抗逐渐被正畸医生所认识和接受,目前对种植支抗的研究也已成为口腔正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现代正畸的临床操作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微螺钉种植体的起源与发展、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特点、微螺钉的材料与表面处理及大小和形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畸种植支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彩云  丁寅 《医学争鸣》2009,(19):2039-2041
近十余年来,种植体支抗逐渐成为口腔正畸的热门技术,在各种加强支抗的装置中,微种植支抗是当今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正畸支抗来源的微型种植体(micro-implantanchorage,MIA),由于体积小,植入位置灵活,操作简单,外科损伤小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的青睐.植入后在完成矫治目标前能否保持稳定,不移位或不脱落,是种植支抗应用的关键.很多学者就种植体稳定性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就近年来就关于种植支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淼  王珊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3):276-277
口腔正畸中的支抗控制是多数正畸病例治疗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有学者认为,支抗不足是阻碍正畸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种植体支抗直接以坚硬的骨骼作为支抗力的承受者,将口外支抗变为口内支抗,可以提供稳定、高效的支抗力,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受到了国外正畸学者的密切关注.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与以往正畸种植支抗系统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种植体不依赖与骨结合进行固位,而是依靠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机械嵌合力.根据其形状,可分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4.
正畸微型种植支抗是近年来口腔正畸学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以颌骨替代了牙齿的抗基作用,是解决正畸临床支抗不足问题的一种手段.它的特点主要有临床操作简化,治疗时间明显减少,减少对患者配合的依赖程度等.2008年开始临床应用,试对种植支抗植入后的失败原因做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腭中部微种植钉支抗系统在固定矫治中的支抗效果,为正畸临床支抗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骨性Ⅰ、Ⅱ类需上颌强支抗的青少年正畸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双颌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在上颌减数两颗第一双尖牙并在腭中线旁、第一磨牙水平植入微种植钉一颗.以0.019 inch×0.022 inch(1inch =2.54 cm)的不锈钢方丝横腭杆固定连接微种植钉和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组成一个腭中部微种植钉支抗系统进行正畸力的负载,下牙列不纳入研究.植入微种植钉时(T0)、上颌间隙关闭或基本关闭时(T1)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描图.分别采用SN-7平面及PP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对微种植钉以及上颌第一磨牙在T0、T1的位置差异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腭中部微种植钉植入后的临床成功率为73.9%.14例进行测量分析的病例中,微种植系统负载正畸力后仍保持稳固,双侧第一磨牙没有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微种植钉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设计的腭中部微种植支抗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正畸治疗中能够起到强支抗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正畸强支抗的可选方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控制是正畸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Profitt定义正畸支抗为"对不希望发生的牙齿移动的抵抗"或"对牙齿或口外结构所提供的作用力的抵抗".Roberts认为支抗控制不足是限制正畸治疗的重要因素,直接负荷的骨性支抗方法的发展会大大提高矫治的生物力学水平[1].腭侧种植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骨支抗,以其稳定、支抗作用强而得到推广.在此谨对腭侧种植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畸患儿在1~2年的固定矫治过程中支抗控制好坏,导致治疗目标.研究显示[1],正畸过程中严格控制支抗是必要的.我们采用直丝、方丝弓矫治过程中来观察,支抗对维护正畸疗效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畸支抗的设计和控制对于矫正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由口内的牙(组牙)、横腭杆、Nance弓、舌弓或口外的装置来实现.口外弓支抗方法虽然能有效控制磨牙,但其过分依赖患者的合作,而患者对戴用口外弓配合的总体情况并不令人满意[1].随着口腔种植学的发展,利用种植体可以承受一定的持续力量而不会发生移动的特性,将种植体用作口腔正畸支抗[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畸支抗选用微种植钉对牙根周组织的损伤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采用传统正畸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种植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根与牙周损伤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吸收量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畸支抗选用微种植钉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牙根周组织,临床上应该对其进行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10.
杨秀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2):1533-1534
微种植支抗(micro implant anchorage,MIA)是一种不过多依赖患者合作的有效的正畸装置,能为被矫治牙齿在三维方向上精确而高效的移动提供良好的支抗控制,避免了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的丧失[1]。  相似文献   

11.
魏小平  史建陆 《医学综述》2008,14(7):1073-1075
种植体支抗的研究应用,为正畸医生提供了可靠而崭新的支抗控制手段。如何提高种植体与骨组织相容性及稳定性,从而方便于临床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正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现仅就影响支抗种植体与骨组织相容性(生物力学、生物学相容性)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骏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127-129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中的差异。方法将132例错殆畸形患者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和传统支抗组。观察两组干预措施前后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微种植体支抗组上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4.88mm和4.31mm.磨牙平均前移1.14mm:传统支抗组上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3.48mm和3.24mm,磨牙平均前移2.43mm。相对RL线,两组治疗后U1-NA(mm)、L1-NB(mm)、U1-APg和U6-PtP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76、5.34、5.09、10.22,P均〈0.05)。随访6个月,微种植体支抗组患者的微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无感染现象发生,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传统支抗组出现4例支抗牙伸长、松动、牙龈红肿。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能达到临床强支抗要求,微种植体支抗能够更大程度改善患者前牙覆殆覆盖关系,正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三军 《河北医学》2014,(9):1441-1443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的患者180例,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正畸支抗技术,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56%),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对患者的损伤小,应用于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董杰 《当代医学》2022,28(4):70-72
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治疗时使用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矫正,研究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指标、治疗时间、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时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磨牙位移较小,临床指标恢复,成功率较高,且治疗时间较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更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玉峰 《当代医学》2009,15(36):11-12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患者应用种植支抗作为强支抗的不良反应(切牙牙根的吸收)。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09年8月在本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26例病例资料。其中种植支抗组13例采用西安中邦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微螺钉种植体辅助正畸治疗,非种植支抗组1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矫治。两组设计均为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每侧以相同的力值滑动关闭间隙,内收上下前牙。根据正畸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和记存模型,测量计算出治疗前后切牙的全长。结果两组患者正畸治疗后均有牙根吸收(P〈0.05)。种植支抗组的根吸收明显大于非种植支抗组的根吸收(P〈0.01)。测量结果还显示上颌中切牙及下颌中切牙的根吸收更为明显,根吸收量均大于侧切牙。结论双颌前突拔牙病例,应用种植支抗矫治后,切牙牙根吸收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羟基磷灰石(HA)涂层钛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可行性,将HA涂层钛种植体植入狗颌骨内,施以150g正畸力,采用X线照片定位测量及种植体周围临床指征的动态观察,了解支抗种植体的稳定性、颈部软组织健康状况及颈部骨量变化。结果显示:种植体无松动、脱落,不移动;颈部软组织存在轻微炎症,但对颈部骨组织无影响,骨量未发生改变。提示HA涂层钛种植体可作为支抗用于短期的口腔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羟基磷灰石涂层钛钟植体作口腔正畸支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可行性,将HA涂层钛种植体植入狗颌骨内,施以150g正畸力,采用X线照片定位测量及种植体周围临床指征的动态观察,了解支抗种植体的稳定性,颈部软组织健康状况及颈部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钉型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于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嵴上,位于两邻牙牙根之间。治疗早期应用微螺钉进行尖牙向后结扎,后期以轻力每侧100~150 g力远移上颌尖牙,内收上前牙,排齐牙齿。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16例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抗在不同植入角度及不同骨皮质厚度变化下其应力、位移变化的规律。方法:建立骨松质、种植体支抗及不同厚度骨皮质(1~8mm)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种植体颈部加载200g正畸力,加力方向与颌骨骨面平行。采集应力、应变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①在40组工况中,各组Von 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在35.9~12.6MPa之间;角度对应力的影响是30°>45°>90°>60°或75°。②以30°植入1mm骨皮质时位移最大,并且应力、位移都随骨皮质厚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①种植体支抗选择60°至75°左右的角度进行植入更好。②骨皮质厚度增加会提高种植体支抗植入的稳定性。③在骨皮质厚度大于1mm的情况下,不同的植入角度下加载200g的正畸牵引力所引起的Von Mises等效应力都在安全的范围内,不会引起骨吸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微种植体作为增强正畸支抗的措施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微种植体的植入手术简单,可提供绝对支抗,患者舒适感高.本文从微种植体的历史研究背景、作用原理、形态设计影响,植入方式和部位,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详尽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