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败血症早产儿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培养阳性,实验室确诊败血症155例,对不同病原菌早产儿败血症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155例早产儿败血症中,革兰阴性(G-)杆菌组76例(占49.03%),以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组42例(占27.10%),以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为主;真菌组37例(占23.87%),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为主。G-菌组和真菌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小于G+菌败血症组;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起病日龄大于G-菌组、G+菌组,深静脉置管比例高于G-菌组、G+菌组;真菌组早产儿血小板计数低于G-菌、G+菌组;G-菌组C反应蛋白(CRP)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5例早产儿治愈好转率94.84%,病死率5.16%。G-菌组患儿病死率高于G+菌组、真菌组,真菌败血症组治疗日数长于G-菌、G+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败血症致病菌主要为G-菌,G-菌组、G+菌组及真菌组败血症早产儿临床表现不同、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2.
革兰阳性与阴性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对区分常见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感染的价值。方法通过对血、痰、尿等133份标本细菌培养及患者血清PCT水平测定,分析G+菌及G-菌感染后,患者体内PCT分布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当血液中能培养出细菌时,G-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38.45±60.30) ng/mL]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4.64±7.8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血清PCT界值设定为5.61 ng/mL时,其灵敏度为73.70%,特异性为81.80%。痰液及其他标本培养出细菌时,感染者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测定有助于迅速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但对于肺部及其他局灶感染,其鉴别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儿童病例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T细胞亚群特点,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卫辉市某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肺炎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病例儿童进行资料收集、采集呼吸道分泌物用于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对儿童病例和健康儿童均采集静脉血2 mL用于T细胞亚群水平检测。结果 共纳入396例CAP儿童病例,男童249例,女童147例,年龄2月龄至13岁,平均(3.53±5.34)岁。CAP儿童病例与健康儿童的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459株,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占74.51%。肺炎克雷伯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94.5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70.93%),2者均对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菌(G+)占23.31%。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和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00.00%),2者均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 CAP病例CD19+、CD4+和CD3+水平及CD4+/CD8+均低于健康儿童(均P<0.01)。结论 CAP儿童病例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G-菌多对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耐药,G+菌多对青霉素和部分头孢类耐药,儿童病例T细胞表达较低,临床需控制抗生素使用,合理配伍以避免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海省某院2010-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病历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2017年各年份该院某日的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病原体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8次横断面调查共调查住院患者12 446例,发生医院感染488例,55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92%,例次现患率为4.46%。各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93%~5.70%。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为58.72%;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279例次)。各年份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8,P<0.01),由2010年的55.56%下降至2017年的16.05%。抗菌药物使用以治疗用药为主(65.74%),治疗用药所占比率逐渐下降;以一联用药为主(91.52%),2011-2017年三联及以上用药比率均为0。各年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8,P<0.05)。共检出病原体203株,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占67.98%(138株),革兰阳性(G+)菌占25.62%(52株),其余为真菌及其他病原体。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较平稳,抗菌药物使用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逐步得到规范,需密切关注ICU、神经外科、血液科等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监测初产妇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掌握近期药敏状况,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集诸暨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初产妇62例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 共培养鉴定出13种病原菌89株,以G-球菌为主(61株),占68.54%,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其次是G+球菌(24株),占26.97%,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培养鉴定出4株直菌,占4.49%。分离到1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占病原菌的17.98%,占大肠埃希菌的53.33%。主要G-球菌除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较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显示出交叉耐药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 结论 初产妇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性增强,提示临床一方面做好围术期感染的防控,另一方面加强抗生素应用的管理,降低切口感染率和遏制耐药菌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别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PCT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 菌感染的价值。方法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66例全身重症细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G+菌组和G-菌组,分别检测2组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并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身重症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以PCT≥2.0 ng/mL为阳性,G-菌组阳性率(92.36%)显著高于G+菌组(76.23%)(χ2=13.45,P<0.001);当PCT≥10.0 ng/mL时,G-菌感染可能性更大。而常规感染指标CRP、WBC计数及Neu%,G+菌组阳性率与G-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作为区分G+菌和G-菌感染指标有一定价值,能为重症感染患儿早期使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胸腺(T)细胞免疫的关系,以期为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8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53例健康儿童,分别记为研究组和正常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及细胞免疫学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研究组儿童维生素A、E与T细胞免疫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维生素A水平分化群(CD) 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组,研究组CD8+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生素E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维生素A水平与CD3+、CD4+、CD4+/CD8+指标均呈正相关(r=0.769、0.814、0.796,P<0.05),与CD8+指标呈负相关(r=-0.752,P=0.016);维生素E水平与T细胞免疫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T细胞免疫呈密切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其水平越高,T细胞免疫能力越强,而血清维生素E与T细胞免疫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升高与尚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临床基础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PCT水平分为PCT升高组及PCT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基础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T升高的原因;比较入院后规范治疗48 h后的效果、30 d内全因死亡/再住院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593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其中PCT正常组521例,PCT升高组72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率增快、肺水肿、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BUN)与PCT升高呈正相关,白细胞计数相关性最大[OR=2.19(95%CI:1.76~2.73),P<0.001];而血红蛋白及血清蛋白与PCT的升高呈负相关。标准化治疗48 h后,PCT正常组有67.9%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高于PCT升高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CT升高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再住院率(30.6%)高于PCT正常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尽管心力衰竭程度一致,但血清PCT水平升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提示可能存在未诊断或者潜在的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PS)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类型鉴别和疗效判断价值的意义。方法对某院110例H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肺炎组(50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肺炎组(30例),对照组(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组,3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PCT、LPS、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与LPS对预测HAP病原菌感染类型的效能。结果G- 菌感染肺炎组PCT、LPS水平分别为(3.43±1.15)ng/mL、(0.20±0.08)EU/mL,高于G+ 菌感染肺炎组[分别为(0.42±0.12)ng/mL、(0.05±0.02)EU/mL]和对照组(0.14±0.08)ng/mL、(0.02±0.01)E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 菌感染肺炎组治疗前后PCT[(3.43±1.15)ng/mL vs(0.63±0.22)ng/mL]、CRP[(47.26±30.35) mg/L vs(9.21±6.54) m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组较轻度组血清PCT[(5.43±1.05)ng/mL vs(0.72±0.32)ng/mL]、LPS [(0.33±0.07) EU/mL vs(0.09±0.04) EU/mL]和CRP[(57.46±20.15) mg/L vs(8.25±5.24) 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和LPS联合检测区分G- 菌和G+ 菌感染HAP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6.15%,AUC为0.95。结论PCT和LPS在HAP患者病原类型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PCT和LPS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HAP感染类型的特异度,并可根据其动态变化评估抗菌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中对大肠埃希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鉴别和分类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医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5646例,符合标本1658例,其中血培养阴性组1426例,血培养阳性组232例;排除污染后,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阴性菌96例,革兰阳性菌82例;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PCT,用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监测系统进行血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 PCT鉴别性能的ROC曲线鉴别血培养阳性和阴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40%和62.00%;感染革兰阴性菌患者PCT(37.42±13.55)ng/ml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患者(11.22±3.56)ng/ml(P<0.05),且当PCT>10.0ng/ml时,革兰阴性菌的数量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P<0.05);ESBLs的大肠埃希菌PCT的均值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MRSA PCT均值明显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P<0.05)。结论血流感染时PCT的水平有助于快速区分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当PCT>10.0ng/ml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极高;并且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患者的PCT水平高于大肠埃希菌患者,MRSA患者的PCT水平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池州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致病菌及转归预后的情况,为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池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接受腹膜透析并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致病菌、预后和转归状况.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免疫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免疫指标(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各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各炎性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PCIS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ICU转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28天生存率高于对照组(95%vs 6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vs 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BP可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提高被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氧自血疗法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湖南省胸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外科住院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三氧自血疗法+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D45+、CD56+、CD19+)的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共有13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71例,对照组62例。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19+、CD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56+、CD4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45+、CD56+、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结论 三氧自血疗法能够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氡温泉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变化,分析氡对人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氡温泉周边居民42人及生活习惯相似,但未接触过氡温泉的居民44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3+、CD4+CD8-、CD4-CD8+,CD4+/CD8+,TCR/CD3)。结果 氡温泉组的CD3+(t=-4.086,P < 0.01)、CD4+CD8-(t=-5.7,P < 0.01)、TCR/CD3(t=-2.318,P < 0.05)和CD4+/CD8+(t=-4.991,P < 0.01)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氡温泉组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2,P < 0.01)。结论 高氡温泉能够引起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肥胖主效基因SH2B1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认知和社交功能的关联,为ASD病因学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应用动物行为学实验和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BTBR小鼠(n=6)与对照小鼠(n=6)认知、社交水平差异及SH2B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构建SH2B1基因敲除小鼠(SH2B1-/-小鼠)(n=6),比较其与对照小鼠之间认知水平及社交功能的差异,并使用Western-Blot实验探究SH2B1-/-小鼠海马组织中认知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BTBR小鼠较对照小鼠认知水平显著降低(P<0.05),社交能力显著下降(P<0.05),SH2B1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0.05)。SH2B1-/-小鼠较对照小鼠表现出认知水平降低(P<0.05)以及社交功能损害(P<0.05)。SH2B1-/-小鼠认知相关蛋白CREB和CaMKⅡ磷酸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3.62,P<0.05)。结论 SH2B1基因可能与ASD认知和社交功能损伤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脊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21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7年6月,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收治的未患颅内感染性疾病的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脑脊液电解质、气体分析测定。观察组临床治愈后再复测。结果 1)观察组治疗前脑脊液PCO2、HCO-3、BE、乳酸(Lac)、C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Na+、C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前与临床治愈后脑脊液pH、PCO2、HCO-3、BE、Lac、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Na+、C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脑脊液的pH、PCO2、Lac同动脉血上述酸碱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存在脑脊液酸碱失衡及Cl-的减低,脑脊液气体分析、Cl-测定可作为诊断、评价治疗效果的直接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TLA-4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住院治疗的SLE患儿30例为SLE组,其中活动期16例,静止期14例。选择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CTLA-4的表达水平。 结果 SLE组患儿的外周血CD3+、CD4+及CD8+T 细胞上CD28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组患儿的外周血CD3+、CD4+及CD8+T 细胞上CTLA-4表达均呈低水平,分别为(0.92±0.53)、(0.55±0.41)、(0.57±0.29)。其中SLE组患儿外周血CD3+、CD4+ T 细胞上CTLA-4分子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t=3.06、3.11,P<0.05),CD8+T细胞上CTLA-4分子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活动期SLE组患儿外周血CD3+、CD4+T 细胞上CTLA-4分子的表达(分别为:0.74±0.47、0.41±0.24)明显低于对照组(t=3.40、4.48,均P<0.05),CD8+T细胞上CTLA-4分子(0.47±0.29)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水平(0.65±0.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静止期SLE组患儿外周血CD3+、CD4+及CD8+T细胞上CTLA-4的表达量均较活动期SLE组患儿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LE患儿外周血T 细胞中存在CTLA-4分子表达的缺陷,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在SLE发病进展的过程中,CTLA-4表达明显降低,使得免疫反应相对激进,促使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