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HCl,HNO3,H2SO4,HAc,NaAc(pH=8.15)和NaAc(pH=3)作为浸取剂,分别对飞灰进行了浸出实验。NaAc(pH=3)浸出效果最好。以NaAc作浸取剂,对不同液固比(L/S)、浸取液浓度、浸出时间和初始pH值实验条件下Pb和cd的浸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浸取剂浓度为0.5mol/L、液固化为10、浸出时间为60min和浸取液初始pH值等于3时对飞灰中的Pb和Cd浸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浸取剂对垃圾焚烧飞灰浸出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3种浸取液硝酸/氢氧化钠、冰醋酸/氢氧化钠、硝酸与硫酸混合溶液对垃圾焚烧飞灰浸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浸取剂对飞灰浸出液表现出不同的缓冲能力,浸取液缓冲能力大小顺序为:冰醋酸>硝酸与硫酸混合酸>硝酸;②在酸性较强时,醋酸浸取液对重金属Zn、Cd和Cr的溶解能力最强,其次为硝酸与硫酸的混合酸,而Pb的浸出浓度受浸取剂种类的影响不明显;③以醋酸浸取剂时,重金属Pb和Zn在液固比为40时出现最大浸出浓度,而Cd浸出浓度在液固比为20时出现最大值;硝酸与硫酸混合和硝酸浸取液的液固比增加时,重金属Pb、Zn、Cd和Cr浸出浓度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废旧锌锰电池制备锰锌铁氧体初级溶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废旧锌锰电池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材料,在初级溶浸工艺中浸取条件对溶浸效果的影响。采用混酸并结合添加草酸作为还原剂来溶浸废旧锌锰电池中的有效成分,考察液固比、温度以及时间等条件对电池有效成分浸出效果的影响以及电池中汞的形态转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40℃时采用体积比为3∶1的HCl、HNO3组成混酸在液固比为4.6,添加草酸并控制其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20%,溶浸时间在12h以上的情况下,采用两步溶解的方法可得到很好的效果,锰、锌、铁、镍的回收率可达到99%甚至100%,铜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废旧电池中各种形态的汞转化为Hg2+进入到浸液中,对汞的回收做到很好地集中控制。  相似文献   

4.
废旧碱性二氧化锰电池特点和湿法再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了废旧碱性二氧化锰电池粉末的成分和用硫酸浸取粉末中锌的适宜条件。将废旧电池破解后,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粉末。结果表明,粉末中锰(以MnO2计)的含量为44.2%,锌(以ZnO计)为25.6%,铁为1.4(%以Fe2O3计),钾为5.5%,并有少量的铅、镉和汞等。用硫酸浸取粉末中的锌的适宜条件为:硫酸浓度为0.25mol/L,浸取时间为3h,温度为50℃,固液比(固体样品质量/浸取液质量)为1/6,浸取锌时约30%的锰被溶解。废旧碱性电池再资源化研究对消除环境污染和保护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垃圾焚烧飞灰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日本和美国的3种浸出毒性鉴别试验方法对飞灰浸出毒性鉴别的适宜性,研究了pH和液固比对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主要受pH影响,在强酸(pH<2)和强碱(pH>12)条件下的浸出质量浓度高,而在中性(pH为9~11)条件下浸出质量浓度低.随着浸取剂与飞灰的液固比的增加,重金属的浸出量逐渐增加,达到最大浸出量后保持不变,但重金属的浸出质量浓度受稀释作用影响逐渐降低.相对于去离子水体系,醋酸缓冲体系浸取的重金属质量浓度较高,且浸出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耐锰菌Fusarium sp.浸出锰离子的作用机制,对比分析了用Fusarium sp.与外加有机酸浸取后电解锰废渣的表征及锰离子浸出率的变化,重点考察了在Fusarium sp.浸取条件下锰离子浸出率、pH以及部分有机酸含量变化的关系.在锰离子的浸出过程中,当加入Fusarium sp.后,浸取后的电解锰废渣...  相似文献   

7.
三元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电动工具、移动电源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正极材料中含有丰富的有价金属(钴、镍、锰、锂等),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浸出和纯化是正极金属回收过程中关键技术。文章总结了目前含镍钴锰的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金属的浸出和纯化技术,从浸出试剂及浸出条件角度分析了酸浸法和氨浸法等浸出方法对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金属的浸出效果,论述了正极活性物质中钴、镍、锰、锂4种金属分离纯化(选择性沉淀、萃取等)和合成纯化(共沉淀、固相反应以及溶胶凝胶法)从纯化成本、产物纯度以及工艺复杂度等角度分析不同纯化方法的优缺点,并为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废碱性干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锌资源,进行了酸性浸出生产饲料级硫酸锌产品的实验研究,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浓度对酸浸出反应的影响,及溶液浓度、结晶温度等条件对结晶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最终得到优等品级别一水硫酸锌和七水硫酸锌产品。  相似文献   

9.
垃圾焚烧飞灰浸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柱试验研究了我国垃圾焚烧飞灰在过流系统中的浸出特性. 结果表明:在过流系统中,浸出液的pH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试验后期保持在碱性条件(pH在9.66左右);飞灰中阳离子(Na+,K+,Ca2+)和阴离子(Cl-,SO42-)的浸出主要集中在试验初期(第96 天),使初期浸出液含盐量很高;柱试验中4种重金属的浸出质量浓度〔ρ(Cd),ρ(Pb),ρ(Cu)和ρ(Cr)〕远低于批试验,但试验前期浸出液中的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相对较高;当浸取时间超过120 d时,虽然浸出液中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明显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重金属不断浸出.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浸出废弃电池材料中镍钴锰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锂离子电池使用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产销量日益增长,由此产生的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也日趋严重.如何提高废旧电池中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的回收效率,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是目前环境科研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柠檬酸为浸出酸,研究了废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在柠檬酸溶液中浸出效果,比较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柠檬酸浓度、固液比以及添加双氧水和硫代硫酸钠对镍钴锰浸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温度和柠檬酸浓度有利于有价金属的浸出,双氧水和硫代硫酸钠的添加对镍钴锰的浸出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温度和酸碱度条件下,对辽宁葫芦岛地区钼尾矿进行钼分级静态浸出实验,探讨其浸出特征和机理。研究表明,钼浸出率受酸碱度和温度影响。碱性和中性条件下,以MoS2和MoO3转化为可溶态MoO42-为主要机理,可交换态脱附为辅。酸性条件下,部分酸可溶态(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释放可溶性钼(如MoO42-)为主要机理。温度对浸出有重要影响,碱性条件下,40℃浸出的钼量少于20℃浸出钼量,中性和酸性条件下,40℃浸出的钼量高于20℃浸出钼量。钼尾矿浸出钼量随浸出级数衰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集5个不同铝厂的赤泥样品进行序批式浸出实验,模拟自然堆存条件下赤泥中稀有金属在不同pH值时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样品中La、Sc、Y的浸出率随pH值升高而降低,在极酸条件(2相似文献   

13.
采用干湿交替和完全浸没的方法,运用柱淋滤实验研究了广西南丹地区茶山锑矿选矿尾砂中微量元素的淋滤行为,淋滤液采用了模拟酸雨(pH 4.0~4.4)和河水(pH 8.0).结果表明,尾矿砂具有一定的酸中和能力,即使用pH 4.0~4.4的酸性溶液淋滤,产生的淋滤液也是偏碱性的,pH基本在7.2~8.0之间.与As和Pb相比,Sb更容易从尾矿砂中淋滤出来;干湿交替条件下Sb的淋出明显高于完全浸没条件,As更容易在完全浸没条件下淋出,且浸没间隔时间越长淋出浓度越高,间隔时间为5 d和10 d时As的淋出浓度比1 d和2 d时高出1~2倍;Mn和Zn具有相似的特点,它们受pH的影响较大,在模拟酸雨淋滤的淋出浓度明显高于河水淋滤,而干湿交替条件和完全浸没条件以及间隔时间对它们的淋出影响较小;Sr的淋出率较高,基本没有受到本实验中淋滤液和干湿交替条件以及完全浸没条件的影响;Pb基本没有淋出;尾矿砂内部的碱性环境和干湿交替条件是控制重金属锑淋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产生的常见化学磷(AlPO4和FePO4)沉淀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化学磷分别与剩余活性污泥(即生物污泥)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化学磷和生物磷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纯水中,AlPO4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能释出部分磷,FePO4只在强碱条件下才能溶解释磷.在(35±1)℃,不同pH值下将含Al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时,强酸性厌氧发酵能释出较多的化学磷,但微生物活性被抑制,不利于发酵产酸;碱性发酵(pH=10~11)能释出28%~55%的化学磷,43%~49%的生物磷,总释磷量比中性条件下高17.5%~62.7%,同时利于发酵产酸,维持pH 10和11时产酸量分别比中性条件高233%和117%;对于含Fe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中性条件下即能释放FePO4中40%的磷和生物污泥中50%的磷,释磷量高于pH=11的碱性厌氧发酵释磷量.  相似文献   

15.
The pH-dependent leaching of antimony (Sb) and arsenic (As) from three typical Sb-bearing ores (Banxi, Muli and Tongkeng Antimony Mine) in China was assessed using a pH-static leaching experiment. The pH changes of the leached solutions and pH-dependent leaching of Sb and As occurred in different ways. For the Banxi and Muli Sb ores, alkaline conditions were more favorable for the release of Sb compared to neutral and acidic conditions, but the reverse was true for the pH-dependent release of As. For the Tongkeng Sb ore, unlike the previous two Sb-bearing ores, acidic conditions were more favorable for Sb release than neutral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ores with lower Sb and As contents released higher percentages of their Sb and As after 16 day leaching, suggesting that they are the largest potential sources of pollution. This work may provide key information on the geochemistry of Sb and As in the weathering zone.  相似文献   

16.
电炉渣铬浸出行为及资源化利用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锈钢电炉渣含有剧毒的CaCrO4,铬的浸出行为研究,对电炉渣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电炉渣中铬的浸出特征进行了分析,标准浸出程序结果表明,电炉渣Cr和Cr(Ⅵ)浸出量分别为4.68 mg/L和1.74 mg/L,高于HJ/T 301—2007规定的限值,不宜直接应用于建材领域;电炉渣铬浸出受浸提剂pH影响显著,Cr在中性环境下浸出量最少,酸性和碱性环境都有利于Cr的浸出;Cr(Ⅵ)的浸出量随pH值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城市雨水管道沉积物氮磷污染溶出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城市雨水管道沉积物氮磷溶出特性不清楚的问题,以南京江北新区3种不同功能区(文教区、交通区及商业区)分流制雨水管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管道沉积物中氮磷溶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了不同pH、盐度等环境因素下氮磷溶出特征,并探讨了不同氮磷浓度的来流对出流中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功能区管道沉积物中溶出ρ(NH3-N)、ρ(NO3-N)、ρ(TP)随淋溶时间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且达到峰值的先后顺序均表现为交通区>文教区>商业区.②各功能区管道沉积物中NH3-N和TP在pH影响下溶出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酸性条件>碱性条件>中性条件,而NO3-N溶出均在pH=7附近(中性条件)达到峰值(交通区溶出率最大,为35.21%).③各功能区管道沉积物中NH3-N和NO3-N的溶出均随盐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TP的溶出却在盐度超过1%后呈不同程度的波动.④NO3-N溶出率最小且TP溶出率最大的交通区雨水管道出流受来流影响最明显,相关系数均超过0.97.研究显示,与文教区、商业区相比,pH、盐度等环境因素对交通区雨水管道沉积物氮磷溶出影响最大,在雨水管道径流氮磷输出负荷的定量评估过程中应被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渗滤条件下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渗滤特性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对垃圾焚烧飞灰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的渗滤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Pb、Zn、Ni、Cr及Hg存在相似的渗滤规律,即在酸性及碱性(pH>12)条件下均有一定的渗滤,且渗滤量随着渗滤液浓度及液固比(L/S)的增加而增加,如对于Pb在酸、碱2种渗滤环境下,当液固比由20增加到40时,渗出量分别由0.457 mg/kg、51.142 mg/kg增加到104.576 mg/kg、59.692 mg/kg.而Cd、Cu只在酸性环境下存在渗滤情况,在碱性环境下几乎没有渗滤,在酸性环境下对于所研究的几种重金属,Cd、Pb、Zn的渗出率较高,而其余几个重金属的渗滤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Fe(VI)/Fenton联合体系降解多环芳烃的效果良好,但其机理及降解路径仍需进一步被探究.采用荧光及GC-MS技术,考察弱酸条件下Fe(VI)降解菲的效果,并对比中性及碱性条件研究其氧化机理,进而分析Fe(VI)/Fenton联合体系对菲的作用机理及菲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弱酸条件下Fe(VI)氧化菲时,·OH参与反应较少,起氧化作用的可能为中间高价态铁.在该条件下,Fe(VI)对菲的降解效果稍差于中性及碱性,但此时Fe(VI)的高氧化性能可提高菲的矿化效果.联合氧化体系中,菲逐步被氧化、羟基化、脱碳、加氢而最终转化为CO2和H2O,主要的中间产物为邻苯二甲酸酯衍生物和9-芴甲醛衍生物.联合氧化体系可合理利用Fe(VI)氧化过程中产生的Fe(II),并发挥高价态铁与·OH在氧化性能上的优势,实现对菲及产物的降解与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