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国外塑料》2011,(3):59-61
1产品选材与制造1.1光纤结构塑料光纤顾名思义,即构成光纤的芯与包层都是塑料材料。与大芯径50/125μm和62.5/125μm的石英玻璃多模光纤相比,塑料光纤的芯径高达200~1000μm,其接续时可使用不带光纤定位套筒的便宜注塑塑料连接器,即便是光纤接续中芯对准产生±30μm偏差都不会影响耦合损耗。正是塑料光纤结构赋予了其施工快捷,接续成本低等优点。另外,芯径或更大则能够消除在石英  相似文献   

2.
非通信光纤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光纤的光绝缘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纤维光学”自此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重要学科。由于光纤通信给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诱人的前景和巨大市场,使得光纤技术的发展主要依从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产品对光纤通信的要求几乎是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地去满足,但对于非通信光纤的投入则力量小得多,且许多情况下仅仅使用通信光纤是极其勉强的。非通信光纤是用于通信以外的光纤,是以纤维光学为基础,为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医疗、环境保护等行业对传光、传像、传感的要求,结合材料科学和现代制造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作用距离较短,使用长度长者不足千米,短者仅有数厘米,甚至数毫米。非通信光纤按制造的光纤芯层材料可分为:多组份玻璃光纤、石英光纤、聚合物光纤、液芯光纤、空芯光纤、晶体光纤等。经过40年的非通信光纤及其制品的研究开发,我国在拉丝工艺和制品方面拥有许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但在材料和产品种类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对可见光光纤、红外光纤、传感光纤等有必要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江源 《国外塑料》1997,15(4):3-7,27
本文报道了国外耐热塑料光纤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耐热POF对聚合物材料的要求,介绍了制备耐热塑料光纤的三种方法,即保护层法,清洗法,选用玻璃化温度高的芯材皮材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浇铸芯料玻璃时的粘度及皮料管内壁温度的控制,用连续浇铸芯、皮料的旋转法制取了芯皮比小于1:2.5的小芯径氟化物玻璃预制棒,给出了所用的掺钕氟化物芯皮玻璃的组成、物理性能及用此预制棒拉制成光纤的一些性能。该光纤的荧光光谱表明,此工艺还可为光纤有源器件的研制提供氟化物玻璃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低损耗聚合物光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低损耗聚合物光纤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它的种类包括PMMA芯POGF,氚化聚合物芯POF,氚化氟化聚合物POF,并论述了低损耗聚合物光纤对芯皮材的要求以及降低POF损耗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塑料光导纤维(POF)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光纤质轻、韧性好、芯径大、易加工、成本低,所以在数据通信、图象传输等方面多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简述了塑料光纤结构、材料性能、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又介绍了塑料光纤的应用、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文涛  阮灵 《热固性树脂》1999,14(4):102-104,117
本文主要论述了溶液掺杂法制备掺Tm^3+单模石英光纤的技术和工艺,Tm^3+掺杂浓度,脱水过程与Tm^3+沿光纤芯部剖面掺杂分布的控制,以及光纤诸参数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以PMMA为纤芯,比纤芯折射率低的氟树脂为包层,用聚合~纺丝连续装置,通过单体的精制、聚合、芯层和包层的共挤出纺丝,制成塑料光导纤维的情况。所制光纤的直径为0.25~1.00mm,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导光性能,光传导损失为200~400dB/km(650um),最佳情况下为192dB/km(590um)。对影响光纤质量的因素,如芯材的聚合工艺、共挤出纺丝工艺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芯材的聚合过程越平稳,所得光纤的光传导性能越好;纺丝温度、挤出压力和卷绕速度等工艺条件的合理控制,是纺制直径均一、截面圆整及无内部缺陷塑料光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紫外/可见光谱在有机光纤研制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光导纤维是近十几年来在新型光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一支独秀.相对于玻璃光导纤维,有机光导纤维加工容易、口径大、轻而柔软、抗挠曲、抗冲击、耦合容易,更重要的因素是制作成本低和用途广泛.通常光导纤维是一种带包层的透明圆柱型的细丝.芯子的折射率高于包层并且是不变的,这种纤维称为突变型(SI)光纤.由于SI型光纤的带宽小,不能满足高信息量传输的需要,因而渐变型(GI)有机光纤得以发展.在这种光导纤维中,纤芯的折射率是呈抛物线型分布的,其轴心的折射率最大,折射率由纤维轴心沿径向到包层逐渐变小,在芯/…  相似文献   

10.
李刚  林间  徐剑 《玻璃纤维》2006,(6):23-26,31
介绍了液芯光纤的结构、性能、种类、用途以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液芯光纤也叫液芯光导管,是一种全新的光纤品种,与传统的光纤相比,有着优异的光学性能。虽然液芯光纤的品种较少,但用途比较广,特别是在紫外光固化行业中得到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具有芯皮结构的As—S玻璃红外光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制作了氩气加压的硬质玻璃双坩埚拉丝装置,可拉制不同丝径和芯皮比的As-S和其它硫系玻璃红外光纤。当采用As_(30)S_(62)作芯料,As_(35)S_(65)作皮料,制得光纤数值孔径为0.5,在2.4μm波长处损耗为1.32dB/m。As-S芯皮结构光纤比芯体玻璃拉制的裸光纤损耗小。  相似文献   

12.
光电功能纳米晶复合玻璃光纤在光通信、遥感、生物医学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呈现了一种通用的光纤拉制方法(管内熔融法)来制备纳米晶复合玻璃光纤.在光纤制备过程中,纤芯处于完全熔融状态,而包层恰好处于软化状态.基于此方法,介绍了玻璃纤芯-玻璃包层光纤、晶体纤芯-玻璃包层光纤和半导体纤芯-玻璃包层光纤的最新...  相似文献   

13.
据“PlasticsIndustry ,2 0 0 3,(9)”报道 ,塑料光纤的技术成熟度近年来有很大提高 ,正在逐步形成与玻璃光纤竞争的势头。塑料光纤同石英玻璃光纤一样 ,也由芯材和皮层组成。芯材的透明度和折射率越高越好 ,而皮层则要求其折射率小于芯材 ,而且两者的相差越多越好。目前主要是设法降低皮层的折射率 ,较适用的材料是含氟高聚物。不久前 ,日本的三菱人造丝公司宣称已研制出高容量的塑料光纤 ,其基材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但其技术与众不同。它是使光纤从中心到边缘逐渐递减其折射率 ,从而使信号能以恒定的正弦曲线形式通过光纤 ,导…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光纤光栅智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试验技术,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光纤光栅智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试验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原理性实验得以验证。光纤光栅智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试验技术在结构的长期状态监测和损伤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光通信材料研究所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掺稀土有源光纤”和广东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全波放大器光纤研制”的资助下,成功拉制出高浓度铒、镱共掺磷酸盐光纤(纤芯7μm,数值孔近0.2)。  相似文献   

16.
多排多孔共挤法生产塑料光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多排多孔共挤法生产塑料光纤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塑料光纤共挤用芯、皮料的性能要求,共挤模头的特点,牵伸收卷装置的设计思路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匹配,并讨论了影响PS芯塑料光纤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在外加载荷为均匀的,且平行光纤轴向的情况下,埋置于横向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内的光纤与周围基质材料互间的力学作用,从理论上证实了光纤附近复合材料内存在的较高的应力集中,且应力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纤包层的材料与厚度,并且发现对于给定的复合材料,通过对光纤包层直径与的适当选择,可使我们希望的区域的应力分布为最小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8.
张洁  郝晓东 《四川化工》2004,7(5):13-17
介绍了塑料光纤的材料和性能、塑料光纤的制造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塑料光纤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橡塑技术与装备》2003,29(9):48-48
美国波士顿一家公司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塑料光纤,其传输数据的速度比标准铜线快30倍,比玻璃光纤重量轻、柔性更好、成本低。该塑料光纤可在100m内以3Mb/s的速度传输数据。新型塑料光纤引用光的折射或光在纤维内的跳跃方式来达到较高的传输速度。在传统普通光纤中,光束会在光纤外表层处突然改变方向,限制频带宽度。塑料光纤的关键是渐变折射率纤芯,它允许光束从纤芯到外层表面之间渐变,使光束可沿更弯曲的轨迹传输,从而通过纤芯传输更多的数据。RP-04摘自《塑胶商情》2003,(204):130(XS-01)美研发成功新型塑料光纤…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流变学原理和质量传递原理的分析,建立了一个能够描述渐变型聚合物光纤(GIPOF)共挤扩散制备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基于温度和掺杂剂浓度修正的Carreau黏度方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模拟求解出拉丝后光纤折射率分布。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芯皮层原料、苯硫醚为掺杂剂制备了GIPOF,并通过聚焦法测得光纤折射率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模型可用来预测和控制光纤折射率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