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文献中针刺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及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针刺疗法对治疗失眠有独特方法,不同的取穴方法及针刺方法都可有效地治疗失眠.结论:针刺疗法对改善失眠症的各种常见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疗效.  相似文献   

2.
腰痛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目前针灸是治疗腰痛病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使用交叉取穴针刺治疗腰痛病的辨治思路和方法。在古今交叉取穴针刺的基础上结合腰肌生理、病理的变化特点,将交叉取穴并施针时交叉补泻手法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脑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根据益脑安神法选穴为主针刺治疗,对照组36例常规取穴针刺治疗,治疗10次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益脑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有效。  相似文献   

4.
对47例面瘫患者,采取循经取穴法针刺阳明经分布于四肢的穴位进行治疗。疗程短、痛苦小、施针方便、奏效快。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脏腑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失眠35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笔者近年来使用脏腑辨证取穴对失眠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与采用通常治疗失眠症的针刺疗法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思平  钟敏莹 《新中医》2014,46(11):189-191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和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6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灵龟八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症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提高日常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逍遥汤配合三部取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逍遥汤配合三部取穴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各项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逍遥汤配合三部取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与睡眠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四神聪和安眠穴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失眠症患者11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56例。针刺组以针刺百会、四神聪和安眠穴为主,并配合辨证取穴;药物组以口服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评分以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92.9%,高于药物组的67.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和安眠穴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佐匹克隆片。  相似文献   

9.
基于古今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探讨近部取穴理论依据和取穴范围,结合针刺禁忌,总结近部穴位取用受限原因,并提出灵活选穴、精选刺法、把握深度、巧妙施针等方法改变现状,以头面胸腹部针刺要领为例,规范近部取穴操作,以期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保证针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王磊  黄荣高  陈进法  李璟 《中国针灸》2012,32(4):297-300
目的:比较多元时间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时间针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25例。两组取穴相同,均取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尺泽等,时间针法组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首先针刺上述穴位中属于该时辰气血旺盛经脉上的特定穴,再按照十二经循行顺序依次针刺其他特定穴;常规针刺组按常规从上向下顺序取穴。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6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和各分项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时间针法组PSQI总分低于常规针刺组(7.20±2.45vs 9.44±3.07,P<0.05);时间针法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积分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可明显改善睡眠,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1.
针刺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针刺取穴与针刺手法两个角度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进行综述.针刺取穴方法主要涉及经脉取穴、经筋取穴、现代康复理论取穴及部位取穴.针刺手法主要分为浅刺法和透刺法两类.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以临床研究为主,机制探讨较少;存在样本量小、操作不规范、未进行随访等问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高质量临床证据与层次分析法,获得针刺治疗该病的最优干预方式。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根据循证医学与Jadad评分筛选出高质量临床证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矩阵,筛选出最优针刺干预方式。结果共筛选出6项高质量临床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头部血管舒缩区)为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最优干预方式,其次为毫针(头七针原络配穴)。结论现有的高质量临床证据和层次分析法结果说明了针刺的疗效可能与刺激量及取穴部位有关,临床可以通过刺激头部穴位及加用电针增强刺激量而提高治疗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因时制宜是中医三因制宜中的一大特色,时间因素影响了人体的气血运行,进而针刺深浅、取穴也需因时制宜,《黄帝内经》、《难经》阐述了许多因时施针的原则,不仔细推敲,难解其奥妙,"针之妙用,在于秋毫",笔者对比论述了两部经典关于因时施针原则的异同,以期有利于更好地解读经典,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4.
择时选经取穴针法治疗544例瘫痪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择时选经取穴是根据子午流注学说的纳甲法,选择脏腑经络生旺的周期时辰进行施针治病,目的是利用时间特异性以加强临床疗效。我科与神经内科合作,从1979到1983年在脑血管病区选取各类瘫痪病共544例,进行择时选经取穴针刺,取得一定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一、治疗大法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时选经取穴,其法是:遇甲,己之日,上午7~9点为戊辰时,选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或伏兔)配足  相似文献   

15.
针刺为主治疗麻痹性斜视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蔡春梅  李金颖 《中国针灸》2000,20(6):341-342
观察针刺配合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麻痹性斜视的疗效。选择麻痹性斜视患者39例,进行辩证取穴,采用相应施针手法,配合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治疗前后的眼位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本治疗组全部有效。认为以针刺为主配合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麻痹性斜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侯佳颀 《光明中医》2010,25(2):330-332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状况,寻求最佳针刺方案。方法从治疗方法、取穴、机理研究等角度进行综述。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靠,但目前临床针刺方法,取穴及诊疗标准和针刺作用机理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金凤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98-1399
目的:通过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症患者采用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为91.7%。结论: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针刺治疗中,施针顺序、深度、留针时间是否会影响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笔者和导师在临床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实践和长期的观察。发现进针、行针、出针按主次、轻重、类别进行施针,优于随意针刺或从一侧到另一侧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出现由经气逆乱引发的各种不适;针刺深度依卫、气、营血分为三层疗效较好;留针时间1 h以上疗效最佳。因此,在临床中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要注意以上几点,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梳理辨证分型施针在偏头痛针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辨证分型不一、分期辨证不明、辨证与非辨证对照不规范、对辨证分型影响因素研究表浅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偏头痛辨证分型(基本证型、核心病机)、辨证分型与针刺疗效两个方面,对偏头痛辨证分型施针的临床及研究进行总结,认为系统观察辨证分型与针刺效应关系,加强偏头痛证型相关因素分析,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综述不同取穴方式和针刺手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分析总结不同取穴方式及针刺手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运用机理及各自的独特之处,为针刺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