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用DTOPSIS方法评价内蒙古中西部农业气候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凤瑞  孟艳静  高桂芹  许彦慧  高玲 《气象》2008,34(11):106-110
利用DTOPSIS法对内蒙古中西部三市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计算各站气候要素指标与理想解的接近度即关联度Ci值,按Ci值的大小来确定农业气候资源配置的优劣.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三市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水平有明显差异,按优劣程度依次分为较优、一般、较差.综合配置较优的区域是位于东角的鄂尔多斯市,Ci值为0.6032;配置一般的是位于南角的乌海市,Ci值为0.404;配置较差的是位于北角的巴彦淖尔市,Ci值仅为0.286.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模式,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山市农业气候资源DTOPSIS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DTOPSIS(Dynamic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对唐山市11个县市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唐山市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水平按优劣可分为4个区,即西北部山区(温和湿润区),中部平原(暖和较湿润区),中南部沿海(温暖区),东北、东南和西南(温和半湿润区);大致呈现纬度高的地区优于纬度低的地区、平原优于沿海的趋势;西北部的山前平原优于中部平厩,中部平原优于沿海.  相似文献   

3.
4.
贵州省水稻实时农业气候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9~1991年贵州水稻气象与物候观测等资料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实时农业气候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贵州省水稻产量年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稻生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锡盟农业气候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的探讨吕发泰,梁海河,王秀春,包姝芬(锡盟气象处)1982年初,为总结建国以来锡盟地区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作者曾做过一些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应用观察和实践检验,对锡盟的农业气候资源又有了新的认识,现提出来和大家讨论、旨在...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30a(1971-2000年)气候统计资料,在对合阳县农业气候资源网格化基础上,综合评估县境内各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利用40a(1961-2000年)气候资料,分析了不同要素时间变化规律,并阐述了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何燕 《广西气象》1996,17(4):34-36
通过对1996年上半年广西冬春连旱,强寒潮,倒春寒,冰雹,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及农业气候条件的综合评价,得到了有利于与不利的农业气候分析结果,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拉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日暖 《气象科技》2002,30(3):152-157
文章对拉萨市农业气象资源及其配置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光能丰富、温度低、降水少是拉萨市农业气象资源的基本特征;农业气象资源配置,除雨热同季的特点外,由于夏季多“日晴”型夜雨,还具有光热水共济的优势,而雨热同季不同步,是出现夏、夏干旱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建设生态牧业和提高小麦品质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铜仁、江口两县1979-1998年水稻物候观测资料分析,将水稻一生分为8个生育时段,分别计算各生育时段的温度影响函数,水分影响函数、辐射影响函数、农业气候综合评价函数及任一时段累积综合评价函数、旬(月)综合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对各综合评价函数值确定分级指标进行气候综合评价,实践证明,该方程评价结果可信,在业务中有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选取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6县(区)1961~2006年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年降水资料。计算历年各地气温、积温、无霜冻期和农业气候生产力,分析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河西走廊中部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1987~2006年的平均气温明显增高,且冬季升温幅度最为显著,秋季次之,春、夏季升温幅度较小;≥0℃和≥10℃积温增多,无霜冻期延长,气候生产力增加。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有利于冬季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的生产;干旱发生频率加大,病虫越冬存活率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甘南高原生物气候资源及其生态农业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统计分析甘南高原的光、热、水等要素,研究了区域生物气候资源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划分了3个类型及6个亚型生态区,提出了发展生态农牧林业及其产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影响和田冬季设施农业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和田地区1961—2006年4个代表站的气候资料,对设施农业主要生产阶段冬季(12月—次年2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浮尘日数、降雪日数、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增加,浮尘日数下降,上述变化对设施农业生产是有利的;但是降雪日数增加,对设施农业生产不利。针对和田地区气候特征,在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建立南疆特色瓜果蔬菜基地的同时,需要加强雪灾、冷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对低温型食用菌生活条件和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气候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的气候指标,并建立气候模式。根据气候模式、地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及交通状况等,综合评价了三明市低温型食用菌的资源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利用G IS软件将三明市分为4个栽培区,即经济效益较低区、适宜栽培区、最适宜发展区和反季节栽培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气候特点及其对重庆农业的影响;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分析了重庆气候的变化趋势,并就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重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战略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China Rural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1984-2003 published by State Statistics Bureau,and the annual temperature in the same period,impa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agricultural input,and planting area on grin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climate warming has obviously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in Northeast China.but to some extent suppressed it in North China,Northwest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and shown no obvious effect on it in East China and Central-South China.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input facilitated the grain production obviously in various region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ast 20 years,but showed no obvious effect in the late stage.The continuous reduction in sown area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ain production in East China and Central-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内蒙古地区的水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该地区水汽通量及收支等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平均可降水量为10~15kg·m~(-2),夏季可降水量最大,冬季最少。全区主要受偏西或西北向的水汽通量影响,除东北部外,全区大部地区为水汽辐散。夏季,东、西部水汽输送特征有很大差异,东部受西南风水汽通量控制,且为水汽辐合。全区年均水汽输入为13.74×107kg·s~(-1),夏季的水汽输入量最多,高达21.93×107kg·s~(-1),秋季最少。全区年均水汽输入量约4.33×10~(15)kg,年均降水量为3.34×10~(14)kg,降水仅占全部水汽输入的7.7%,空中可开发利用的水汽资源很丰富。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1961—2016年内蒙古的降水量、蒸发量和平均气温数据,同时运用1994—2016年的水资源资料,分析了降水量、蒸发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化以及和水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降水量没有太大变化,6—9月的蒸发量呈波动减少趋势,而平均气温却在升高,促使气候整体性变暖;1994—2016年,内蒙古的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成正相关关系,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与平均气温的相关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蒸发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兴安盟突泉县1982—2015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大田发育期观测资料,对玉米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历年气象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显著,表明本模型能较好的反应我盟玉米气候适度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得出影响兴安盟玉米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降水,其次分别为温度和日照;兴安盟日照对玉米的适宜度最高,其次为温度,降水的适宜度最低,近34a中,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上升趋势变化,降水适宜度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甘南高原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甘南高原近40a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证实气温在持续升高,降水量略有减少。并研究了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