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兆燕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586-1587
目的探究新生儿性别对产妇产后康复(包括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乳汁分泌、尿潴留、对疼痛的耐受性等)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法,收集在我院正常分娩200例产妇,并分为两组,男婴组和女婴组,对两组产妇评定,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乳汁分泌、尿潴留、对疼痛的耐受性等方面情况。结果女婴组产妇SCL-90(症状自评式量表)比男婴组得分高,两组数据经比较分析得出初产妇差异P<0.05,具备显著性意义;经产妇差异P<0.01,具备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女婴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男婴组对比较多,差异P<0.01,具备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女婴组产妇子宫复旧不良、产妇乳汁分泌不足、尿潴留发生率和男婴组对比,均差异P<0.05,具备显著性意义。结论不理想的新生儿性别可影响产妇产后康复,导致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出血量增加,乳汁分泌量减少,尿潴留发生率增加以及对疼痛的耐受性降低,因此为协助产妇产后康复,要加强生女孩产妇心理健康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舒适组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妊娠结局,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价产妇产前产后情绪,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产妇疼痛情况,测量产后泌乳量。结果: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围产期VAS评分、产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舒适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舒适组产后24h、48h泌乳量均多于常规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消除初产妇不良情绪,改善妊娠结局,并提高泌乳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母婴分离期母亲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真源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60例新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第14 d的泌乳量进行分组,日泌乳量500 m L为观察组,日泌乳量≥500 m L者为对照组,两组各130例,比较相关因素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产妇年龄、妊娠合并症、产时孕周、产后开奶时间、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液体摄入量、吸奶频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年龄、产时孕周、妊娠合并症、EPDS评分、新生儿吸奶频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是影响新生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母婴分离期母亲泌乳量不足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针对新生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母婴分离期母亲泌乳量不足的主要因素,临床应提前做好产妇、新生儿的评估,有效干预并处理影响产后泌乳量的因素,促进产妇增加泌乳量,提高重症监护室新生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曹宏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718-17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性别与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关系。方法将足月妊212例产妇按新生儿性别分为初产妇女婴组(69例),男婴组(76例)和经产妇女婴组(30例),男婴组37例。测定产时、产后2h出血量,并进行分析。结果①初产妇2组产时出血量、初产妇和经产妇2组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和经产妇男婴组产时出血量和2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产妇2组产时出血量比较,男婴组比女婴组出血量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和经产妇女婴组产时出血量比较,初产妇较经产妇产时出血量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性别不同与产时出血量有一定关系,新生儿性别不同与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可能与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学玲  李红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41-3243
目的:探讨进行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章丘市人民医院细化产后保健措施658例产妇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并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的578例产妇随访情况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产妇泌乳量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恶露量、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复旧时间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量较充足人数所占比例为84.19%,高于对照组的6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细致的产后保健对产妇子宫复旧及乳量的分泌和加速新生儿黄疸消退均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对母体乳汁分泌有何影响.方法:利用自评抑郁量表(SDS)针对150例产妇进行评定,分数在41分及以上的产妇共有70例,为研究组,评分未达到41分的产妇共有80例,对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与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延后于对照组,两组产后24h、48h、72h泌乳量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泌乳量要少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抑郁可能会造成初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延后,影响乳汁分泌量,对产妇、新生儿健康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早期识别,并利用积极的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产妇产后抑郁对婴儿喂养方式及婴儿体重的影响,探讨产妇产后情绪干预对策,提升母婴健康。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8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EPDS)于产后4周对产妇实施EPDS调查,EPDS评分≥13分产妇设为观察组(38例),EPDS评分<13分产妇设为对照组(42例),分别于产后4周、8周、12周、16周跟踪收集两组产妇泌乳情况(泌乳量、母乳喂养次数)、喂养方式、新生儿体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4周、8周、12周、16周泌乳量、母乳喂养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8周、12周、16周纯母乳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周、8周、12周、16周婴儿体重增长重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妇产后抑郁情绪降低产妇乳汁分泌量、喂养婴儿次数及纯母乳喂养率,降低婴儿体重增长速度,不利于婴儿健康成长,产前应加强孕妇情绪相关健康知识宣教,产后应加强产妇心理干预以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许小菊 《职业与健康》2012,28(4):507-50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促进产后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发生率,分析影响母亲泌乳量不足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探讨提高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的措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2月该院N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早产儿503例,按照产后2周泌乳量500 ml (泌乳量不足)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81例泌乳量不足(观察组),222例泌乳量充足(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个体情况及新生儿个体情况进行跟踪统计,参照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设定可能影响泌乳量不足的因素,分组统计两组患者可能因素的差异,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预防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的措施。结果影响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的产妇因素有:产妇年龄、产次、分娩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方式、开奶时间、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吸奶频率、每日睡眠时间、产后2周时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P0.05),新生儿因素有:出生时体质量、出生时缺陷(P0.05),环境家庭因素有: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度评分(P0.05);影响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5岁、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2周时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社会支持度评分20分为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的高危因素。结论 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影响因素及高危因素较多,临床应全面评估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对存在的危险因素予以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改善产妇泌乳量,提升母儿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以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92例(2017年9月4日到2018年8月4日期间)产妇,将其依据随机数字抽取法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各46例,对比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和泌乳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和产后72h内平均泌乳均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P值0.05;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提高泌乳量,改善产妇的心理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理辅导等积极干预对产后无泌乳及睡眠障碍的影响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资料,以2016年1~12月开展产后治疗前分娩的65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开展产后治疗后分娩的79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于产后4 d统计两组产妇中无泌乳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评估产妇产后1和4 d时的心理状态,同时观察产妇泌乳量、开始泌乳时间、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乳房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产后4 d时,观察组产妇产后无泌乳率为1.88%、睡眠障碍率为5.76%,对照组分别为7.2%、18.07%,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血清PRL、V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经过积极有效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无泌乳及产后睡眠质量降低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泌乳量,缓解产妇乳房疼痛,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间增重状况及妊娠晚期体质量指数对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623例,依据泌乳水平分为A组(泌乳量>45mL,泌乳始动时间≤48h)和B组(泌乳量≤45mL,泌乳始动时间>48h),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24h泌乳素、泌乳量及泌乳始动率,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产妇的泌乳素、泌乳量均显著高于B组(t值分别为2.357、2.093,均P<0.05),且泌乳始动率显著高于B组(χ2=6.108,P<0.05).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晚期体质量指数、妊娠期增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3.893~8.324,均P<0.05),而产次、新生儿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687、2.451,均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大、妊娠晚期体质量指数高、妊娠期增重过多是影响产妇泌乳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42、2.012、3.522,均P<0.05).结论 妊娠晚期体质量指数过高、增重过多是影响产妇泌乳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妇应在妊娠期加强锻炼,避免肥胖.  相似文献   

13.
巨大儿产妇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83-2884
目的: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产妇身心状况与巨大儿出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巨大儿产妇128名(测定组)及正常体重新生儿产妇100名(对照组)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以躯体疾病及心理状况作对照分析。结果:测定组躯体疾病与心理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身体状况与心理因素是巨大儿出生的影响因素;对孕产妇正常查体时,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择期剖宫产产妇早期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均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100例产妇(全程按摩组)入院后当天即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正规系统的乳房按摩,按摩直至产后第4天,产后按摩组仅在产后第2天进行乳房按摩直至产后第4天。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婴儿需要的时间、乳房扁平凹陷改善情况。结果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量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纯母乳喂养率和乳房扁平凹陷,全程按摩组分别为(14.1±2.8)h、(26.0±1.5)h、92.0%、13.0%,产后按摩组分别为(26.7±1.2)h、(38.7±4.5)h、76.0%和3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可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改善乳房状况、保证母乳喂养,比产后按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与泌乳量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对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随机分组法,设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术后6h给产妇半流饮食,肛门排气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产妇肛门排气后半流饮食。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4h内泌乳量增加,纯母乳喂养率达98%,对照组仅为6%,经统计学2检验,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能使泌乳时间提早,泌乳量增加,满足了产后24h新生儿需要量,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孕产妇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与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孕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指标变化、心理变化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孕产妇护理中,可缓解其负面情绪,减少产后抑郁情况,对促进阴道分娩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孕妇心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孕妇心理状况和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243例妊娠中期孕妇进行调查,在其分娩时记录各产程时间和产时出血量,并对新生儿记录Apgar评分。结果243例孕妇的SCL-90总分均值为(25.16±20.58)分,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7个因子以及SCL阳性项目数得分显著高于常模;SCL-90评价指标和妊娠结局之间无相关性;SDS量表总均分高于我国女性常模;SDS单项分18项高于女性常模;抑郁组的产程、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评分Apga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孕妇心理健康可以影响到胎儿,导致新生儿Apgar评分改变,因此,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以提高妊娠质量,使妊娠和分娩顺利进行,以促进母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自我效能干预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龄产妇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给予自我效能干预,包括:开展产前自我效能相关理论培训,根据产妇特点对其分娩的流程以及不同产程状态,将既往成功分娩案例展示给产妇以增强其分娩信心,采取适合的呼吸方法抑制其紧张情绪,并增强产妇家属对自我效能的理解。比较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8.7%,高于对照组的55.7%,观察组胎膜早破、围生期感染、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高龄产妇的负性心理,促使维持积极乐观情绪状态,并且对产妇的妊娠结局也有积极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改进策略对母婴分离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10月于我科住院分娩的母婴分离新生儿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原因,根据原因实施品管圈改进策略,对比品管圈改进前后24 h、48 h、72 h、1周的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及品管圈改进策略对母婴分离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影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原因:产妇缺乏挤奶技巧占22.00%,产妇缺乏母乳喂养亲喂知识占22.00%,产妇发生产后焦虑或抑郁占14.00%,产妇乳头条件差占12.00%;品管圈改进后24 h、48 h、1周产妇泌乳量均多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2%,高于改进前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原因包括产妇缺乏挤奶技巧、母乳喂养亲喂知识、产妇发生产后焦虑或抑郁、产妇乳头条件差,实施品管圈改进策略可有效提高母婴分离新生儿产妇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孕产次数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12月1日~2022年3月1日在本院分娩的740例产妇根据分娩次数分为2组,初产妇组416人,经产妇组324人,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及广泛性焦虑量表于产后7 d及产后42 d进行评估,了解产后心理状况。结果 产后7 d的产后抑郁发生率约为11.9%,产后42 d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4.0%。产后焦虑发生率约为31.5%左右。孕产史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无相关性,初产妇比经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比例更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孕产史与产后抑郁无相关性。随着妊娠次数及分娩次数的增加,妊娠风险增加,要加强孕期及分娩期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同时要提高对产妇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主动疏导和干预,尤其是对于没有分娩和喂养新生儿经验的初产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