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大手术(包括肝切除及肝移植)后不可避免的过程,是导致器官移植后脏器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免疫排斥.因此如何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目前肝脏外科特别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之一.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主要探讨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缺血后处理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大手术(包括肝切除及肝移植)后不可避免的过程,是导致器官移植后脏器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免疫排斥.因此如何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目前肝脏外科特别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之一.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主要探讨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大手术(包括肝切除及肝移植)后不可避免的过程,是导致器官移植后脏器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免疫排斥.因此如何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目前肝脏外科特别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之一.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主要探讨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对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及预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笔者就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处理等相关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结果显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表达增高[1].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iNOS特异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6.
宋飞  李昆  曾仲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2):826-828
肝脏缺血后处理是指肝脏在长时间缺血后,在再灌注之前进行一次或数次短暂重复的缺血再灌注,能提高肝脏对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几年被证实为一种有效、可控制的新的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方法.肝脏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与保护肝窦内皮和肝脏细胞超微结构,减轻活性氧引起的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内及线粒体内钙超载,调控凋亡基因,改变线粒体离子通道开放状态等有关.本文就缺血后处理的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胆外科手术常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术后肝功能恢复及预后与之密切相关。虽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但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是重要的参与者。本综述旨在总结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变化、线粒体自噬和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为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酶抑制剂,对多种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再生中有无保护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家兔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再生动物模型,观察乌司他丁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残肝再生的影响,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供肝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肝脏胆道的影响,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以及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包括两个不同阶段:早期发生在再灌注2~4 h内,主要由增多的氧自由基产物所介导;晚期发生于再灌注后6 h或更久,主要由于炎症反应所致,并导致肝脏的进一步损害.肝脏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本综述回顾了当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解及研究进展,分别从微循环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阐述其机制.  相似文献   

11.
BQ123与L-arginine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BQ123或(和)L-arginine能否有效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基础上,对组织形态学、肝脏酶学、透明质酸、血浆内皮素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肝酶、透明质酶、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增高,再灌注前使用BQ123或(和)L-arginine的肝脏,其组织结构及功能损伤均显著减轻。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肝脏微循环改善有关,若能在肝脏再灌注前使用BQ123或(和)L-arginine,可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是麻醉诱导与维持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之一.研究表明异丙酚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时可诱发单核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一氧化氮(NO)等细胞因子,从而导致组织损伤.肝脏Kupffer细胞是位于肝窦内的巨噬细胞.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异丙酚对缺氧复氧诱导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NO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浩晖  王成友  倪勇 《肝胆外科杂志》2002,10(6):478-479,475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 ia / reperfusion,I/ R)是肝脏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过程 ,如处理严重的肝外伤 ,施行广泛的肝切除术 ,肝脏移植等。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很多 ,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 ,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1 氧自由基生成在生理情况下 ,身体内不断产生氧自由基 ,而又不断将其清除以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由于肝细胞缺血缺氧 ,ATP分解代谢增加 ,其分解产物次黄嘌呤在缺血组织内大量…  相似文献   

14.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是许多相关因子联合作用产生级联反应导致最后的肝脏功能衰竭.虽然有关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器官移植成功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超过40年,但是器官保护中大部分的临床进步是以经验总结为主,并不完全了解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涉及的分子机制.本文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有助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复杂的分子基础有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介导炎性因子在肝脏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及活化[1].双嘧达莫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研究表明,双嘧达莫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2].本实验拟评价双嘧达莫预先给药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成友  倪勇  刘琰  郑树森 《肝胆外科杂志》2002,10(6):471-472,470
目的 观察兔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不同时相肝组织氧压及线粒体形态变化 ,研究常温下肝脏缺血 /再灌注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4 0只兔随机分为 2组即缺血组和对照组。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氧压 (Hepatic tissue oxygeonpressure Ptio2 ) ;电镜观察肝脏病理及线粒体形态改变 ,图像分析仪对线粒体的立体形态计量分析。结果 缺血组兔在肝脏缺血后肝 Ptio2值开始下降 ,再灌注 6 0 min时肝 Ptio2仍未恢复正常 (P<0 .0 5 )。电镜观察发现 :肝缺血 30 min,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 ,再灌注 6 0 m in后线粒体肿胀进一步加重 ,部分线粒体破坏 ,结构不清 ,线粒体空泡变性。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线粒体与对照组相比 ,其比表面减小、平均体积增大 (P<0 .0 5 )。结论 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可以导致肝脏缺血 /再灌注后肝细胞功能障碍和病理损害。其作用机制与缺血期肝细胞缺氧、再灌注期肝脏微循环障碍和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缺血再灌注与肝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其调控机制复杂。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参与肝再生调控,但其作用机制不明,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缺血/再灌注对肝脏造成损伤.众多资料显示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一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阻断钙超载,减轻炎性细胞导致的损伤有关.肝脏缺血/再灌注也影响了丙泊酚的代谢.  相似文献   

19.
肝癌、外伤性肝破裂等肝脏疾病行手术治疗时,常常面临剩余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问题,明显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细胞自噬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之一,在动物实验模拟肝脏缺血再灌注研究时,常以检测自噬标记性分子LC3-Ⅱ的水平变化代表细胞自噬活动的强弱.现就LC3-Ⅱ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PAF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观察PAF拮抗剂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组织PAF含量增高,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海风藤酮可以拮抗损伤过程中PAF增高所致的药理作用,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程度,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变程度。结果提示PAF拮抗剂可能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