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研究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n=40)、中度(n=32)、重度组(n=30),分别于入院后1、3、7 d检测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以我院同期门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关系.根据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4)与预后不良组(n=38),比较2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入院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3、7 d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同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中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第3天到达高峰,至发病第7天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与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2、-0.62、-0.69,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4-08收治的于发病24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82例,按损伤的程度分组,轻、中型颅脑损伤组44例,重型颅脑损伤组38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72h和7d时的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并检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作对照。结果各颅脑损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处于上升趋势,入院后72h时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ICAM-1水平在患者入院时有所升高,在入院24h时达高峰,持续72h时逐渐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在各个时段均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可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损伤程度,其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有密切关系。急性期监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炎症因子IL-1β、IL-6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IL-1、IL-6与颅脑损伤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1—2015-12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98例,中度组93例及重度组65例,选取同期本院门诊体检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受伤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的IL-1β、IL-6含量,对比不同组别之间IL-1β、IL-6的差异并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根据死亡、植物人、重残、中残、良好5种不同预后情况进行重新归纳分组,分析每组患者IL-1β、IL-6含量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IL-1β、IL-6含量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预后死亡组、植物生存状态组以及重残生存组的IL-1β、IL-6含量明显高于中残组和预后良好组(P0.05),死亡组和植物生存组IL-1β、IL-6含量高于重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与损伤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有密切联系,检测其含量可以作为评估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7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损伤程度分组(轻、中、重及特重型组),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及IL-6水平,并对比了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上述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轻型、中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IL-6水平均显著增加,而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因子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患者,死亡患者IL-1β及IL-6水平高于其他所有患者。结论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及IL-6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能够作为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并探讨NSE与颅脑损伤程度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8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NSE含量,并分析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又明显高于中、轻度颅脑损伤者(P<0.05);重度颅脑损伤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则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与脑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中毒性脑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3例中毒性脑病患儿为观察组,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1)、重度组(n=20)3个亚组,另选择同期3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小儿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NS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个亚组血清NSE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在入院即刻与治疗后3d、5d、7d、14d血清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与中毒性脑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利于判定中毒性脑病病情和预后,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于脑出血后3个月采用m 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患者各时间点间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显示,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各时间点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组轻度、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第1 d、第7 d血清S100B(F=350.425,F=109.170;均P<0.05)及NSE水平(F=103.296,F=63.3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7,P=0.791;F=1.470,P=0.2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分析显示,脑出血轻度亚组与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 d血清S100B及NES水平与颅内血肿量呈正相关(r=0.818,r=0.619;均P<0.01)。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亚组第1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降低(P=0.041,P=0.018),两组间第7 d及第90 d血清S100B(P=0.101,P=0.468)及NSE(P=0.077,P=0.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亚组患者第1 d及第7 d血清S100B、NSE水平显著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组(均P<0.05),两组第90 d血清S100B、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S100B、NSE水平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颅内血肿量,对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3例(颅脑损伤组),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l、3、7d的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对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与血清TNF-α、IL-1、IL-6、IL-8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早期即有升高,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在各个时间点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P<0.01)。重型颅脑损伤组在病程第1、3、7天3个时间点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较轻、中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脂多糖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来本院就诊的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所有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值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颅脑损伤组,每组12例患者,并且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例作为对照组。在所有患者伤后1、2、3、5、7、14 d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3 m L,分离获得血清。使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使用GREISS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NO水平。结果重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患者1、2、3、5、7、14 d的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轻度损伤组患者1、2、3、5、7 d的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而轻度损伤组患者14 d的血清中TNF-α浓度和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损伤组患者1、2、3、5、7、14 d的血清中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患者1、2、3、5、7 d的血清中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而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患者14 d的血清中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脂多糖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炎症反应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水平变化与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武警特色医学中心2018-02—2020-11收治的98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2个亚组及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ACE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TBI患者血清BACE1、IL-12、IL-33水平、入院GCS评分之间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受伤第3天血清BACE1、入院GCS评分对TBI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中度组受伤第1、3、5天血清BACE1、IL-12及IL-33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且重度组血清BACE1、IL-12及IL-33水平均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P<0.05)。受伤第3天重度组血清BACE1、IL-12、IL-33水平和入院GCS评分均呈负相关(r=-0.510、-0.431、-0.371,P<0.05),血清BACE1水平与IL-12、IL-33水平呈正相关(r=0.253、0.361,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血清中IL-10、TNF-α的影响。方法 112例重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利尿、脱水、止血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IL-10及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及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C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因受损后升高的IL-10与TNF-α水平,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Aβ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2012-04—2014-05我院收治的3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7例智能正常健康人员为对照组,2组血清及脑脊液Aβ及炎性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同时对观察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痴呆期患者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Aβ及炎性指标均差于对照组,且重度痴呆期患者的水平差于轻度及中度痴呆期患者,中度痴呆期患者则差于轻度痴呆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Aβ与炎性指标的变化较大,且不同痴呆分期患者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BNP水平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01-2013-01收入我院神经外科的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最初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GCS 13~15,n=17)、中度颅脑损伤组(GCS 9~12,n=29)、重度颅脑损伤组(GCS 3~8,n=32)和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在入院当日、治疗第3~5天和第15天收集血浆样本测定BNP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较之对照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BNP增加明显(P<0.05),且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颅脑损伤组及中度颅脑损伤组(P<0.01).血浆BNP变化与颅脑损伤后(ICP)增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颅脑损伤后ICP增高的一个潜在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继发癫痫治疗前后D-二聚体、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继发癫痫情况分成癫痫组(A组,n=83)和对照组(B组,n=55)2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归入对照组(C组,n=50)。3组均使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D-二聚体(D-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对3组受试者入院时(T1)、就诊后(T2)各时段内D-D、IL-1β及TNF-α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不同脑电图严重程度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 (1)T1时,3组D-D、IL-1β及TNF-α等指标检测结果对比,A组B组C组(P0.05);T2时,A、B组各指标均较T1时显著降低(P0.05),且A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B组(P0.05);(2)A组根据脑电图检查结果分成正常组(n=6)、轻度组(n=15)、中度组(n=39)和重度组(n=23)4组,D-D、IL-1β及TNF-α等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显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L-1β及TNF-α等指标参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过程,可将其作为降低脑梗死后继发癫痫风险的针对性指标用于临床中,以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及S100B水平对急性前循环供血区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CIAA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IAAC患者121例,入院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31)、重度组(n=39)、极重组(n=26);根据半年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8,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n=53,mRS>2分)2个亚组。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组血清NSE及S100B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IAAC患者NSE,S100B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46,P<0.001;R=0.939,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糖分解烯醇酶(NSE)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07-2016-06收治的136例HIE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病例均给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并对比治疗前、1d后、3d后和7d后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2组治疗前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结果重度组不同时刻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均远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远高于轻度组(P0.05),组内不同因子水平每2个时刻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在HIE中异常升高,且因子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死亡风险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miR-124、miR-381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入院治疗的9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7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miR-124、miR-381水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38)、中度组(n=29)、重度组(n=24)。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miR-124、miR-381水平与PANSS得分的相关性。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miR-381水平对重度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血清miR-124水平低于对照组,miR-38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2、11.192;P均<0.01)。中度组、重度组的血清miR-124水平低于轻度组,miR-381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微小RNA-199a(miR-199a)的表达,分析二者与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及其对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7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PTX3、miR-199a、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TX3、S100-β、NSE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iR-199a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重度组患者的血清PTX3、S100-β、NSE水平以及NIHSS评分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血清miR-199a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 0.05),中度组患者的血清PTX3、S100-β、NSE水平以及NIHSS评分高于轻度组,血清miR-199a水平低于轻度组(P 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与S100-β、NSE、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血清miR-199a与S100-β、NSE、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P 0.05); ROC分析显示,血清PTX3、miR-199a对急性脑卒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95%CI 0.799~0.928)、0.807(95%CI 0.704~0.910),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对急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呈高表达,miR-199a呈低表达,且二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神经功能密切相关,二者对疾病均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128,miR-223表达水平变化与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AD患者(AD组),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度组(CDR评分1分,66例)、中度组(CDR评分2分,83例)、重度组(CDR评分3,51例)3个亚组,另选择207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AD患者认知功能; 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128,miR-223表达水平; 检测AD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 分析血清miR-128,miR-223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CRP水平、MMSE总分的相关性。结果 AD组血清miR-12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R-22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miR-128表达水平、TNF-α,IL-1β,IL-6,CRP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 重度组血清miR-223表达水平、MMSE总分低于中度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miR-128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CRP呈正相关(r≥0.496,P<0.05),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r =-0.571,P<0.05); miR-223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CRP呈负相关(r ≤-0.572,P<0.05),与MMSE总分呈正相关(r=0.531,P<0.05)。结论 AD患者血清miR-128表达水平上调,miR-223表达水平下调,两者异常变化可能诱导炎症反应,进而参与A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IL-6和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IL-6和NSE的变化及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和NSE的水平。结果6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和NSE水平均有升高,其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01),并且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和NSE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417,P<0.005)。结论血清IL-6是评价颅脑损伤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