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由于其发生较为隐匿,不为临床所重视,直至1989年心律失常抑制实验(CAST)的结果发表之后,人们才提高了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本文仅就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的定义、基本机制、预防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有时也会引起心律失常,其发生原因可能与用药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病人机体状况等影响因素有关,其中以用药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有关的影响最大。通常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则要考虑是药物所致:  相似文献   

3.
陆军 《中原医刊》1993,20(6):23-24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终止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往往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负性心力等风险。事实上,心律失常还有多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下称非药物治疗)的方法。1去除病因去除病因是首要的,特别是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时易被忽视。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如碱中毒、酸中毒、高/低钾、高镁、高钙、低铜等。药物及药物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IC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  相似文献   

4.
5.
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所谓致心律失常作用(prorrhythmia)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引起新的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有些致心律失常作用明显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相关疾病有关,称为原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当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需要某些调节因素如血药浓度过高,药物相互作用,电解质紊乱和心肌缺血等存在时,称为继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表现形式有二种,即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 1.缓慢型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静止、房室传导导阻滞等。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都可能诱发缓慢型心律失常,如Ⅰ类(钠通道阻滞剂)、Ⅱ类(β-受体阻滞剂)、Ⅳ类(钙拮抗剂)抗心律失常药及洋地黄可引起极度窦性动过缓或窦性静止,大剂量或高浓度时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原有房室传导延迟者,当使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丙吡胺、氟卡胺或思卡胺等药物时,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正> 任何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治和致心律失常的双重作用,但临床上往往忽视其致心律失常作用。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广泛应用及众多的新抗心律失常药物相继问世,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和/或加重心律失常频有发生,这一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和重视,现将我们遇到的1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10.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20例分析杨龙雄(广西龙胜县人民医院龙胜县541700)关键词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ADD)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本身可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笔者近年来遇见ADD致心律失常2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笔者根据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实践,用几种价格低廉的老药治疗心律失常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邦复 《重庆医学》1999,28(6):472-473
1.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地位药物是心律失常治疗绝大多数的需要。尽管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如射频消融、除颤起搏器等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介入法治疗心律失常亦需要药物辅助。2.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的问题2.1抗心律失常药不如其他心血管药(如降压药等)发展快。2.2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负性变力性作用、脏器毒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等。抗心律失常药具有潜在的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引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心律失常的现象,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的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人们对心律失常药的认识和治疗方法,避免用药误区,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 通过寻找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改正用药误区后,达到科学规范用药。结果 对心律失常的常见用区误区有新的的认识。结论 做到规范用药,不导致药物火上加油而延误病情,使药到病除。使患者健康快乐的活着,减少疾病的折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 对150例因各种心血管疾病引发心律失常住院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分析.结果 在CHF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时,米力农与胺碘酮联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无论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有明显 改善.结论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以往认为其副反应较少,但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发现其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一样。也可加重或引起心律失常。现综合1989年以来有关杂志关于普罗帕酮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报道(包括我们临床遇到的2例)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已经历近90年的里程。笔者就近90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按照现有的分类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细胞膜稳定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等四类。但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除上述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称之为“非抗心律失常药物”。且这些药物副作用小,已被临床应用。本文将就其应用范围、作用机理及用法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下称心衰)一旦发生,常可伴发各种心律失常,猝死可随时发生,往往成为最终结局。所以如何掌握好心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回顾方卫华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内科(518001)关键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可概括为二方面,即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虽然近年来非药物治疗迅速发展,但绝大部分病人仍然是依赖药物治疗为主。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以前、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