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真空吸滤法研究了酒精糟液固液分离的性能,以过滤速度及滤出液中悬浮物量为指标,对过滤材料、凝聚剂量及操作真空度进行了选择。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求出了该过滤介质的负荷方程参数。本文数据已用于转鼓式真空吸滤设备的设计。在试验选定的条件下,糟液中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
石油开采、炼制及储存过程中含油污泥的综合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石油开采、炼制、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油泥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油泥经化学水洗调质处理后,通过特殊的分离沉降罐与卧式离心机和碟式离心机分别配合使用达到降低分离难度,提高工艺适应性和获得良好的油、水、泥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液-弹隔振器的设计及试验验证。方法基于反共振原理建立的液-弹隔振器动力学分析模型,推导了其动力学方程。结果建立了液弹隔振器隔振频率与相关参数的关系,依据相关参数完成了液-弹隔振器的设计,并进行了液-弹隔振器动力学性能相关试验,利用动刚度测试法和传递率测试法验证了液-弹隔振器性能,试验验证了液-弹隔振器高静态刚度和隔振频率点下的低动态刚度特点。结论实现了液-弹隔振器的设计,同时液弹隔振器在隔振频率点下达到60%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德士古煤气化废水的产生及水质特性进行了分析,废水首先经蒸氨,将氨氮浓度从1300~2700 mg/L降低至200~300 mg/L,后续处理采用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的处理工艺.对A/O、SBR及其改良工艺进行了综合评述,重点介绍了碟式射流曝气在改良SBR工艺中的应用,及该工艺的运行周期设置和特点.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操作及控制灵活,氨氮去除率达到98%,出水浓度小于10 mg/L.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旋流板设计基本理论之上,自行设计加工了十二种高罩旋流塔板;在Φ76mm有机玻璃管中测定了不同结构旋流板在不同条件下的于塔压降和湿塔压降;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气液负荷、塔板参数对塔板压降的影响,得出在干塔、湿塔操作条件下,压降△P与空塔气速u、叶片仰角α、动能因子F_0、开孔率Φ、喷淋密度D的相关关系,比较了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旋流塔与填料塔的操作压降和泛点速度范围,得出旋流塔具有压降低、气液负荷高、操作弹性宽的优点,为其应用与推广提供基础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松节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测定水中松节油的方法。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样中的松节油,萃取后直接进行色谱分离分析,松节油的主要成分能有效分离,水中松节油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L,测定方法的样品添加回收率在94.0%-106%之间;平行8次进行精密度试验,分析方法的相对标准差为1.2%。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合地表水中松节油的测定;二氯甲烷一次萃取,就可满足回收率的要求,并且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减少了取样量和萃取试剂用量,对环境保护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7.
王亚峰  穆文斌 《环境工程》2014,32(10):34-37
为使陕西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的气化废水达到治理的目的,通过除钙沉淀和均质调节的方法,采用鼓风机+碟式射流曝气器+循环泵组合的新型SBR工艺,使处理后的出水ρ(COD)降到50 mg/L、ρ(氨氮)降到12 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实践证明:该工艺处理气化废水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GANN模型在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目的在于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GANN模型)快速优化水样中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条件。以水样中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的正交试验为训练样本,建立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比较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速度、学习精度及网络泛化能力。采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运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影响萃取回收率的因素进行优化求解,获得了水样中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优化后的萃取条件,并进行实验验证。文章建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平均偏差为14.41%,R2为0.8887;最佳DLLME萃取条件为10μL四氯乙烯、0.71mL丙酮、pH=5、离子强度为20%NaCl、萃取时间10min;优化后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回收率和富集因子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54%和580。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利用液液萃取和GC-FID技术,对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废水中的石油烃类进行分析.通过对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的测定,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
乳状液膜法萃取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岗  李盘生 《环境工程》1993,11(3):41-44,25
报道了一种新的液膜配方,载体用量只有5%,且一次处理能使500×10~(-6)以下的含锌废水降至5×10~(-6)以下,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讨论了锌在液膜中的迁移机理,实验研究了各种因素如内外相酸度、温度、外相起始锌离子浓度以及各种操作条件对锌离子萃取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操作条件,液膜经多次反复使用后,分离效果不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