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糖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3例AMI患者根据有无DM分为DM组(35例)和非DM组(38例),比较两组血糖变化特点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DM组有33例(94.29%,33/35)空腹血糖升高,非DM组有14例(36.84%,14/38)应激性高血糖.DM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7±2.4) mmol/L、(10.13±1.95)%,均明显高于非DM组的(5.8±2.3) mmol/L、(7.22±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T(TnT)分别为(217±53) U/L、(6.2±3.7) mg/L,明显高于非DM组的(119±47) U/L、(3.4±2.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后4周左心功能指标检测显示,DM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分别为(81.7±10.8)、(47.6±10.7)ml,明显高于非DM组的(74.9±10.2)、(39.8±12.6) ml,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1.7±4.8)%,明显低于非DM组的(48.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 合并DM患者急性期多伴有应激性血糖升高,心功能差,应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非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海生 《职业与健康》2005,21(6):916-917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4组,A组(血糖:3.9~6.1 mmol/L)、B组(6.1 mmol/L≤血糖<11.1 mmol/L),C组(11.1 mmol/L≤血糖<16.7 mmol/L)、D组(≥16.7 mmol/L).分析非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恶化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如SAP(Ⅱ型)C组、D组分别与A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血糖升高影响其预后.结论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估计非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汪群芳 《健康研究》2014,(3):269-27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尿钠肽(BNP)及血糖异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后首次血糖检测结果,随机将1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随机血糖≥7.80mmol/L)及非应激性高血糖组(随机血糖〈7.80mmol/L)。比较两组入院后血清hs-CRP、BNP、白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I(TNI)、心功能及发病1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血清hs-CRP、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但两组白蛋白、CK-MB、TNI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测值显著升高,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同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血糖、血清hs-CRP及BNP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非糖尿病AMI患者120例,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Ⅰ组(FBG正常),Ⅱ组(6.1 mmol/L≤FBG<10 mmol/L),Ⅲ组(FBG≥10.0 mmol/L).对各组之间心肌酶学峰值、大面积梗死率、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Ⅲ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结论 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FBG≥10.0 mmol/L,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 TnⅠ)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5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4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Ox-LDL、hs-CRP和c TnⅠ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血清Ox-LDL、hs-CRP和c Tn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MI组血清Ox-LDL、hs-CRP和c TnⅠ分别为(33.18±5.40) g/ml、(16.82±3.02) mmol/L和(3.62±0.56) mmol/L,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重度狭窄患者血清Ox-LDL、hs-CRP和c TnⅠ分别为(37.18±5.68) g/ml、(17.80±3.15) mmol/L和(4.02±0.89) mmol/L,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 Ox-LDL、hs-CRP和c TnⅠ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62、0.414和0.428,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Ox-LDL、hs-CRP和c TnⅠ明显升高,与患者冠心病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心病检测中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a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b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c组。观察并比较三组PCT、MPV、PDW、PLT、RDW及CK-MB、c Tn I、c Tn T、hs-c Tn T的测定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组RDW水平为(13.08±0.53)%,低于a组和b组的(13.78±0.75)%、(14.12±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CK-MB、c Tn I、c Tn T、hs-c Tn T水平分别为(11.02±5.06)IU/L、(0.00±0.00)、(0.00±0.00)、(0.00±0.00)μg/L,均低于a组的(15.01±7.03)IU/L、(0.06±0.05)、(0.03±0.02)、(0.02±0.01)μg/L与b组的(152.02±103.05)IU/L、(16.55±7.96)、(0.06±0.01)、(3.06±1.2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W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指标,c Tn I水平是判断心肌受损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瑞替普酶(r 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急性STEMI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 PA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r PA联合还原型GSH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水平、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CKMB、c Tn I及LVEF水平分别为(50.23±7.58)、(72.58±11.26)U/L、(0.70±0.42)、(1.52±0.10)μg/L、(62.58±8.57)%、(53.26±8.25)%,均较治疗前的(17.58±3.20)、(16.59±2.95)U/L、(0.06±0.04)、(0.05±0.04)μg/L、(48.52±8.20)%、(47.95±7.95)%明显升高;LVEDd水平分别为(51.23±6.20)、(61.20±8.47)mm,均较治疗前的(68.52±9.10)、(68.23±9.58)m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再梗死、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78%、5.56%、2.78%,均低于对照组的22.22%、30.56%、2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 PA联合还原型GSH治疗STEMI疗效显著,同时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UAP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0)、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之比(E/A)、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ET、NO、FMD、CO、E/A、LVEF分别为(44.68±5.80) ng/L、(82.10±10.42) μmol/L、11.09%±0.91%、(4.93±0.91) L/min、0.84±0.13、52.4%±4.5%,各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9.70±6.43)ng/L、(64.25±9.44) μmol/L、10.16%±0.85%、(4.51±0.93)L/min、0.96±0.12、50.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未发生与曲美他嗪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曲美他嗪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作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服降血糖药、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基本一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对照组加服谷维素20 mg,3次/d;连服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浆ET-1、超声心动图及血糖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T-1、LVEF分别为(81.20±22/18)ng/L、(39.48±4.54)%,较治疗前的(94.98±24.98)ng/L、(35.10±3.46)%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ET-1、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使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LVEF增加,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入选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性AMI患者117例.检测入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生物标记物,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情况.依据入院白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白细胞正常组(白细胞计数≤10×109/L,60例)和白细胞升高组(白细胞计数>10×109/L,57例).比较两组间各生物标记物以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预测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后近期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白细胞升高组患者入院NT-proBNP、hs-CRP及cTnI峰值均明显高于白细胞正常组[(2408.83±3173.39)pg/L比(713.11±636.82) pg/L、(39.64±59.51) mg/L比(11.23±14.14) mg/L、(107.76±107.71) pg/L比(62.23±87.79) pg/L,P< 0.05].入院白细胞计数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 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有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入院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无左心室室壁瘤患者[( 12.59±5.22)×109/L比(9.27 ±2.60)×109/L,P=0.001].入院白细胞计数≥10.5×109/L是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95% CI:2.69~187.83,P<0.01),其诊断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69.7%.结论 入院白细胞计数可能具有预测和协助诊断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探讨心肌梗塞前心绞痛与心肌微循环、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梗塞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和无心绞痛组(B组),其中A组17例,B组12例;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63.3±7.5)岁。采用Philips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S4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造影剂采用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Levovist。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血管重建术,并于术后第5周复查二维超声。结果 (1)A组出现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患者明显低于B组(P〈0.001)。(2)A、B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在术后第1周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第5周A组的EDD明显小于B组(P〈0.05)。A组的EDD逐渐减小(P〈0.05),而B组的EDD无明显变化(P〉0.05)。(3)A组的射血分数(EF)显著改善,而B组的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肌梗塞前心绞痛有利于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左室重构的改善,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心肌挫伤的实验与临床诊断依据。方法收集62例闭合性胸部损伤病例,将合并心肌挫伤的29例纳入观察组,其余33例纳入对照组。比较组间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水平差异;依据是否合并心电图或心脏超声异常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观察组CK、CK-MB、cTnT、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存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异常者,各心肌酶水平均高于无异常者,差异均由统计学意义(P均<0.01)。采用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改变与各心肌酶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心肌酶学改变可作为早期心肌挫伤的诊断依据,但需结合心电图和(或)心脏超声作为依据,进行相关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急性心肌梗死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临床医学已经可以证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是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发病后患者的心肌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严重缺血的状态,最终致使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从病理角度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为进行性的改变,医生完全可以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在短时间内判断患者的病症,以便拿出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的心电图鉴别诊断与心电图特点.方法:挑选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研究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典型心肌梗死患者28例,占比46.67%,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占比50.00%,2例患者心电图显示正常,占比3.33%.非ST段抬高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病死率都低于S T段抬高患者(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典型与不典型,运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鉴别与诊断早期心肌梗死,利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于心肌梗死疾病采取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合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式诊断效果的差异。结果:联合检查在病变累及范围、狭窄程度、诊断准确率和Lown分级方面均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不显著(P>0.05),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及早发现动脉狭窄、血管病变情况有一定预测价值,同时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良好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暑患者血清中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心肌酶水平在中暑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渭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住的120例中暑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轻症中暑组(67例)和重症中暑组(53例),同时收集100例健康对照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人群,分别抽取5 ml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水平。此外,根据预后情况比较中暑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并实时监测心肌标志物CK-MB在30 d的动态变化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暑患者心肌酶水平较正常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均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心肌标志物CK-MB动态变化水平表明心肌酶的水平随病情的改善呈恢复趋势,心肌酶水平高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结论中暑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罗会海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71-1672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 2003年11月—2009年11月分析利辛县人民医院收治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2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学测定结果。结果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可示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及性质,心肌酶谱均升高,病死率高达30%。结论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血管平滑肌收缩、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有关。并容易认为由消化系统原发病所致,从而被忽视。为此应注意动态观察其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文献报道的8种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指数进行评价。方法:利用340 例AMI住院病人资料计算各指数,用ROC曲线分析法对各指数预测AMI病人近期预后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Dubois 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 1(95% 可信限为0.656 8~0.787 3),预测能力居第二位。与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的Norris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7 种AMI指数相比,Dubois指数同时具有计算相对简便、所需变量较少且均为容易收集的临床指标等优点。结论:Dubois指数为一种判断力较强、适用于我国AMI临床医疗和科研的AMI近期预后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培哚普利/或氯沙坦、硝酸甘油、美托洛尔、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拜阿司匹林、依诺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溶栓后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首先为0.4μg·kg-1·min-1,30 min,然后为0.15μg·kg-1·min-1。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梗死血管再通、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治疗组的血管间接再通情况与直接再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出血人数比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治疗AMI同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应用,安全有效,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点与季节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二病区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236例患者进行发病季节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11—1月、2—4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气候有关,多发生于寒冷天气及季节转换时期,了解其发病规律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