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明确"三北"地区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主要成因(林分树种组成过于单一,且多为易感天牛树种,抗御天牛灾害功能低下)的基础上,从控制天牛灾害的角度,根据其树种配置结构,将各地的防护林网划分为3类,即一代林网、二代林网和加强型二代林网.指出构建加强型二代林网这种生态调控技术,是持续控制杨树天牛灾害的根本措施.在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杨树天牛灾害理论(以生态系统稳定性、风险分散理论和抗性相对论为基础)指导下,提出加强型二代林网配置中的树种类群应包括非寄主树种、抗性树种和诱饵树3类,界定了3类树种相应的特点和功能,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多树种配置原则和技术,以及简便有效的诱饵树管理技术.最后,以防护林(特别是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由静态转变为动态为前提,探讨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中自控杨树天牛灾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曾对我国第一代 " 三北”防护林网的杨树造成毁灭性灾害的杨树天牛,经过宁夏林业局、北京林业大学等 7个单位 7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得以制服.这项科研成果最近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这将使我国对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持续控制变为现实. 据课题组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 (邮码:100083)教授骆有庆介绍,通过项目的实施,在黄河区新建了 1333公顷农田林网,配置了 19个树种,平均有虫株率大大降低.研究人员引进了 107个抗天牛杨树品种和品系,并找到了 3种早期抗性鉴定的有效方法,选拔出一批在宁夏对光肩星天牛抗性较强的杨树 .  相似文献   

3.
以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杨树天牛是我国最重要的毁灭性蛀干害虫,控制难度极大.树种单一的防护林体系,抗御生物灾害能力弱;因此,许多地区“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中营建的以杨树为主的林分大多已被天牛毁灭殆尽,其中以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受害为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损失惊人.为控制杨树天牛灾害,原国家科委和科技部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立项启动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应急计划“宁夏青铜峡杨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示范区”(编号:85 0 2 1 0 4 0 1)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防护林杨树天牛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编号:96 0 …  相似文献   

4.
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的效益评估及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的具体情况,有目的选择了农田防护林网的6种不同的典型配 置模式,建立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抗虫效果及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为目标函数,运用目前国内外通行的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首次全面地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旨在从定量的角度,选择一种最优的树种配置模式,在解决光肩星天牛灾害的基础上,达到综合效益最佳.研究结果表明:“65%目标树种+25%非寄主树种+10%诱饵树”模式的综合效益最佳,评价决策值为0.948,既达到了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的目的,又保证了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目标树种纯林模式的综合效益最低,评价决策值仅为0.369 2.   相似文献   

5.
林业措施控制杨树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林业措施是目前控制杨树天牛灾害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不同林分结构抗虫效应的研究发现,宁夏现有的杨树品种在与免疫或高抗树种配置时,受害程度很高;杨树纯林受害程度也很高.只有抗性较强的树种或品种与抗性较弱的树种或品种配置,即树种或品种抗虫性差异显著时, 抗性较强的树种或品种受害程度明显低于抗性较弱的树种或品种.另外通过试验发现人工修枝可以减轻天牛危害  相似文献   

6.
营林措施在治理天牛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控制天牛危害的主要手段,是标本兼治的措施,是控制杨树天牛灾害的治本之策。文章对营林措施(包括设计、造林、树种配置和林网结构、抚育)治理天牛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控灾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天牛灾害措施的可行性,首次提出了控灾阈值的概念.在宁夏引黄灌区选择对不同诱饵树配置、不同树龄的样地35块进行调查,并对15株平均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建立虫口模型及其材积损失模型,结合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并根据目前市场木材收购标准,确定了光肩星天牛控灾阈值模型.结果表明:诱饵树比例应控制在[7,093%,25%]的区间内,同时可以根据对不同树种的不同要求计算出适宜的控灾阈值,体现了控灾阈值的动态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杨树天牛灾害控制的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策略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该文简要评述了我国杨树天牛灾害的主要成因及现有主要控制措施.指出我国杨树天牛灾害的主要成因是生态性原因,树种选择、配置和栽植利用方式不当是主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杨树天牛灾害的控制需综合考虑寄主树种、天牛、天敌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控制杨树天牛灾害的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杨树天牛发生量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数量化理论对杨树天牛发生区内不同林分结构、树种组成和气候因素下的发生量预测,表明林分结构。温湿系数和抗性指数对杨树天牛的发生量影响显著。抗性指数更容易反映不同林分树种配置下对杨树天牛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宁夏防护林天牛危害调查及林分结构配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了宁夏自治区防护林19种主栽树种的生长表现和对天牛的抗性表现,表明:主栽树种在各地生长状况均良好,但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抗性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列出了各树种抗性序列。提出在宁夏营建抗天牛防护林的设计原则和树种选择配置的构思。  相似文献   

11.
杨树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对我省防风固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末首次发现杨树天牛以来,呈扩散蔓延之势,危害严重。杨树受天牛为害后,树木干梢、断头,甚至死亡。1杨树天牛发生特点1.1分布区域性强该虫喜食杨、柳、榆等树种,杨树中又特别喜食青杨派和黑杨派种,白杨派树种如三倍体毛白杨对天牛有较强的抗性。一般在有喜食树种存在时,天牛很少为害抗性树种,有纯林存在时,很少为害混交林,同一树种长势弱的发病率高于生长健壮的,树种株行距小于1.5m时较株行距大于2m时为害严重。其危害区的主要生态特点是:冬季不很冷,夏季却较凉,又有一定季节的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林分结构对天牛抗性的调查发现,青铜峡市现有的杨树品种与免疫或高抗树种配置时,其受害程度相对较高;而杨树纯林受害程度也较高。只有抗性较强的树种与抗性较弱的树种配置,抗性较强的树种受害程度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宁夏新建二代防护林网主栽树种及辅栽乔、灌、草的生长表现和受害虫危害状况;列出了造林树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序列;将二代防护林网划分为3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并提出了各类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无虫灾防护林树种的配置原则及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光肩星天牛不同寄主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脂肪酸类等.结果表明,感光肩星天牛树种释放较多的酯、萜类物质,而抗性树种则释放较多的醇、醛类物质.在遭受机械损伤后醛类和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同时还产生大量的萜类物质.这些物质释放的变化可能与光肩星天牛的取食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方法  在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防护林中,选取5种不同配置结构林带的防护林林网为研究对象(紧密型乔木林网1,疏透度为0.13;疏密型乔木林网2,疏透度为0.24;疏透型乔灌混交林网3,疏透度为0.27;通风型乔木林网4,疏透度为0.39;疏透型乔木林网5,疏透度为0.27),在林网内采集多点同步风速数据信息,结合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特征、风速分布统计参数和防风效能等。  结果  研究表明5种防护林林网其防风效能范围各不相同,林网1为65% ~ 95%,林网2为67% ~ 85%,林网3为46% ~ 82%,林网4为44% ~ 67%,林网5为56% ~ 72%。其中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2防风效能在67%以上,具有较高的防风效益和节约水土资源优势;由2行乔木2行灌木混交林带构成的林网3,当防风效能为60%时,其防护面积是2行纯乔木林带(林网4)的2.47倍,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  结论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中由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和“窄林带,小网格”配置的乔灌混合林网均发挥了较好的防风效果。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杨树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管理的不合理是杨树天牛灾害的主要成因。同时阐述了杨树天牛防治的具体措施,即:营林措施、人工砸卵、捕捉成虫、插毒签、化学措施、加大检疫力度、合理配制树种等,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达到“有牛不成灾”,使天牛灾害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树种选择及科学栽植技术,为该地区林果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南疆五地州林果防护林建设现状,提出在林果防护林规划设计时应选择的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树种及科学栽植技术.[结果]环塔里木盆地林果防护林结构类型规划设计分为紧密结构的林带、透风结构的林带和稀疏结构的林带3种;配置模式设计分为主、副林带以生态作用为主的配置模式,主、副林带生态经济兼用的配置模式,绿洲边缘风沙危害严重区主、副林带配置模式3种.[建议]林果防护林树种应具备的条件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生长较果树更快,寿命比果树长;与被防护的果树没有共同的病虫害;枝叶繁茂,根蘖少;灌木则应选用再生性强、枝叶茂盛的树种.  相似文献   

18.
"三北"防护林退化严重,林分修复补植造林缺乏可供选择的生态适应性强、抗性优良的杨树新品种,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区造林树种更加匮乏,加之光肩星天牛危害严重,选择抗性优良的树种亟需解决。基于此,2014年4月在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布置了16个抗虫杨树品种进行林分修复补植过程中性状的比较,通过对16个杨树品种的保存率、抽梢率、胸径、树高、新梢等因子的调查,用单因子分析、交集法、聚类分析、综合评分的方法最终选出7个生态适应性和速生性均比较优良的杨树品种,并给予具体的排序和分值,08-09(59.30)08-01(61.28)08-14(61.48)京2(62.06)16-8(68.52)16-28(72.68)16-27(73.09)。  相似文献   

19.
宁夏段黄河护岸林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将宁夏段黄河护岸林防护林体系划分为 5种类型的基础上 ,分析了该地区防护林的体系分布、树种配置、生长状况及防护结构指标 .研究表明 ,该地区防护林建设应适当减小株行距 ,避免害虫特别是天牛易感树种的单一配置 .  相似文献   

20.
建立持续无天牛虫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是陕、甘、宁三省(区)防护林的毁灭性害虫,在研究了各地多年的防治经验和主要造林树种的抗性表现后,得出天牛猖獗的主因是人为营造了大范围的天牛倾性林,使生态系失去平衡的结果。建立持续无天牛虫灾生态经济型林是以林业生态体系控制天牛的数量消失,是治本的战略,体现了综合管理害虫的生态学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