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碳氮钾源对香椿根际解磷菌溶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椿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香椿根际土样的解磷菌进行了分离,对选取的溶磷圈直径/菌落直径比值最大为2.73的解磷菌XCP9进行了16SrDNA分子鉴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钾源对XCP9溶解磷酸三钙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香椿微生物磷肥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XCP9菌株与伯克氏菌(Burkholderiasp.)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不同碳氮钾源对XCP9的溶磷效果有极显著影响,且菌株XCP9的溶磷量与pH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当以甘露醇为碳源、硫酸铵为无机氮源、氯化钾为钾源时,菌株XCP9的溶磷能力达到最高为122.31μg·mL~(-1)。  相似文献   

2.
采用解磷圈法和可溶性磷含量测定法分离筛选出牛蒡根际土壤中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PSM-5,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解磷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初步鉴定菌株PSM-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优化后最优解磷条件为初始pH值3.79、发酵温度28.46 ℃、盐浓度10.46 g · L~(-1)。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制牛蒡专用生物有机肥提供解磷菌剂。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省主要耕作区农田土壤进行了溶磷菌的分离和筛选,得到具有明显溶磷圈的溶磷菌48株。通过对溶磷圈大小测定,筛选出5-1、5-2、12-7等12株菌,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D/d)均≥1.5。结果表明:通过摇瓶复筛,获得3株溶磷菌,可使培养液磷含量升高,均超过180μg/mL,而pH平均降低1个单位。因此,最终确定5-2、5-3和12-7株菌为适合青海农作区推广的高效溶磷菌。  相似文献   

4.
以Ca3(PO4)2为试材,采用溶磷圈法筛选木霉溶磷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进行木霉溶磷菌鉴定;将溶磷木霉菌接种至辣椒幼苗根部后,采用常规试验方法测定溶磷木霉菌对辣椒生长性状、品质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达到用溶磷木霉菌促进辣椒根际土中难溶性磷转化成速效性磷,减少磷肥施用量的目的.结果表明:溶磷木霉菌tang-10-11为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其溶磷透明圈直径为3.72 cm,显著高于其它木霉菌株.用100倍、300倍、500倍溶磷木霉菌tang-10-11处理后的辣椒根际速效磷含量分别为45.23、50.47、44.00 mg·kg-1,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tang-10-11不仅可以提高辣椒产量,还可以提高辣椒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因此,溶磷木霉菌tang-10-11可以促进辣椒根际土壤难溶性磷转化成速效性磷,从而促进辣椒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钟山县贡柑果园的土壤为试材,从贡柑果园土壤中筛选出可以将难溶性或不溶性磷转化成可溶性磷的高效解磷菌;通过无机磷平板初筛和钼锑抗比色法复筛,经过6次传代获得一株高效解无机磷且遗传稳定的菌株W3;根据菌落形态特征、18S rDNA同源性分析,NCBI数据库对比分析等研究,初步鉴定为黄丝曲霉属(Talaromyces),并对菌株W3的解无机磷效果展开探究试验。结果表明:解磷菌W3解无机磷的最佳条件分别为接种量7%、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 r·min~(-1)、培养时间7 d的条件下解无机磷效果最佳,最高可达到148.57 mg·L~(-1)。  相似文献   

6.
使用解磷细菌对小油菜产量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油菜为试材,用自行分离出的5株解磷细菌制成液体菌剂,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施磷肥与否,使用解磷细菌可以提高小油菜的产量,其中溶磷菌w12-7和解磷菌y9-4处理的小油菜的产量提高的最多,其次为溶磷菌w5-2处理的小油菜;作物收获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较大,不施磷肥时,使用溶磷菌w12-7和解磷菌y9-4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较少,分别比对照变化值少23.4%和34.8%;施磷肥后,所有处理的速效磷含量均有所增加,且溶磷菌w5-2和解磷菌y9-4处理增加较多。解磷细菌对土壤pH和全磷含量影响不明显;溶磷菌w12-7、w5-2和解磷菌y9-4较适用于青海省石灰性土壤中。  相似文献   

7.
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为试材,从中筛选出具有一定促生能力的菌株,利用传统培养法对野生中国沙棘根际促生菌进行分离,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分纯。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溶磷法对菌株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用原子吸收仪进行解钾能力的测定,以期为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效根际促生菌株创造条件。结果表明:根据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获得4株分离菌株,4株菌归属于假单胞菌属,能力测定结果显示K7溶解有机磷半径为13.71 mm, K28溶解无机磷半径为7.62 mm, K39解钾率为14.33μg·mL-1。所得菌株中的3株分别是高效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和解钾菌株,表明3株菌株制成混合菌剂可作为开发高效菌肥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8.
选取5株不同来源的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菌株,通过平板筛选和酶活性检测等方法,比较其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的能力,旨在筛选降解玉米秸秆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表明,1号、2号、4号菌株在平板筛选中的生长速度、菌丝密度、变色圈直径大于3号菌株和5号菌株;在液体培养的第10天,1号菌株产木聚糖酶、漆酶能力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42.36 U·mL^-1、10.39 U·mL^-1。  相似文献   

9.
从轮作蔬菜紫色土中筛选出3株不同的植物促生菌(PGPB)菌株,分别为具自生固氮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N03)、具溶磷作用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RP01)和具解钾作用的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 JK02),将3种菌株配制成复合菌剂进行生姜种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牛粪-拌施复合菌剂处理总体表现最优,与牛粪-拌施市售生物菌肥处理相比,根际细菌自生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数量显著增高了1 674.1%、8 709.1%和225.2%;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87.5%和23.0%;姜苗分蘖数、叶面积和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提高了40.0%、45.9%和28.6%、25.0%。应用适宜的PGPB复合菌剂对紫色土微生态环境和生姜种苗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0.
张亮  盛浩  谭丽  袁红  易建平  邓立平 《蔬菜》2020,(6):15-19
为了筛选获得复合型功能微生物(PGPR)菌株材料,进而从功能微生物的角度理解稻—油轮作制度的优势,以稻—稻、稻—油轮作制度下耕层水稻土壤作为筛选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传统培养法对可培养细菌、固氮菌、解磷菌以及产IAA菌株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利用人工气候箱培育试验验证了对部分筛选获得的复合型促生菌株对油菜、黄瓜幼苗早期生物促生效果。结果表明:稻—稻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5株、解磷菌3株;稻—油轮作耕层土壤可分离固氮菌38株、解磷菌35株;具有固氮、解磷以及较强生长素分泌能力的复合型促生菌株6株,其普遍对油菜和黄瓜早期幼苗株高生长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可分别提高25.45%~111.96%和4.45%~18.22%;此外,DD-69和DY-111菌株对黄瓜根长、DY-6和DD-79菌株对黄瓜鲜质量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