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为临床提供各种质量保证的无菌物品包。方法:加强《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室审核验收标准》等知识的学习。增强回收物品洗涤流程和包装流程工作中心的责任心。物品在包装前按要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达到质量要求的产品才可包装。结果:全科室人员充分认识到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回收物品清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重视再生物品的清洗、包装,才能为临床提供质量可靠安全的无菌物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中无菌检验对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促进作用,确保无菌物品供应质量。方法:对我院供应室灭菌后物品进行无菌检验,针对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现象逐步进行整改,具体从包装材料及包装方法、灭菌设备及环境、灭菌装载及卸载、改善无菌物品储存环境、跟进灭菌物品采样监测环节以及采取对照试验等方面进行工作改进。结果:经过整改,无菌检验合格率有非常显著性上升,各阶段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无菌检验对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监控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各级院感控制部门应对供应室的消毒灭菌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和指导,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沿海医院临床科室纸塑包装无菌物品在高温潮湿环境下保存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纸塑包装灭菌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0包。发到临床科室,分别存放于同一治疗室两个不同的无菌物品存放柜内,试验组包外标识和柜内存放位置均统一定位标识,灭菌包标识朝外,塑面同一方向侧放于相应位置。对照组包外标识位置不统一规定,按习惯存放。两组灭菌包每日常规清点、检查,每月定期抽检相同数量灭菌包目测外包装的完好性和细菌检测。结果纸塑包装袋有受潮、脏污、明显皱褶、破损的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件次和66件次,两组各因素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保存期内器械细菌监测阳性份数为0份,对照组为18份,前4个月内两组细菌污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后2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期内灭菌包总合格率试验组97.50%,对照组6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纸塑包装无菌物品采用定位标识保存,有利于保持无菌物品和存放环境的干燥,保持纸塑包装袋的完好性和良好的无菌屏障系统功能,保证医疗安全,节省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区级综合医院开展区域化消毒供应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本区域17家公立医院进行调查,比较其在开展区域化消毒供应前后器械清洗、包装、无菌物品的合格率以及湿包发生率和运营成本的变化。结果:区级综合医院开展区域化消毒供应管理后,各医疗机构的器械清洗、包装、无菌物品的合格率、湿包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同时,各医疗机构运营成本也大幅度降低。结论:区级综合医院开展区域化消毒供应是切实可行的,既能提高各医疗机构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又节约成本,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重复投资,实现了社会资源共享,保证了该区域医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应室无菌物品放置室空气及物品消毒质量统一采集监测,探讨消毒供应室规范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及监测的实施。方法 对我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民营医院的供应室无菌物品放置室空气及物品质量监测采取由一家二级医院统一采样的方法,对供应室无菌物品放置室空气、无菌器械、无菌包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供应室无菌物品放置室的空气合格率为96%,部分单位供应室工作环境无明确的分区,布局欠合理,设备简陋,工作流程欠规范,存在由消毒工兼管;抽查发现有无菌包未烘干及无菌器械有锈斑现象。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监督、评价、指导,从而进一步规范操作、重视供应室护理质量改进,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西省部分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及卫生管理状况,为加强院内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抽样和细菌定量检验的方法,对山西省辖区内94所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从94所医疗机构监测到室内空气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为92.11%,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平均合格率为83.46%,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2.92%。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平均总合格率为99.46%;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合格率为93.68%。结论山西省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和管理现状总体较好,但发展不平衡,无菌物品质量应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7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的2000件手术器械,依据PDCA管理模式实施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6月,未实施PDCA管理模式)与观察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已实施PDCA管理模式),对比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及无菌物品合格率及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仪表仪容、责任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及工作质量,降低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装载方法对灭菌合格率的影响,保证灭菌质量.方法:观察灭菌包内3M指示卡是否达到灭菌要求.灭菌物品细菌培养.结果:2916个灭菌包中,常规组1352个灭菌包灭菌指示卡变色合格率95.3%,控制组1564个灭菌包灭菌指示卡变色合格率1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灭菌包要与水平线垂直放置,单件包装的灭菌物品要放入盛物筐中,并用网丝将其间隔开,以保证灭菌合格率,对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用立体灭菌纸袋作为包装材料用于包装无菌物品灭菌后的有效保存期及成本构成.方法 分别将用医用立体纸袋和棉布包装的无菌治疗包存放于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和病区治疗室,对存储在不同地点的实验包定期抽样进行监测观察及成本分析.结果 医用立体纸袋包装无菌有效期在不同的存储地点均可达40 d以上,包装成本较棉布类包装每年可直接节约医疗成本266 350.03元.结论 医用立体纸袋用于无菌物品包装在40d内阻菌效果可靠,并能降低包装成本,减少人力、物力,节省医疗资源,保证无菌物品的使用质量,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方法和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试培养,将菌片试管放于标准生物监测包中心部位,监测包置于灭菌器底层排气口上方和进气口2个监测点,经一个灭菌周期、取出监测包中的菌片试管送微生物室培养。结果 1号灭菌器排气口监测点48次监测,1次不合格,合格率97%。进气口监测点合格率100%。2号灭菌器排气口、进气口监测点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医院供应室应高度重视,完善监测措施,规范生物监测,确保所供应的无菌物品绝对安全合格,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手部带菌现状及不同清洁方法的效果,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将2010年7—12月150例重症病房患者随机分为洗手组、消毒手组、擦手组,每组50例,分别在洗手、消毒手、擦手前后采样,比较三组患者在手部清洁前、后带菌量和三组清洁后的效果。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手部带量大、致病菌多。洗手组清洁前后带菌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7,P〈0.01),消毒手组和擦手组清洁前后带菌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手部带菌量患者其他物品平均带菌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917,P〈0.01);三组患者每日1次清洁与2次清洁手部平均带菌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2次洗手、消毒手的效果明显好于擦手(P〈0.01)。结论重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手部清洁,每日2次的洗手或消毒手在控制重症监护病房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对扩阴器采用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和流程改进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0日本院计生科人流包、上环包、妇科清宫包内扩阴器240只,随机均分成A、B、C三组,每组80只。A组采用常规多酶浸泡手工刷洗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B组采用95%乙醇擦洗多酶浸泡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C组采用碱性还原电位水刷洗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应用目测法、白纱布擦拭法、蛋白残留测试对比三组扩阴器清洗消毒效果和质量。结果:三组清洗效果均符合院感要求,C组目测法、白纱布擦拭法、蛋白残留测试检测值各项均显著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碱性还原电位水刷洗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能有效去除扩阴器上的分泌物残留及碘伏,白纱布检测无污渍,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喉头喷雾器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和胃镜室患者使用后的污染情况,寻求最佳的消毒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进行采样及消毒,比较5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使用后的喷雾器存在严重的污染,除有口咽部和鼻腔分布的正常菌群外,还存在大量致病菌。喉头喷雾器在胃镜室较耳鼻咽喉科患者使用后污染程度轻。5种方法的消毒效果均较明显,乙醇灯烧烤法优于碘附法、乙醇擦拭法、碘酒加乙醇、氧化电位水冲洗法等4种消毒方法(P〈0.01),碘附法、乙醇擦拭法与碘酒加乙醇3种消毒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优于氧化电位水冲洗法(P〈0.01)。结论5种消毒方法均有效,以酒精灯烧烤法为最优,医院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减少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东片部队医疗机构消化内镜的消毒质量情况。方法采用现场检查和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部队医疗机构2006-2009年设独立清洗消毒室的单位合格率范围72.7%~100%;有专用清洗槽的单位为81.8%~100%;有清洗消毒机的单位为9.1%~36.4%;有高压水枪的单位为0%~36.4%;有超声清洗机的单位为36.4%~54.5%。所有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消毒均采用戊二醛消毒剂,使用多酶洗液清洗消化内镜的单位数逐年增加。到2009年所有内镜室都对使用中戊二醛每日进行浓度监测,有80%以上单位开展对内镜消毒效果和室内空气卫生学监测以及其他项目监测工作。结论所调查的部队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消毒技术总体上相对落后,所有内镜室均采用戊二醛消毒,专用消毒装置配置率较低,需要加强监督监管力度,提高内镜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酶清洗剂在消毒内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后的消化内镜90例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多酶清洗(酶洗组)和单纯流动水清洗(水洗组),观察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内镜表面清洁度的变化,监测清洗消毒后消毒效果。结果:应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后内镜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表面清洁度均较单纯流动水清洗评分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应用多酶清洗剂清洗组内镜消毒合格率较单纯流动水清洗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酶清洗剂可明显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6.
郭宏  马秋霞  王茂桂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67-1868
目的:调查床头呼叫器的医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现况,评价“84”液和鑫永泰消毒效果。方法:对460个床头呼叫器进行细菌采样监测后,将细菌学监测阳性呼叫器随机分为500mg/L“84”液消毒组和鑫永泰棉球消毒组,观察消毒后两种消毒液对床头呼叫器的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前呼叫器细菌学监测的阳性率60.43%,革兰氏阳性菌占33.25%,革兰氏阴性菌占23.48%;消毒后“84”液消毒组呼叫器的细菌学监测阳性率5.04%,鑫永泰棉球消毒组阳性率为1.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床头呼叫器的的医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现况不容乐观,鑫永泰可高效的清除床头呼叫器上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有效防治床头呼叫器导致的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系统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质量进行监测,以便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量化管理。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对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 103名医院工作人员均采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六步法洗手,其中71人的相对光单位(RLU)值≤30,洗手合格率为68.93%,其中护士洗手合格率最高。结论 ATP生物荧光检测系统用于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监测方法具有可行性,检测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8.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医护人员洗手和手消毒的依从性。方法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持续质量改进法实施期间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依从性的提高效率进行了观察。结果根据相关洗手指征和标准规定,所实施CQI管理的科室医务人员在实施CQI管理之前洗手率为33.17%;实施CQI管理措施之后,医务人员洗手执行率提高到87.98%(表1)。管理措施实施结果实现了本计划规定的达到80%以上的目标,实施CQI管理前后医务人员洗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提高了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自制手术器械架在清洗消毒器械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全自动或半自动清洗机在清洗和浸泡消毒过程中,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或磨损等问题,研究制作了手术器械架,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使用自制手术器械架后,清洗消毒过程中避免了器械闭合处血迹不能彻底清除,缩短了处理时间;实现器械放置有序、排列整齐,避免了磨损;工作效率提高25%。结论,这种新的手术器械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适的手术器械包装器具,提高手术器械灭菌质量.方法 将选定的手术器械包1 000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0个)和实验组(500个).对照组用传统的有孔打包盘作为包装器具包装灭菌,实验组用打包篮筐作为包装器具包装灭菌,观察两组手术器械包灭菌质量.结果 生物监测和包外化学指示标签全部合格,对照组手术器械包湿包率为8%、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率96%,实验组手术器械包湿包率为0.04%、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率10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打包篮筐包装手术器械包的灭菌质量比打包盘包装手术器械包的灭菌质量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uitable packaging equipment of operation instrument to improve sterilization quality of operation instru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 000 packages operation instrum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aditional packaging tray with holes was used to package and sterilize in control group,packaged basket was used to package and sterilize in experimental group.The sterilization qualities of the two groups'operation instruments were observed.Results Biology monitoring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labeling were all qualified,the packet rate of operation instrument was 8%, the passing rate of discoloration of the chemical indicator card was 96% in control group,the wet packet rate of operation instrument was 0.04%, the passing rate of discoloration of the chemical indicator card was 100% in experimenta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Conclusions Sterilization quality of packaged baskets as packaging equipmen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ckaging tray as packaging equi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