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服从目的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哲学特征韩跃红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作依托。其中,一个基本的方法论特征是贯穿始终,清晰可见的,那就是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服务和服从于目的。一、目的与手段的辩证法人类的实践活动可以...  相似文献   

2.
(一)广义上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它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由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一系列中介目的构成的多层次的目的体系。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目的而采取的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的总和就是社会主义手段。社会主义目的决定社会主义手段,社会主义手段服务于、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目的,它们之间这种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内在的辩证统一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并又集中体现于社会发展规律,是建立在科学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崇高理想和时代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上的辩证统一。一、社会主义目的和…  相似文献   

3.
所有制与生产力之间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制与生产力之间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在围绕公有制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公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的争论。其实,所有制与生产力之间是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而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和手段是人们在实践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的问题,几千年来吸引着众多的哲学家以极大的兴趣进行研究。近代以来,特别自黑格尔开始,则着重于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范围研究目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通常认为,目的是指人们在对象性活动中对自己行为的自觉意识,最主要的是对自己行为的意义和结果的自觉意识。手段则是指主体对象性活动于客体的一切中介要素,主要包括为实现目的而运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论目的和手段钟克钊目的和手段本是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但多年来未曾得到我国哲学界的系统研究和阐述。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却从具体层面上提出了这个问题,本文并不试图讨论具体实践问题,而是想从哲学意义上对目的和手段这对范畴作些初步探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中的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手段是达到目的的方式和途径。行为目的确定之后,选择适当的手段(方法)以实现目的,就带有关键性的意义。实现某种目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手段,手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实现目的的质的好坏、付出代价的多寡和道德标准的高低。所以,实现目的的手段,并不是随意选择的。一般地说,目的的实质支配着手段的选择,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意味着为了目的可以使用任何手段。  相似文献   

7.
论目的与手段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和手段,是反映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之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所谓目的,是主体依据外界情况和主观需要而提出的行动目标。所谓手段,是为达到目的,主体在其对象性活动中,作用于外界对象的一切中介之总和。目的和手段是相互区别、相互对应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8.
前个阶期一些同志强调“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人能不能只是目的不是手段?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只有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其作历史地考察,辩证地分析,才能做出科学的回答。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目的和手段是否统一,关键是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就要解决最起码的吃、穿、住等物质生活条件问题。而这些物质条件从何而来?必须通过人的社会劳动。因为即使是树上现成的野果,林中奔跑的群兽,水中游动的鱼类,也不会自动变成人的享用对象,照例需要通过人的社会劳动加以采摘和捕获。因此,要吃、要穿、要住、要生活,便成了原始人群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需要。而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工具极其落后,就决定了原始社会的人们必须通过群体活动向自然界索取他们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这种群体劳动便成了原始人群的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种原始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原始人群的社会意识:要活命,就得活动。要实现群体(包括每个人)生存的目的,必须是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作手段。由此可见,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平等的社会制度,一开  相似文献   

9.
对作为实践要素的目的和手段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从主体方面揭示出人类和自身历史之本质关联.一、目的之产生人的目的的产生和一切意识的产生一样,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的(这个客观存在包括一定的与主体相对置的客体,同时也包括主体与特定客体相应的部分),但它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简单折射,它有一个主观的内在的建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以产生动机的心理过程为前提的思维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内在或外在的客观因素刺激主体需要,以至这种需要立即为主体所意识.需要表示主体以及生物系统生存发展所必需因素的总和,当它未被主体所意识到的时候,它只是潜在地、静止地存在于主体之中,而一定的内外因素的刺激就会  相似文献   

10.
经济管制手段不是非经济调节手段,而是指除财政调节手段和金融调节手段之外的由国家直接操纵的经济调节手段。主要包括经营性调节手段和所有权约束性调节手段。经营性调节手段所谓经营性调节手段,就是指国家直接经营一定数量的服从于调节目标的非盈利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并且开展一定限度的国家订货活动,以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流量,从而影响和调整宏观经济变量,使它们按照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发生变动,对市场机制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保证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经营性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存在重目的轻手段的倾向,认为为实现道德教育培养个体德性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一倾向违背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割裂了道德教育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是不可能真正培养出有道德的人的.从目的与手段的哲学关系出发,在探究道德教育目的与道德教育手段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可提出道德教育必须是道德的观点,并构建了四条确保道德教育合道德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人生价值·权利与义务·目的与手段舒金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贯重视对人们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个人人面对的具有强烈现实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手段的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人的生存发展变化的总体进程中。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实现目的与手段对立变化的良好成效;实现这一价值定位,必须坚持目的性与手段性的主从关系,达到目的与手段对立统一变化各个阶段性终结取得自为的主动性、成效性成果的目标。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主张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遵循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地处理目的、方法、手段、效果四者的关系。 目的、方法,手段、效果四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是哲学问题又是科学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革命问题又是建设问题。目的、方法、手段、效果四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通过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物质实践活动和理论思维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综合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上具有活跃性、变化性、可塑性、随机性等特点,这就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丰富性、复杂性、特殊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目的明确,手段合理,实现“目的”、“手段”二者的有机协调统一,提高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目的徐大建赵永冰企业的目的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而且是企业伦理的重要课题。就前者而言,企业的目的决定了各种管理决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达到企业所要达到的目的;就后者而言,企业的目的决定了我们在管理中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什么措施是合乎企业道德的,...  相似文献   

17.
一、学术团体实行软性工作手段的必要性 所谓软性工作手段,是相对于硬性工作手段而言的。社科联和学会的性质和职能决定,它只能采取软性工作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1、这是由学术团体同党政机关的区别决定的。党政机关同它的基层组织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级党政机关根据自己的性质与职能,可以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手段论单东关于“公有制是手段还是目的”的讨论其实并不是近来才出现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所有制改革之初,类似的问题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只是当时人们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相互关系引出改革所有制之必要性。但当人们在议论如何进行所有制改革时,对“公...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实施宏观控制的手段和渠道,是由日本经济体制所决定的。日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但日本的自由市场经济与欧美的略有不同,它是依据市场竞争原理,也吸取了计划原理,并伴有契约经济的混合特征。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经济奇迹”。是与这种独特的经济体制分不开的。它有既能适应市场竞争,又能贯彻政府计划干预的功能,使日本经济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因此,观察家都认为,引起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的有力保证是政府对经济实行有效的管理、引导和指导。下面我准备从日本政府所采用的政策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指导和法律手段这四种手段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经济的一些具体作法作一简单分析,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微观管理中,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因为只有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才能把企业的巨大潜力进一步挖掘出来。因此,激励结构作为决定职工行为的基本制度因素,应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常见的激励手段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前者可分为货币激励和福利激励两种,后者可分为尊重激励、领导激励和自我实现需要激励三种。下面分别予以讨论。一、关于货币激励目前,货币作为激励手段的作用日益强化,在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中,货币激励手段事实上已经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