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日益庞大,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成为应用系统安全关注的焦点。如何结合PKI、PMI技术为应用系统提供一种统一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访问控制是论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PKI的PMI授权管理访问控制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属性证书实现访问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属性证书和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安全系统中保护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对面向对象RBAC模型的分析,引入PMI属性证书,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访问控制模型AC-ORBAC,给出形式化描述,该模型通过属性证书实现角色授权访问控制,使访问控制的管理更为灵活,对职责分离进行了讨论.同时结合PKI实现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基于角色和属性证书的访问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陆佃杰  刘弘 《通信学报》2006,27(11):161-165
针对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中的访问控制需求,利用基于角色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技术,将协同设计中的用户、任务、角色、权限相关联,并引入属性证书进行授权,建立了一种新的访问控制模型NT-RBAC(new task-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并实现了基于该模型的访问控制子系统。实例表明NT-RBAC提高了CSCW中访问控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PKI的IPSec-VPN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华春 《通信技术》2009,42(1):259-260
虽然将IPSec用在虚拟专用N(VPN)是一种很好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极大地改进了传统IP协议缺乏安全机制的问题,但因其身份鉴别不完善而影响到在复杂环境下的网络安全。PKI是由公开密钥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证书认证机构等基本成分组成的一套安全平台,可提供身份认证和角色控制服务。该文分析了IPsec和PKI在安全上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如何将PKI证书机制应用到IPsec-VPN中,实现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进而完善VPN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中的认证、授权与审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熟的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和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平台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完成对用户的身份认证、权限鉴定、安全审计和告警,为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可信的安全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认证可信度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认证可信度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型(AT-RBAC).该模型将可信度技术与访问控制相结合,将身份认证的结果用可信度值来度量,以此来强化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的联系.用户必须通过角色、权限的可信激活约束才能获得相应权限.实践表明,AT-RBAC模型可实现灵活的系统授权,达到对高安全级资源有效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型数据库存在绿色证书错误核发的现象,导致数据库安全性降低,机密数据存在丢失的风险。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色证书核发流程实时半监督自训练算法。从访问者身份信息、权限信息、行为信息以及生物信息等四个方面提取用户身份特征,构建自训练(Self-Training)特征库;以特征库中的特征作为对照,利用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规则认证身份,判断是否给访问者颁发绿色通行证书;给通过认证的访问者,颁发绿色证书,允许其访问数据库,实现安全访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数据查询平均准确率较高,平均漏报率和误报率较低,能够准确认证访问者身份,提高了数据库安全性,保证了绿色证书核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公钥基础设施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适合大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的权限管理基础设施模型(MPMI),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思想来实现权限的分配,通过角色分配证书和角色规范证书来实现权限的管理,并对系统应用于校园网的情况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证书的移动通信认证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斌  张琳峰  朱海云 《电子学报》2002,30(6):868-871
本文针对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证书的安全认证模型,并设计了基于证书的移动通信安全协议.该模型将IP网络的CA认证技术引入到无线网络,并对经典PKI进行了改进,将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进行了区分,实现了密钥和持有人的1:n关系,并支持匿名访问.通过实验证明了证书模型解决移动通信安全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SPKI/SDSI证书在数字版权保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其本质是对作品的远程持久访问控制。SPKI/SDSI是一种注间实现分布式系统的安全访问控制的PKI系统,文章提出了利用SPKI/SDSI证书实现版权保护系统中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和密钥传递等功能,并依此提出了新的安全访问控制协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PKI和PMI的生物认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认证技术作为一种准确高效的身份认证方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身份认证领域。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面向开放式网络的通用生物认证系统出现。由于在开放式网络中,基于X.509的公钥基础设施和权限管理基础设施(PMI)是目前应用广泛且有效的身份认证技术和权限管理技术,所以在PKI和PMI技术基础上,该文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证书的能实现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的通用生物认证系统。最后通过设计一个能实现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系统的高安全性生物智能卡,验证了基于PKI和PMI生物认证系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PKI/PMI的统一应用安全平台的设计思想,由访问控制、数据验证、安全审计等安全服务组件构成,实现了应用系统的强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验证、安全审计等安全服务机制。最后描述了统一应用安全平台在B/S和C/S模式应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的分布式、多跳和自组织的特点,使得节点的身份无法区分,导致恶意节点与自私节点大量存在,接入和访问权限控制成为这个网络结构安全性能的一个瓶颈,而日趋成熟的PKI/PMI(公钥基础设施/授权管理基础设施)体系能够在这方面提供必要的安全平台支撑。这里基于PKI/PMI分析了其在MANET中的应用前景,并根据MANET的特点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认证网关是用户进入CA(认证中心)证书认证服务的网络信任域和电子政务专网应用服务系统前的接入和访问控制设备。它具有用户身份认证代理的功能,能够和证书认证服务系统交互,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根据认证结果核对该用户的可信网络访问权限,完成网络接入的鉴权控制。  相似文献   

15.
蔡东蛟 《信息技术》2007,31(9):40-42,46
介绍了网络信任体系内容要求,探讨了PKI/PMI体系及应用,指出只要立足应用,面向需求,可以基于PKI/PMI并结合审计监控手段建立有效、方便的网络信任体系来保障信息安全,推进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管军 《电子工程师》2010,36(3):35-39
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和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企业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承受着伪造身份、信息窃取等网络攻击带来的巨大损失。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术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证机制——证书认证机制,该机制支持双向认证,且认证过程没有敏感信息的传输,在企业内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应用的安全风险。本文在详细阐述证书认证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机制在企业网络接入认证与业务系统SSL访问等方面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实现,为企业实现安全的网络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KI-X.509公钥证书及其C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及公钥证书是目前Internet上各类安全应用系统的主要密钥管理方式。本文首先描述了用于在Internet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管理公钥的PKIX.509证书管理模型及其研究进展,全面分析了构造PKI的主要协议,X.500目录协议和X.509基于证书的认证协议,并对证书存取协议及其最新发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魏艺杉  曾浩  杨宗宇 《电讯技术》2021,61(7):901-906
针对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层中前端设备的身份安全问题,通过对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进行研究和扩展,设计并改进了一种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摘要访问认证的SIP安全机制.前端设备在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前,需要通过该安全机制与系统安全管理平台上的SIP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认证双方基于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认证体系(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Certificate Authority,PKI/CA)获取对方的数字证书后解析公钥,在摘要认证的基础上使用公钥加密和私钥签名来保护认证序列的安全性,解密认证序列后通过异或校验和摘要校验实现双向身份认证.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安全机制能够抵御常见的SIP安全风险,实现设备与安管平台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在适当损失效率的情况下确保接入系统的设备身份合法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