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评估基于膀胱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VIRADS)评分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对膀胱癌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20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T2WI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DCE)、扩散加权成像(DWI)多参数MRI检查,由2位影像科医生基于VIRADS系统对多参数MRI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VIRADS评分诊断膀胱癌分期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VIRADS评分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不同VIRADS评分截断值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IRADS评分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20例膀胱癌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单发79例,多发4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78例;分期分布:Ta期8例,T1期70例,T2期20例,T3期14例,T4期8例;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VIRADS评分诊断膀胱癌分期的准确率为90.83%(95% CI:0.760,0.976),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868);VIRADS评分≥3分为截断值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准确度(90.00%)比其他分值高(P <0.05),且约登指数最高,为0.780;VIRADS评分≥ 3分为截断值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UC=0.917(95% CI:0.854,0.976)。结论 基于VIRADS评分的多参数MRI在膀胱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准确评估膀胱癌分期,且VIRADS评分≥3分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准确度及约登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症磁共振成像主要诊断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中结合带区异常增厚、T1加权像(WI)和(或)T2WI高信号改变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7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随机选取37例同期行MRI检查的子宫及卵巢正常者作为对照。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结合带厚度最大值(JZmax)、结合带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JZdiff)、JZmax与肌层厚度最大值的比值(JZmax/Mmax),并比较两组JZmax、JZdiff和JZmax/Mmax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JZmax、JZdiff和JZmax/Mmax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曲线下面积(AUC)、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观察患者T1WI和(或)T2WI上子宫壁内有无高信号及其类型。结果 子宫腺肌症组与对照组的JZmax、JZdiff和JZmax/M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JZmax、JZdiff、JZmax/Mmax诊断子宫腺肌症的AUC分别为0.95、0.90、0.85,当JZmax≥10 mm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8%、97.3%和88.6%,JZdiff≥3.4 mm时分别为81.8%、91.9%和87.1%,JZmax/Mmax≥61%时分别为72.7%、83.8%和78.6%。18例(48.6%)子宫腺肌症患者仅见T2WI高信号,14例(37.8%)可见T1WI、T2WI均高信号,多呈飘雪征改变;线状条纹征5例(13.5%),微囊征5例(13.5%),浆膜下囊性出血征1例(2.7%)。结论 JZmax≥10 mm、JZdiff≥3.4 mm、JZmax/Mmax≥61%对子宫腺肌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JZmax的诊断效能最佳。T1WI和(或)T2WI中的飘雪征、线状条纹征、微囊征、囊性出血征诊断子宫腺肌症具有独特性。综合评估这些征象可以提高MRI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准确诊断子宫腺肌症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25例(28个病灶)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例(74个病灶)。术前均进行了MRI和乳腺超声检查。比较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患者MRI表现的差异;比较MRI和超声诊断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的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MRI表现病灶形状主要为分叶状、多结节融合状、圆形或类圆形,且大部分边界清楚(96.43%),多数出现T2WI高信号(89.29%)和不均匀强化(71.43%),有非增强低信号分隔13个(46.43%),有囊性病变11个(39.29%);乳腺纤维腺瘤患者MRI表现病灶形状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56个(75.68%),且边界均清楚74个(100%),全部出现T1WI高信号74个(100%),多数出现T2WI高信号48个(64.86%)和不均匀强化47个(63.51%),有非增强低信号分隔14个(18.92%),均无囊性病变74个(100%);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患者MRI表现在病灶形状、T1WI和T2WI信号、非增强低信号分隔和囊性病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诊断准确率(97例,95.09%)高于超声检查(83例,81.3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具有明确的价值;两者的病灶形状、信号、增强方式等差异显著,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血清microRNA-221-221(miR-221)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DCE)及血清miR-221检测,分析MRI参数、miR-221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结果 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3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中,73例诊断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患者表现弥散系数(ADC)值低于非前列腺癌患者(P <0.05)。前列腺癌患者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高于非前列腺癌患者(P <0.05),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患者的速率常数(Kep)、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容积分数(V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前列腺癌患者miR-221相对表达量高于非前列腺癌患者(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Ktrans、miR-221及3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2.60%(95% CI:0.607,0.821)、69.86%(95% CI:0.578,0.798)、73.97%(95% CI:0.622,0.832)、82.19%(95% CI:0.711,0.898),特异性分别为80.00%(95% CI:0.609,0.916)、73.33%(95% CI:0.538,0.870)、70.00%(95% CI:0.504,0.846)、86.67%(95% CI:0.684,0.956),AUC分别为0.756(95% CI:0.651,0.860)、0.741(95% CI:0.633,0.848)、0.739(95% CI:0.631,0.846)、0.907(95% CI:0.842,0.972)。结论 ADC、Ktrans、miR-221联合诊断前列腺癌效能较高,3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可提供更加精确可靠的量化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34例因前置胎盘伴阴道流血入院孕妇,均行磁共振T2WI和DWI扫描,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测量植入与非植入性胎盘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T2WI、DWI序列及两者联合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 结果 34例中,胎盘植入18例。植入性胎盘中植入与非植入部位及非植入性胎盘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2)。T2WI和DWI序列及两者联合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3.3%、87.5%,66.7%、62.5%和94.0%、63.0%。 结论 DWI对胎盘植入定性及定量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磁共振T2WI联合DWI序列可提高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减少漏诊率,增加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 spectral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 SPAIR)及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scan,DCE)。比较DCE联合DWI+T2WI与T2 SPAIR联合DWI+T2WI两种不同序列组合的图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肌层浸润35例(58.33%),无肌层浸润25例(41.67%)。将两种序列组合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DCE联合DWI+T2WI序列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更高。DCE联合DWI+T2WI序列对诊断肌层有无浸润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高于T2 SPAIR联合DWI+T2WI序列(P<0.05)。两种序列组合诊断肌层有无浸润的特异性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7.
李爽  刘影  吕维富 《安徽医学》2018,39(10):1176-118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的52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1~3次TACE治疗,并于TACE术前、术后4~6周行上腹部磁共振平扫及DWI检查,术后4个月行磁共振增强扫描,上述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将病例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分析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坏死、复发转移情况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的诊断效能以及ADC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52例HCC患者术前共计检出68个病灶;参照mRECIST标准,评价为稳定病例20例,进展病例32例。术前病灶以稍长T1和T2信号为主,DWI序列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TACE术后,肿瘤坏死区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DWI序列上呈等或稍低信号。进展组于T1WI和T2WI序列上信号表现多样,DWI序列上呈不均性高信号;稳定组和进展组术前肿瘤病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ADC值较术前升高(P<0.05),其手术前后ADC的增加值高于进展组(P<0.05)。ROC分析提示: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ADC的最佳截断值为1.28×10-3 mm2/s,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5)、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68.9%。结论 DWI扫描能够及时、客观的评估HCC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疗效,具有较高的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8.
冯景  王洲  李健  任永凤 《安徽医学》2020,41(2):156-159
目的 比较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与声触诊定量技术(VTQ)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类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I-RADS 3~5类乳腺肿瘤患者6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3例与恶性组27例,分别以术前VTQ及VTIQ弹性成像检查所获取的病灶剪切波速度(SWV)作为观察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两种技术对BI-RADS 3~5类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VTIQ与VTQ技术的有效检出率分别为100%与86.67%(P<0.01)。采用VTIQ检查,良、恶性组SWV均值为(3.79±0.87)m/s、(5.40±0.81)m/s(P<0.01),以4.29 m/s为鉴别界值,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59%、特异性为84.85%;采用VTQ检查,良、恶性组SWV均值为(4.03±0.92)m/s、(4.70±0.72)m/s(P<0.01),以4.02 m/s为鉴别界值,VT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69.70%;VTIQ与VTQ技术的曲线下面积(AUC)对比提示,VTIQ诊断效能优于VTQ(0.89比0.75)。结论 VTIQ与VTQ技术均可用于BI-RADS 3~5类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但VTIQ技术较VTQ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直肠超声(TRUS)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直肠癌诊断及TNM分期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6例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TRUS和SWE检查。记录TRUS与SWE及两者联合诊断直肠癌及其TNM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比较直肠癌与直肠腺瘤患者肿瘤病灶处、周围脂肪和正常直肠壁3个位置Emax值和Emean值;绘制ROC曲线分析TRUS、SWE及联合诊断直肠癌的价值。结果 联合诊断直肠癌的敏感性为97.18%(95% CI:0.80,0.99),特异性为86.67%(95% CI:0.71,0.98),准确率为95.35%(95% CI:0.78,0.9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联合诊断直肠癌的AUC为0.968(95% CI:0.89,1.00)。两者联合诊断为T1期的准确率为94.12%(95% CI:0.76,0.94),T2期的准确率为90.91%(95% CI:0.72,0.92),T3期的准确率为100.00%(95% CI:0.99,1.00),T4期的准确率为100.00%(95% CI:0.99,1.00)。直肠癌组Emax、Emean值较非直肠癌组高(P <0.05)。不同分期的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TNM分期越晚,Emax、Emean值越高。结论 TRUS结合SWE诊断直肠癌及TNM分期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病变鉴别及病理程度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膀胱癌组织中自噬基因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两者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资料完整的110例膀胱癌患者。观察患者膀胱癌组织中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状况,记录病理参数,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预后情况,观察不同病理参数及预后的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中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膀胱癌组织Beclin1、LC3Ⅱ蛋白高表达率较癌旁组织低,Beclin1、LC3Ⅱ蛋白中低表达率较癌旁组织高(P <0.05)。高组织学分级、T2~T4分期、浸润性、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的膀胱癌患者Beclin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低组织学分级、Ta~T1分期、非浸润性、无淋巴结转移、预后良好的患者(P <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血管侵犯的膀胱癌患者Beclin1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组织学分级、T2~T4分期、浸润性、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的膀胱癌患者LC3Ⅱ蛋白高表达率低于低组织学分级、Ta~T1分期、非浸润性、无淋巴结转移、预后良好的患者(P <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血管侵犯的膀胱癌患者LC3Ⅱ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Phi系数相关性分析,Beclin1、LC3Ⅱ蛋白与预后不良均呈负相关(Phi=-0.277和-0.222,均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eclin1高表达[O^R=3.892(95% CI:1.504,10.072)]、LC3Ⅱ蛋白中低表达[O^R=3.358(95% CI:1.165,9.67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Beclin1、LC3Ⅱ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Beclin1、LC3Ⅱ蛋白中低表达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共50例(52处病灶),均在本院行膀胱磁共振常规多参数(包括T2WI、DWI、DCE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30处病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22处病灶。依据VI-RADS对MR各序列图像进行评分,计算不同截断值诊断MIB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测量病灶IVIM各参数值(ADCst、D、D*及f值);分别绘制ROC曲线评价VI-RADS、IVIM参数及其联合对肌层浸润的诊断效能。  结果  IVIM序列内ADCst、D及f值在NMIBC组均高于MI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AUC分别为0.904、0.889和0.780(均P<0.01)。以VI-RADS≥4分作为截断值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登指数最大,为0.603,AUC为0.871;其联合ADCst及D值时,约登指数提升为0.636,AUC为0.916。  结论  VI-RADS≥4分及ADCst、D和f值减低均提示膀胱癌侵犯肌层可能性较大,而VI-RADS联合ADCst及D值组合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3-T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最优b值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以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究3-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优b值.方法 前瞻性招募临床拟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43例,于穿刺前行包括常规T2WI及10个b值(0、50、100、150、200、500、800、1 000、1 500、2 000 s/mm2)DWI在内的MR检查.采用DWI联合T2WI对病灶进行分析判断,根据MR诊断结果选择穿刺方式.MR提示有可疑病灶者行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未提示可疑灶者行单纯系统穿刺.选择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测量不同b值病灶及正常组织的DWI信号强度.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非参数配对检验分析不同b值病灶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b值诊断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入组病例共43例,22例确诊为前列腺癌,1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5例为前列腺炎.在确诊为前列腺癌的22例中,16例病灶在b值为1 500 s/mm2 DWI上显示较为清晰,6例病灶在b值为2 000 s/mm2 DWI上显示较为清晰.Wilcoxon Signed Ranks结果显示当b值为500 s/mm2时病灶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在其他b值图像上病灶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ROC曲线分析提示b值为1 500s/mm2时AUC最大(0.933).当诊断的信号强度cut-off值为49.2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09和0.909.结论 3-T MR DWI在b值为1 500 s/mm2时具有最佳显示病灶能力,在b值为500 s/mm2时无法区分诊断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单指数模型ADCtotal,双指数模型ADCslow、ADCfast、f值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央叶前列腺癌、腺体型前列腺增生、基质型前列腺增生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穿刺证实的中央叶前列腺癌患者23例,腺体型前列腺增生患者19例,基质型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所有病例均于穿刺前行包括T2WI、T1WI及多b值DWI在内的MR检查。DWI的b值设置为0,50,100,150,200,500,800,1 000,1 500和2 000 s/mm2。根据病靶向穿刺区将病灶同DWI图像进行匹配。分别测定各病理类型的ADCtotal、ADCslow、ADCfast、f值。Kruskal Wallis Test进行差异性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各参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央叶前列腺癌、腺体型前列腺增生、基质型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中央叶前列腺癌、腺体型前列腺增生、基质型前列腺增生的ADCtotal (×10?3 mm2/s) 值分别为0.46 ± 0.06, 0.87± 0.19, 0.68 ± 0.09,ADCslow (×10?3 mm2/s)分别0.39±0.13,0.57±0.15,0.49±0.13,ADCfast (×10?3 mm2/s)分别为4.8±2.5,3.6±0.76,4.5±1.8,f值分别为0.43±0.10,0.68±0.09,0.58±0.08。Kruskal Wallis Test差异性检验示ADCtotal、ADCslow、f值在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1和0.000, ADCfast在病理类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为0.489。ROC分析ADCtotal、ADCslow、f值在鉴别中央叶前列腺癌和腺体型前列腺增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1、0.828、0.971。在鉴别中央叶前列腺癌和间质性前列腺增生时AUC分别为0.991、0.719、0.861。在鉴别中央叶腺体型前列腺增生和间质性前列腺增生时AUC分别为0.876、0.650、0.831。结论 在b值位于0-2000 s/mm2时单指数模型ADCtotal较双指数模型的ADCslow和f值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央叶前列腺癌、腺体型前列腺增生、基质型前列腺增生时具有更佳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初诊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均行IMRT。IMRT前行DCE-MRI检查,计算Ktrans值、Kep值、Ve值、Vp值。IMRT结束后3个月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良好组52例,不良组30例,比较良好组与不良组IMRT前的DCE-MRI参数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IMRT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CE-MRI参数对初诊鼻咽癌患者IMRT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良组IMRT前Ktrans、Kep较良好组缩短(P <0.05);不良组贫血,原发灶大小为超腔,T分期为T3、T4,咽后淋巴结转移较良好组升高(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O^R=1.732(95% CI:1.269,2.194)],原发灶大小为超腔[O^R=1.489(95% CI:1.254,1.724)],咽后淋巴结转移[O^R=2.659(95% CI:2.013,3.305)],T分期为T3、T4[O^R=3.504(95% CI:1.987,5.022)],Ktrans[O^R=5.865(95% CI:3.145,8.585)]和Kep[O^R=3.142(95% CI:2.412,3.873)]均为初诊鼻咽癌IMRT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ROC结果显示,Ktrans预测初诊鼻咽癌IMRT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0.22 min,AUC为0.728(95% CI:0.618,0.820),敏感性为80.00%(95% CI:0.754,0.846),特异性为82.69%(95% CI:0.792,0.862);Kep预测初诊鼻咽癌患者IMRT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0.71 min,AUC为0.746(95% CI:0.637,0.835),敏感性为76.67%(95% CI:0.698,0.836),特异性为75.00%(95% CI:0.671,0.829);两者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762(95% CI:0.655,0.849),敏感性为76.67%(95% CI:0.712,0.821),特异性88.46%(95% CI:0.804,0.965)。结论 DCE-MRI中Ktrans、Kep对初诊鼻咽癌患者IMRT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及治疗方案的修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 T2WI)和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eadout-segmented EPI, RS-EP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 DWI)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开发和验证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直肠癌术前病理T分期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直肠癌且在我院行术前直肠磁共振的患者131例。采用ITK-SNAP软件从T2WI和RS-EPI DWI图像中手动分割出肿瘤区域。使用PyRadiomics包提取出200个特征〔100个特征来自于T2WI,100个特征来自RS-EPI 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使用mwmote与neater重采样均衡数据,加入13例T1-2期模拟数据。根据3∶1的比例将总体数据分割成训练集111例和测试集37例。在训练集上使用Tree-based Pipeline Optimization Tool(TPOT)最优化模型参数并选取最重要的组学特征建模,得到5个互相独立的T分期模型。使用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筛选出最优模型。在测试集和原数据集上预测直肠癌T分期。  结果  自动化机器学习推荐的5个T分期模型,在训练集上的准确率为0.802~0.838,敏感度为0.762~0.825,特异度为0.833~0.896,AUC范围为0.841~0.893,average precision(AP)范围为0.870~0.901。经过对比后,最终选择的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在训练集上为0.810、0.875、0.893,在测试集上为0.810、0.813、0.810,在原始数据集上为0.810、0.830、0.860。  结论  基于T2WI和RS-EPI DWI的影像组学数据,通过自动化机器学习建立的模型在预测直肠癌T分期上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VI-RADS评分在术前对膀胱癌侵袭性预测的价值。  方法  采用VI-RADS评分对320例膀胱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灶的T2WI、DWI和DCE-MRI进行单独评分,最后获得VI-RADS评分,根据病理结果将样本分为NMIBC组和MIBC组,将VI-RADS评分与病理分期、VI-RADS评分与不同分组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8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33例,VI-RADS评分与病理结果存在正相关(r = 0.841,P < 0.001)。VI-RADS评分 > 3.5分对判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4%、97.1%。  结论  VI-RADS评分在术前对膀胱癌侵袭性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163例P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心功能损害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CT肺动脉成像和心脏超声有关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T2加权成像(T2WI)图纹理参数定量评估乳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82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或良性肿瘤的乳腺结节患者的磁共振ADC和T2WI图像,利用后处理软件对乳腺结节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ADC图和T2WI纹理特征,生成多个一阶和二阶纹理参数。采用双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组纹理参数值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相应临界值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用Z检验比较ADC图、T2WI纹理参数及二者联合的ROC曲线结果的差异。结果:良性结节组ADCmean、ADCmedian、ADCmin明显高于恶性结节组(均P<0.05)。恶性结节组ADC图偏度值、熵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确定乳腺良恶性结节的ADCmean、ADCmedian、ADCmin、偏度值、熵值诊断阈值分别为1.34×10-3 mm2/s、1.41×10-3 mm2/s、0.97×10-3 mm2/s、-0.075、3.762,AUC分别为0.90(95%CI=0.82~0.95)、0.89(95%CI=0.80~0.95)、0.91(95%CI=0.83~0.96)、0.74(95%CI=0.64~0.83)、0.95(95%CI=0.87~0.98);对ROC曲线比较显示熵值有最佳诊断效能,相应阈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55%、94.74%,比较ADC图、T2WI及二者联合的熵值AUC,显示二者联合的AUC值最大(AUC=0.97)。结论:基于ADC图和T2WI的纹理分析参数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以二阶纹理参数熵值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