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生态技术治理农村水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水环境恶化的实质是农村生态系统失调,营养物质向系统外转移的结果.生态工程是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强化物质循环的有效方法.农村水环境的治理策略应着眼于污染物迁移和源头污染控制两个方面,其中水塘系统、植被缓冲带、湿地系统、生态农业、坡面生态工程和污染物生态处理等生态治理技术可形成控制农村水污染的流域生态工程,在农业生态系统内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社会-生态关系,促进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谈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类型与成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水环境存在问题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城市水环境特点,分析了当前城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约用水、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生态修复城市水体等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分析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归纳面源入河路径,采用流域社会经济资料对面源污染负荷进行定量研究,据此提出加强农业节水、减少农田养分投入、进行地表径流和渗漏养分的生态拦截等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导致太湖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水质变差、湖泊富营养化.当前,要注重对面源污染物质的形成过程及其量化进行研究,通过农田养分投入的减量化技术、地表径流及渗漏的生态拦截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技术和养殖业废物的控制技术等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厦门市海沧区新阳主排洪渠基本情况和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新阳主排洪渠污染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流域污染控制方案,提出了新阳主排洪渠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思路、主要目标和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在内源清理、源头面源污染控制和污水有效截留的基础上,制定了改造入渠排水口,设置渠道水生态循环处理台地,增加必要的人工推流曝气设施等综合处理方案。经过一定时间的调试运行,目前水质有明显改善,已基本消除黑臭,为河道水系修复和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河海大学王超院士主持的"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人湖河流水质强化改善关键技术与集成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课题(编号:2012ZX07101-008)于2012年启动,经过课题组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课题以西太湖主要人湖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主要人湖河流水环境现状及治理状况调查分析,在人湖河流及其小流域水环境问题诊断的基础上,围绕河浜、支流和人湖干流,以区域点源和面源污染协同控制、河流水利与生态功能复合工程和水质长效改善为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8.
目前,水利管理主要集中在地下水的科学利用与污染防治领域,文章以本溪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地下水污染状况,提出了有针对防治措施。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总硬度超标为引起本溪县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并且在2015-2016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呈现出增大趋势;为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可从管理层面加强宣传,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生态工程系统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水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大沽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环境特征与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沽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的只占4.5%,水体污染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本地区的水环境及污染机理研究得出,水文地质条件使污染物容易入渗,农业污染及农村粪便、垃圾是地下水受到广泛污染的主要因素,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进程.研究提出了控制农业及农村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宁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辉  姚丽萍 《山东水利》2007,(10):35-37
控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宁段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对策:严格划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宁段的保护区,明确治理目标;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标准化和无害化生产技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农民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新农村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完善农业环境监控体系和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地区差异评价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省13个市的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类调查,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无锡、镇江、常州以生活污染为主;徐州、宿迁、泰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南通以化肥污染为主;苏州、扬州两地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染、化肥污染和精养鱼塘污染均占一定的比例。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沙河水库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沙河水库的主要污染为农业面源污染,在保护水库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政策法规、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探讨了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措施,指出制定水源地保护规划的重要意义,并对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田污染是农业非点源污染重最主要的污染源,而土地利用方式又是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对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农田地表径流、水稻田排水、村镇地表径流和渔业养殖等6种非点源污染,采用等标污染排放法,并选取COD、NH3-H、TN和TP作为评价因子,对宁夏灵武农场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灵武农场各种污染物日排放量达到169万kg,其中COD的排放量占84.1%,6种污染源中地表径流占45.26%;TN和TP是主要污染因子,占60%以上,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源的TP达82.09%;若按照国标Ⅳ类水质要求,日等标总排放率将达3.28亿m3。根据灵武农场污染特点,提出了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推进科学养殖等防治对策,实现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虽然流域内城市和工业点源污染正逐步得到治理,但当前以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业污染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开始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面源污染主要产生于农业生产中,由于人们的认识及面源污染分布广,治理难度更大。针对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策法规、市场引导、治理措施、环境监测与科研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政策和市场引导,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加强环保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董铺、大房郢水库作为合肥市最重要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关系国计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加强两库水源保护,对两库保护区范围内的工业、城镇生活服务业、农业畜禽养殖和农田径流等污染源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计算,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保护区范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对策建议,成果可为同类地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九龙江是龙岩、漳州和厦门3市的饮用水源,同时该流域又是近海流域。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因此,对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AGNPS模型是美国研制的、专用于模拟小流域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和预测评价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的计算机模型。在九龙江上游遴选了一个典型农业流域——五川流域,将AGNPS模型全面、系统地引入到五川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中。利用流域实测的数据,验证了AGNPS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该模型可以用于南方丘陵区小流域氮、磷流失的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又以农业非点源贡献最大。为探究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程度,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1999-2009年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对COD、TN、TP和氨氮的污染负荷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2009年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COD,TN,TP,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35 899.67,10 402.40,1 258.56,4 306.22t/a。从不同污染物看,TN是辽河源头区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比重的47.21%。从不同污染源分析,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比为70.56%,远远超过另外三种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生活源的污染负荷比为19.33%,高于种植业及水产养殖业。从流域不同地区看,梨树、公主岭、东辽、双辽4市县对流域污染贡献较大,是辽河源头区流域的主要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