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熔是对成形喷涂层重新加热熔化以使其涂层更致密的一道工序,实际上是消除最初喷镀工序产生的所有孔隙并提高涂层抗腐蚀性流体的能力。炉内重熔比其他熔炼方案有更多的优点,包括减少劳动时间、变形最小以及保持复杂形状零件涂层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论述旅客列车票额分配方案重要性及现状,介绍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客列车票额分配及周转图自动生成的设计目标、方案、系统结构及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编制作业工序图、作业卡的技术方法,论述了图卡在技能培训中的运用及对生产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编制作业工序图、作业卡的技术方法,论述了图卡在技能培训中的运用及对生产作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面向装配作业供给零件的上游工序即零件涂漆工序为研究实例,介绍了涂漆车间的模拟方法、生产组织及管理。也阐述了为进行当天的装配作业,自动拟订每天早晨实施的车辆移动计划的方法。指出应用文章中介绍的图表理论及最优化方法,可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拟订车辆的移动计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后零件弯曲跳动变形、磨削留量与硬化层深度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进行控制,可避免轴类渗碳零件实际硬化层深度不均的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7.
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主阀体中,有一种十字槽型螺盖零件(见图1),加工时需在其左端面铣出2条3 mm×3 mm的十字槽,在铣削过程中,如夹紧力小了工件易产生松动,造成打刀;夹紧力大了又使零件内径φ25H9(+0.052 0)尺寸变形缩小,这2种情况都会造成零件报废,使得该工序产品质量很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YJ-CAPP系统是洛阳机车厂针对各型机车配件机械加工而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系统。该系统功能齐全,实用性强。它适用于回转类、部分非回转类配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自动编制。  相似文献   

9.
潘建华 《电气化铁道》2002,(3):23-24,42
目前螺纹类接触网零件常用防腐措施是采用热浸镀锌,而螺纹类零件在镀后因镀层不匀造成咬合困难,本文从螺纹类接触网零件热镀锌常见的缺陷入手,结合实践操作,改进热浸镀锌工艺,从而保证了螺纹类零件镀锌层不再因重新清理而被破坏,提高了防腐性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渗碳零件的技术要求中,对渗碳淬火后的硬化层深度一般只有α1~α2的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和淬火后表面硬度的最终技术要求.然而许多产品在渗碳淬火后还需进行磨削精加工,因此零件在进入渗碳工序之前都留有一定的磨削加工预留量δ(单边留量).这就要求零件在进行渗碳淬火时其硬化层深度必须大于技术要求中的硬化层深度,才能保证零件磨削加工后的硬化层深度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面向铁路车辆制造业的矩形件优化排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铁路车辆制造行业矩形板类零件在剪板机上的下料工艺要求,开发出一套矩形件计算机辅助优化排样下料系统。建立矩形件优化排样的通用数学模型,按照剪切工艺将二维排样问题简化为一维排样问题,通过解背包问题最终获得近似最优解。开发的矩形件优化排样系统,可自动快速生成优化排样下料图,使得材料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綦加声 《铁道车辆》1993,(11):25-28
在非自动化加工方式中,设计零件公差时,对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应考虑到轴类零件和孔类零件的尺寸不同分布规律,而不能按照其理论平均值来考虑,否则往往装配不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基于时间Petri网的时间知识推理算法,它是在已有算法的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时间区间的操作进行扩展而形成,该算法可一次性构建相应的时间知识系统的生成图,再用生成图进行时间知识验证和推理,相对于已有的算法来说,具有效率高,可处理时间区间的不确定性问题等优点,针对列车运行的时间知识系统进行算法的应用研究得出,本算法可验证时间约束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案的可行性,能验证铁路专家系统中时间知识的一致性问题,用生成图可推导出某些带时间约束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14.
依托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装配式机房开展基于BIM技术的装配施工应用,分析高铁站房装配式机房施工特点,提出基于BIM的装配式机房施工整体技术路线,并分别从BIM建模、工序模拟仿真、模块化拆分、生成预制加工图、工厂化加工、现场装配等方面开展了详细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可为其他高铁站房开展装配式施工BIM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外部环境感知、多装备协作和数据资源实时共享等问题,对隧道建造全工序进行研究并构建隧道智能施工协同管控技术。首先,研究智能感知技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隧道施工关键工序的环境智能感知,利用隧道掘进装备多源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实现多工序下的传感数据统一管理;然后,研究隧道内多机通信与协作技术,设计提出1种AP+Mesh的无线自组网方案,打通隧道内装备间数据交互的信息通道,并结合施工工序提出基于主从架构的多机协作方案;最后,从技术、部署和功能3个维度设计平台架构,实现调度管理、进度管理、风险预警、质量管理和装备管理5大系统功能。经过在渝昆高铁和黄黄高铁的实际应用,表明隧道智能施工协同管控技术可整合“人—机—岩”所有信息资源,实现隧道施工过程外部环境感知、数据采集存储和装备间协作管理;该技术各项功能满足施工需要,平台端施工建议参数或指令可直接下发至具备智能化功能的装备,指导各掘进装备按工序施工。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水平及管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工序能力指数的技术接口工序质量链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梳理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结合质量链理论,采用DSM方法建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链网络图,计算质量链网络图中各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基本过程能力指数、基于主成分的多元工序能力指数、综合多工序能力指数(CMPCI),定量判定施工单位的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管理能力;从5M1E切入,采用因果分析法定性分析影响技术接口关键工序质量链的关键因素;以某段桥梁与四电工程技术接口为例进行分析,技术接口的CMPCI为1.118,工序质量管理能力为Ⅲ级,处于一般水平,基本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影响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应将其作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工序质量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地铁施工进度管理方式下数据间协同效率低、缺乏形象化表达等问题,将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与地铁工程分部分项相结合,提出了基于BIM的地铁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案。通过建立地铁施工的工程分解结构(EBS,Engineering Breakdown Structure)标准,构建BIM与分部分项的映射关系;施工点根据工序完成量填报施工进度并制定施工计划,自动生成施工报表,得到进度统计数据。在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施工总承包项目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案对线路级综合进度管理作用明显,实现了施工计划及施工过程的自动化、规范化管控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以铁路货车产品敞车下侧梁为载体,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研究相关钻铆一体核心工艺技术;制定下侧梁自动钻铆一体工艺技术方案,实现生产过程中上料、传送、定位夹紧、切割、钻铆、下料等工序自动化和智能化。相关钻铆技术及方案可扩展应用于铁路货车铆接结构的生产制造。  相似文献   

19.
分步骤介绍了应用SolidEdge绘制各装配工序的装配体、剖切装配体以及生成装配体分解图,利用SolidEdge材料明细表模板生成装配作业工艺规程明细,编制机械装配作业工艺规程。  相似文献   

20.
迷宫密封类零件应用广泛,制造时对迷宫的相关尺寸要求较高,且在加工、检查过程中普通量具无法测量。本文主要介绍迷宫密封类零件专用量规的设计与使用,同时对迷宫结构及尺寸公差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