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并分析中药降糖丸治疗并有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并有糖调节受损代谢综合征中西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中气阴两虚型的糖调节受损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的患者共167例,其中治疗组81例,对照组86例,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超重组(BMI≥28kg/m2),肥胖组(BMI≥25kg/m2且BMI<28kg/m2),正常组(BMI<25kg/m2)。分别给予运动、生活方式干预,西医常规治疗,并且治疗组口服降糖丸,对照组为安慰剂,观察两组用药12周后各项指标尤其是血糖及血脂的变化。结论:(1)气阴两虚型并有IGR的MS患者的BMI以25kg/m2≤BMI<28kg/m2为主。(2)基础治疗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患者的2hPG、主要作用于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同时又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肥胖组患者的BMI、TG。基础治疗虽不能从总体上降低HBA1C,但却可降低正常组的HBA1C。(3)降糖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BMI、FPG、2hPG。其中对于BMI治疗作用体现在超重组和肥胖组,可提高超重组的达标率;对于2hPG、TC治疗作用均体现在超重组。降糖丸虽从总体上对TC无显著的疗效,但是分层后,对超重组就有了明显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超促排卵周期中,体重指数(BMI)对因预防OHSS取消新鲜胚胎移植(简称周期取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2018年在本中心就诊的719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值(亚洲标准)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4组,同时以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GnRH-a长方案亚组和GnRH-A拮抗剂方案亚组,探究各组女性BMI对周期取消的独立影响作用。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肥胖组和低体重组相比发现,肥胖组移植取消可能性显著降低(OR 3.61;95%CI:0.84~15.54);与低体重组相比,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移植取消可能性呈下降趋势(OR 2.33;95%CI:0.56~9.75)、(OR 1.76;95%CI:0.46~6.80)。进一步分层分析提示,在长方案组,与低体重组相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CKD2-4期)患者肥胖与氧化应激系统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CKD2-4期的患者43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组(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质过氧化产物前列腺素F2α水平(8-isoprostane F 2α,PGF2α)及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蛋白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及抗氧化应激指标维生素E(Vitamin E,VitE)的含量。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超重组患者体内AOPP及PGF2α含量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P<0.05),肥胖组体内AOPP及PGF2αt含量高于超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患者体内VitE含量明显低于体质量正常组(P<0.05),肥胖组患者体内VitE含量低于超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BMI指数分组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AOPP及PGF2α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VitE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状态,且随着BMI指数升高,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提示肥胖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腹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腹型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及尿酸的关系. 方法:测定174名高中生的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血压、血脂等指标,根据BMI及腰围分为3组:非肥胖组、非腹型肥胖组、腹型肥胖组.分析3组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尿酸的差异及与BMI、腰围的相关性. 结果:与非肥胖组相比,非腹型肥胖、腹型肥胖组血压、血脂[除总胆固醇(TC)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酸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腹型肥胖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显著增高,非腹型肥胖组血糖无显著增高;与非腹型肥胖组相比,腹型肥胖组血压、2hPG、空腹胰岛素、HOMA-IR、三酰甘油(TG)均有显著增高(P<0.01).BMI、腰围与血压、血糖、FINS、血脂(除TC外)、尿酸呈直线相关性,WC与血脂(除TC外)、FPG、尿酸的相关性高于BMI,与2hPG、FINS、血压的相关性低于BMI. 结论:青少年腹型肥胖比非腹型肥胖具有更高的代谢综合征(MS)危险性,青少年腹部脂肪分布较BMI与血脂(除TC外)、FPG、尿酸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155(miR-155)表达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VFA)、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洪湖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新诊断的T2DM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按身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34例,BMI<24 kg/m2)、超重组(38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72例,BMI≥28 kg/m2)。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外泌体miR-155表达水平以及VF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earson法分析肥胖T2DM患者血浆外泌体miR-155表达水平、VFA、HOMA-IR与临床指标,及血浆外泌体miR-155表达水平与VFA、HOMA-IR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浆外泌体miR-155的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组VFA、HOMA-IR高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外泌体miR-155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与临床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性别间多种相关危险因素间可能存在的差异。[方法]选取高血压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215例,按中医证型分为两个亚组,痰瘀互结证组117例,非痰瘀互结证组98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体重指数(BMI)、腹围(AC),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间在Hcy、TG、TC、Lpa、FPG、UA检测指标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HDL、BMI、AC检测指标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男性患者对比,Hcy、TG、TC、Lpa、FPG、UA、HDL检测指标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BMI、AC检测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男性患者BMI指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女性患者对比,Hcy、TG、TC、Lpa、UA、HDL、LDL、BMI、AC检测指标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性患者F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DL、HDL水平、肥胖(BMI≥28)可能是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相关危险因素。2)男性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超重(25BMI28)或肥胖(BMI≥28)和LDL水平升高;而女性患者可能逐渐表现出空腹血糖(FPG)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村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超重组35例[体质指数(BMI)≥24 kg/m2]和正常组25例(BMI<24 kg/m2)。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压,分析体质指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结果不同BMI患者的FBG、2hPG、H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FBG、2hPG、SBP、DBP呈正相关。结论 BMI升高导致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加重,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使其降低体重,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IVF-ET周期的结局。按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及肥胖组(BMI≥24 kg/m2)3组,比较3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药天数和剂量,HCG注射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超重及肥胖组(BMI≥24 kg/m2)的Gn用量与其余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后,超重及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及偏瘦患者相比,在进行IVF-ET促排卵过程中需要更大的Gn用量,而超重及肥胖对IVF-ET的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露露  刘鲁豫  谢秀春 《海南医学》2023,(10):1402-140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糖脂代谢状况及其中医证素。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肥胖标准[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5例(BMI<28 kg/m2)和研究组95例(BMI≥28 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中医证素,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病位、中医病性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FPG、PPG、Hb A1c、FCP、FINS、HOMA-IR水平分别为(8.39±0.42) mmol/L、(14.41±2.51) mmol/L、(8.96±0.77)%、(4.69±0.97) ng/L、(35.64±5.09) m U/L、3.88±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0.31) mmol/L、(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BMI对采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行IVF-ET的942例(976个周期)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本院收治的1 258例(1 298个周期)男方或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的非PCOS患者为对照。根据BMI将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组)、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4个亚组。分析比较PCOS患者4个亚组及相同BMI下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随着BMI上升,PCOS患者实验室结局出现明显恶化,临床结局中超重儿出生率上升。PCOS与非PCOS各亚组实验室结局比较,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对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且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系统随机化法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在原方案上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组根据BMI进一步分为超重亚组(BMI<28 kg/m2)24例,和肥胖亚组(BMI≥28 kg/m2)21例,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BMI、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BMI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增加(P<0.05);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在两组中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组SBP、TG、TCH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FBG、2 h PG、HbA1C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肥胖亚组BMI下降程度优于超重亚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结论 利拉鲁肽在降糖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体质量并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随着BMI增加,利拉鲁肽降低体质量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以 BMI ≥24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超重29例,肥胖39例。在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基础上,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36)应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每天1次皮下注射,从0.6mg 起始,一周后若未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且 FPG≥8mmol/L 或2hPG ≥11mmol/L 则加量至1.2mg/天,以此类推,最大剂量可达1.8mg/天;对照组(n=32)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每天1次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餐后服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血压、血糖控制及达标时间、TC、TG、LDL-C、HDL-C、HbA1c、24hUMA 的变化。记录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体重、BMI、血压、TC、TG、LDL-C 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G、2hPG、HbA1c 及24hUMA 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后血压、FPG 及2hPG、HbA1c、24hUMA 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G、LDL-C 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体重、BMI、HDL-C 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组血压、FPG 及2hPG、HbA1c、HDL-C、24hUMA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较治疗组体重、BMI、TC、TG、LDL-C 下降,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的下降速度慢,而餐后血糖较对照组下降速度快,达标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低血糖的程度两者之间无差异。观察组有3例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经减少剂量和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无一例退出治疗。结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具有降低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心血管保护作用等优势,耐受性良好,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成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79-1781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指标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84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不同BMI的脂代谢、糖代谢和性激素指标。结果:观察组的TG、TC、LDL-C及CHO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FINS、HOMA-IR、HOMA-ISI及FPG均高于对照组,T、LH及PRL均高于对照组,E2及FSH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MI≥25kg/m2者波动幅度大于<25kg/m2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指标呈现异常波动,且肥胖者的波动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选取99例年龄≥50岁的BPH患者,根据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I)结果分为糖调节受损(IGR)组(n=53)和糖尿病(DM)组(n=46),并选取20例糖耐量正常且无BPH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人群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结果 DM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2 h 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IGR组、正常对照组(α'<0.017);IGR组2 hPG、2 h INS均高于对照组(α'<0.017);DM组甘油三酯(TG)高于IGR组(P<0.05);从对照组到IGR到DM组,PV、IPSS呈逐渐增高趋势,且DM组、IGR组的PV、IPSS均高于对照组(α'<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V与年龄(r=0.897,P<0.05)、BMI (r=1.488,P<0.05)呈正相关,IPSS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7,P<0.05)。结论 BPH患者常合并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而年龄、BMI是前列腺增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术(RYGB)治疗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涿州市医院外科接受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高BMI组44例(BMI≥30.0 kg/m2)和低BMI组52例(BMI<30.0 kg/m2)。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体质量、腰围、BMI和用药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随访患者术后12个月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BMI组和低BMI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体质量、BMI、腰围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代谢分析显示,高BMI组和低BMI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TC、TG、LDL-C、HDL-C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分析显示,高BMI组和低BMI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HbA1c、FC-P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FPG水平术后3个月[(5.7±1.4) vs (7.0±1.8)]、6个月[(5.5±1.6) vs (6.7±2.1)]及12个月[(5.4±1.2) vs (6.7±1.6)]明显低于低BM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2 hPG水平术后1个月[(9.3±1.5) vs (10.8±1.7)]、3个月[(9.0±1.8) vs (10.2±1.4)]及6个月[(7.9±1.3) vs (8.7±1.1)]明显低于低BM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术后疗效为93.2%,与低BMI组的8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年缓解的相关影响因素为FPG、糖尿病病程及术前用药情况(P<0.05)。结论 Roux-en-Y胃旁路术对BMI≥30.0 kg/m2或BMI<30.0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低、病程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年手术缓解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最佳实验诊断指标的筛选及高雄激素血症的形成机制。方法:PCOS组:持续无排卵,高雄激素,高雄激素的临床特征,排除其它病因。年龄16~35(28.13±2.25)岁。正常对照组:月经周期规律、排卵功能及内分泌功能正常。年龄15~37(27.32±3.21)岁。按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2)进行分组。PCOS组:PCOSⅠ组为BMI<25 kg/m2;PCOSⅡ组为BMI 25~29 kg/m2;PCOSⅢ组为BMI>30 kg/m2。正常对照组:对照Ⅰ组为BMI<25 kg/m2;对照Ⅱ组BMI≥25 kg/m2。均于卵泡早期(月经第2~4天)检测患者血清中LH、FSH、E2、PRL、T、PDGF、EGF、LEP、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PCOS组的LH、FSH、E2、PRL、T、LEP、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筛选并建立了较佳的检验程序和指标;LH、FSH、E2、PRL、T、LEP、脂联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PCO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沈丽芳  尤志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72-1574
目的探讨体液循环中血清补体因子H的表达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32例与非肥胖组(BMI﹤25 kg/m2)28例;30例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补体因子H,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全自动糖化分析仪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计算BMI和腰臀比(WHR),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3组受检者血清补体因子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因子H水平与BMI、空腹血糖、HOMA-IR、HbA1c、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血清中补体因子H水平的升高,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明显,血清补体因子H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形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因子H水平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补体因子H水平可成为预测肥胖者发展为糖耐量异常的因子。  相似文献   

18.
辛俊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95-1397,1400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内分泌和代谢特点差异,为早期、科学合理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9年9月我院就诊育龄期PCOS患者92例,按体重指数(BMI)分为<23kg/m2组(体重正常组)45例,23~25kg/m2组21例,≥25kg/m2组(肥胖组)26例,检测各组PCOS患者的血清基础性激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并对3组的内分泌和代谢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PCOS患者BMI 23~25kg/m2组和≥25kg/m2组睾酮(T)水平、胰岛素(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发生率均较BMI<23kg/m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BMI≥25kg/m2组INS水平较BMI 23~25kg/m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25kg/m2组糖脂异常发生率较BMI<23kg/m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体重PCOS的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存在差异,肥胖PCOS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