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胸锁乳突肌、背阔肌起止点变异1例杨连柱①姜常勇①李佳林①在解剖1具成年女尸时,发现其右侧胸锁乳突肌分三束起始,即胸骨头、内侧锁骨头、外侧锁骨头。右侧背阔肌除固有止端腱至肱骨小结节嵴外,尚有一分离肌束延为腱膜并与胸大肌止端腱融合。此类变异甚少见,报道如...  相似文献   

2.
在局解操作中,于一成年女性(身长156cm)的标本上发现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变异,现报道如下。颈前部和胸部皮肤完整,两侧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正常,胸骨头变异呈“二腹肌”状(见附图)。其上腹形似正常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形态未见异常,上腹向上与锁骨头融合,最后止于...  相似文献   

3.
胸骨肌是胸部的异常肌,也是人体变化最多的一种。在制作教学标本的过程中,发现右侧双胸骨肌变异。男尸,约60岁,身高167.0cm。制作过程中,可见在胸骨的右侧缘,胸大肌的浅面,胸前筋膜与胸固有膜之间有一块扁肌,即胸骨肌(见图1)。起自胸骨颈静脉切迹,肌束起始端有两个头,内侧头是一扁形腱束,起于前正中线与锁骨下缘水平相交处,外侧头以扁腱起自第1肋下缘水平胸大肌深筋膜处。  相似文献   

4.
<正> 在同一书尸体发现胸骨肌兼浅静脉两种变异,报告如下:成年男尸1、胸骨肌:呈索条状,位于胸骨两侧,胸大肌表面的浅深筋膜之间。左侧于第3助间隙处以腱膜起于胸骨左缘,右侧以腱膜起自右胸锁关节前面并与胸锁乳突肌腱相续。两侧起始后均斜向外下至第5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3个头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有3头,内侧、中间、外侧头.内侧头起始于胸骨柄前面的上部,扁圆柱形,宽2 0cm,以腱性为主,斜向上外方走行.  相似文献   

6.
在标本解剖学习过程中,发现一处左颈外静脉变异,报道如下. 该具标本为老年女性,发现其左侧颈外静脉直接注入颈内静脉.变异部分的颈外静脉长度约为75.61 mm,宽度约为3.90 mm,右侧未见此类变异现象.正常的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及枕静脉汇合而成,起始于下颌角附近,沿着胸锁乳突肌的表面下行至颈根部,在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最终注入静脉角或锁骨下静脉.而解剖此变异的颈外静脉,发现其在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后,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绕至其后方,在距离静脉角上方67.80 mm处直接注入颈内静脉,沿途无分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胸锁乳突肌亚部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肌构筑法,组织学HE染色和体视学法。结果:(1)胸骨头亚部的肌重与生理横切面积分别是锁骨头两亚部之和的1.39倍与1.33倍;锁骨头深亚部的肌纤维长仅为胸骨头亚部肌纤维长的82%。(2)胸骨头亚部和锁骨头浅亚部的肌梭密度显著小于锁骨头深亚部。(3)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绕锁骨头深亚部后缘(占65%)入肌时距乳突尖(4.39±0.42)cm,而穿锁骨头深亚部(占35%)入肌时距乳突尖(3.96±0.34)cm。结论:胸骨头亚部是胸锁乳突肌肌力的主要提供者。锁骨头深亚部更多参与维持头部姿势。  相似文献   

8.
<正> 采用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及锁骨头切断术治疗肌性斜颈49例,同时于胸骨头取材行病理学检查及分型。该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有一定意义。并通过电镜观察进一步阐明了胸锁乳突肌僵直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双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局解教学过程中 ,发现一例双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柄相连的变异 ,较为罕见 ,故报道如下。女性 ,70岁左右。变异肌肉位于深筋膜深面、胸锁乳突肌及胸大肌的浅表 ,呈“X”形 (附图 )。两侧副胸锁乳突肌于胸骨柄水平处以中间腱相连后止于胸骨柄前面 ,肌腹 (宽约 1.5cm ,厚约 1.0cm)向两侧外上方斜行约 18cm后止位于两侧颞骨乳突外侧面、胸锁乳突肌止点浅表。胸大肌浅表尚有两变异肌肉起于胸大肌下缘 (第 5~ 6肋间 ) ,向内上方斜行约 16cm后连于中间腱。右侧肌腹较大 ,下缘宽约 8cm ;左侧肌腹较小 ,宽约 4cm。中间腱又借胸大肌…  相似文献   

10.
在一例约 60岁女性尸体标本上 ,见其左侧的斜方肌锁骨部抵止异常 ,伴枕小神经、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走行变异 ,报道如下 :斜方肌前外侧部的肌纤维向前下走行 ,覆盖了颈后三角的大部分 ,其上、中部前缘距胸锁乳突肌后缘约1.5cm ,而下部抵止于锁骨上面的大部 ,其抵止处前缘距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仅 0 .6cm。枕小神经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方 0 .8cm处浅出 ,主干长 5.9cm ,横径 2 .0mm ,厚 0 .6mm ,向后上斜行一段后 ,进入斜方肌深面 ,在距其前缘 1.0cm处穿过该肌后垂直上行 ,至乳突尖水平分支分布于枕部皮肤。锁骨上神经自胸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应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复合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血供来源及其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内的分布、构筑特点。结果:胸锁乳突肌血供丰富。其锁骨头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肌支。该支出现率占82.5%,距甲状腺上动脉起点(1.72±0.76)cm处发出,起始外径(1.52±0.10)mm,肌外长度为(22.07±0.4)mm;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其体表投影位于乳突尖下方(4.01±0.39)cm,距肌前缘的距离为(2.14±0.46)cm处。结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血供丰富为多源性,血管粗、蒂长,可以制成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带半片锁骨瓣修复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三例罕见的异常肌例一,固有锁骨上肌(Supraclavicularis proprius)。在一男性成年尸体的左侧颈部发现一异常肌,该肌位于锁骨上方,起自锁骨内侧部的前面,稍在胸锁乳突肌锁骨部起点的外侧方,呈结实致密的腱状。起始后呈弓形向外侧行,止于锁骨肩峰端的后面,位于斜方肌锁骨部止点附近,并有部分以腱膜样附于该处斜方肌的筋膜上。此外在此肌起始后不远处亦有一  相似文献   

13.
正胸锁乳突肌斜位于颈部两侧,对维持头部运动及颌面颈部肌链平衡非常重要的骨骼肌,起自胸骨柄前面(胸骨端)和锁骨内侧端锁骨内侧1/3段上缘(锁骨端)。作者在局部解剖学本科教学中,发现一例向左侧斜颈及其右侧胸锁乳突肌非对称性形态异常(图  相似文献   

14.
<正>在解剖一具未成年男尸颈部时,见双侧锁骨舌骨肌伴二腹肌前腹变异(附图),此变异甚少见,现报道如下:锁骨舌骨肌:起自锁骨上缘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宽左18.45mm、右30.90mm),起点内侧缘距锁骨头(左32.00mm、右24.64mm),肌纤维斜向内上,止于舌骨体(宽左10.00mm、右17.48mm),止点间距8.30mm。其前后缘长度左侧分别为75.25mm和76.50mm、右侧分别为64.26mm和  相似文献   

15.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的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1)副胸锁乳突肌上端连于胸锁关节处,向左下方连于左侧胸骨角下缘,位于体壁肌肉浅层,长2.0 cm,宽1.0 cm.(2)胸骨肌上端在胸锁关节处,分别与胸锁乳突肌和副胸锁乳突肌相连,下端与右侧腹直肌鞘前层相续,位于肌肉浅层(即浅筋膜下方)最宽处4.0 cm,长9.0cm,与副胸锁乳突肌呈45.夹角.(3)左侧未见异常,分析变异原因:副胸锁乳突肌的发生可能于腮弓间充质演化异常有关;而胸骨肌变异则可能与肌节的分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上出现双侧胸骨肌且与双侧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现报道如下。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后,胸骨肌位于双侧胸大肌的前面和胸骨两侧,呈"八"字形,上窄下宽,右侧较粗大,左侧细小。右侧胸骨肌长24.5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1.1 cm、3.5cm、2.8 cm;左侧胸骨肌长17.9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0.6cm、1.5cm、1.7 cm。右侧胸骨肌以腱膜起于第7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层及腹外斜肌腱膜,肌纤维行向内上方,在胸骨角处移行为肌腱,末端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移行在  相似文献   

17.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 ,发现其右侧副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相连的变异 ,较为罕见 ,报道如下 :(1)副胸锁乳突肌上端连于胸锁关节处 ,向左下方连于左侧胸骨角下缘 ,位于体壁肌肉浅层 ,长 2 .0cm ,宽 1.0cm。(2 )胸骨肌上端在胸锁关节处 ,分别与胸锁乳突肌和副胸锁乳突肌相连 ,下端与右侧腹直肌鞘前层相续 ,位于肌肉浅层 (即浅筋膜下方 )最宽处 4 .0cm ,长 9.0cm ,与副胸锁乳突肌呈 4 5°夹角。(3)左侧未见异常 ,分析变异原因 :副胸锁乳突肌的发生可能于腮弓间充质演化异常有关 ;而胸骨肌变【收稿日期】2 0 0 1 - 0 4 - 2 3异则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原地区收集的一具男性尸体,25岁左右,身高1.68米,体形发育正常,有斜颈,头向右侧倾斜,右肩上提,面朝向左前方,颈部无手术疤痕.解剖发现:左侧胸锁乳突肌全部缺如,该区的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颈丛及其分支和脊神经的位置变异.颈丛通常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其皮支均由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附近穿出,再分散开行向各方.本例颈丛皮支中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横神经,发出位置偏高,于乳突尖下30毫米,且此三支起始为一共干,当自下向上行至下颌角后下缘,于乳突尖下20毫米处,分为三支(即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横神经),分别行向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入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通过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形成的锁骨上三角顶点作为穿刺点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带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类型。结果:本组一次穿刺成功149例,穿刺成功率93.1%;穿刺时间5—20min,平均9min;带管时间5~45d,平均21d;并发症主要有穿刺点局灶性红肿11例(6.9%),误入动脉1例(0.6%),感染3例(1.9%),堵管1例(0.6%)。结论:经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人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轻微,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是现肱二头肌起始处异常1例,该男尸体左侧肱二头肌起始处有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白肩胛骨喙突,额外头起自肱骨中部内侧面,三头汇合形成肌腹,向下以腱膜止于桡骨粗隆。肌皮神经的一分支在异常头与短头之间进入异常头的肌腹内(图1)。右侧无异常。该尸体左侧的头静脉末段未经过胸大肌三角肌间沟,而是绕行于三角肌前面注入锁骨下静脉(图2)。右侧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