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可行性。方法以洗涤前后的红细胞分别制备血红蛋白液,同时进行血红蛋白电泳;以血浆代替红细胞加等量溶血剂后在血红蛋白电泳凝胶上电泳。结果121份静脉血血红蛋白电泳结果:红细胞洗涤前后电泳图目视检查,区带数和位置完全一致,结果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份脐带血血红蛋白电泳结果:红细胞洗涤前后电泳图目视检查,区带数和位置完全一致,结果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代替红细胞电泳结果:13份静脉血浆和13份脐带血浆的电泳图目视检查,在扫描区域内均未见到任何区带。结论未洗涤红细胞可代替洗涤红细胞用于血红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于血液病的尿检验作一介绍:一、与溶血有关的尿检验1.尿隐血试验:在急剧血管内溶血时,因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加速,即产生血红蛋白尿,使隐性试验呈阳性。在轻、中度的溶血病例虽有高胆红素血症,并不一定有血红蛋白尿。当大量溶血时(主量是血管内溶血),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增加,产生血红蛋白血症。当血浆游离血红蛋白>130毫克%时,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后者可通过尿隐血试验和分光镜检查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不同温度下过滤去除白细胞时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寻找防止其溶血的措施。方法:将保存5d的红细胞悬液40 u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 u,前组红细胞悬液于4℃储血冰箱中取出后立即进行过滤,后组红细胞悬液置于35℃水浴箱复温10 m in再行过滤。测定各组红细胞悬液过滤前后的血浆K+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同时对保存5 d的650 u红细胞悬液(包括4℃立即过滤220 u红细胞悬液和经35℃复温10 m in后过滤430u红细胞悬液)滤后血浆的目测溶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红细胞悬液滤后血浆K+、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6.41±0.16)mm o l/L、(37.84±6.15)m g/L,比滤前(5.62±0.15)mm o l/L、(23.31±4.24)m g/L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滤后K+、游离血红蛋白浓度(5.72±0.16 mm o l/L、27.93±5.28 m g/L)与滤前(5.63±0.15 mm o l/L、23.51±4.26 m 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比对照组滤后明显降低(P<0.05)。两组滤前K+、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立即过滤与经35℃复温后过滤的红细胞悬液其溶血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现用的白细胞滤器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红细胞溶血,红细胞悬液经35℃复温10m in后再行过滤可有效减少过滤引起的溶血。  相似文献   

4.
<正>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红细胞被破坏溶血后,血红蛋白呈游离状态释放到血浆中,称为游离血红蛋白。医学实验室采用隐血试验(或潜血试验)对临床标本中微量的游离血红蛋白进行检测以用于出血性或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当机体发生出血性或溶血性疾病时,血管内的红细胞可发生异常分布或溶血,通过对相关标本内游离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游离血红蛋白检测是医学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之一,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粪便、尿液、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指导急性溶血性贫血产妇输血的救治治疗.在体外将患者血浆中所有抗体全部致敏供者红细胞并加入补体,经6.5 h38℃孵育,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不溶血的供血者的血液可以安全输注给受者.结果表明:患急性溶血病产妇配血困难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方法筛查到相容供者,给予安全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6个单位,无不良反应,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质、网织红细胞、D-二聚体等指标迅速改善,临床输血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常规交叉配血无法准确判断配血结果是否相容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能筛查到凝集-不溶血红细胞,输血效果好,血红蛋白提升快,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血液处理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注的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发生溶血已有报道,这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游离血红蛋白将裂解成二聚体与结合珠蛋白结合,进而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一旦超出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将会发生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引起血浆颜色改变。红细胞异常溶血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在血液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保存条件不当、细菌性溶血、抗体激活补体的溶血、红细胞膜的缺陷及献血者异常等。溶血的程度常用红细胞比容校正后的整个血红蛋白中游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来表示。北美尚未建立可被接受的溶血范围,但是1%溶血标准目前用于评估血液贮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而欧洲委员会将标准定为0.8%。本文强调要对全血制备红细胞的全程进行充分的监控,从而减少溶血的发生。仔细评估血液制备过程将降低因溶血而废弃的红细胞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两种去白细胞塑料血袋(带软芯和硬芯滤器)采集、分离前后的血液在不同保存期内进行红细胞渗透脆性等相关参数检测,观察其变化情况。方法用两种去白细胞塑料血袋采集血液后,在24 h内进行成分制备及过滤,对过滤前后的血液进行红细胞渗透脆性、钾离子、溶血率、血浆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过滤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钾离子、溶血率、血浆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血液保存期限2周末有部分指标已超过质量标准。结论滤后红细胞相关参数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测定值升高,与滤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保证血液保存期内质量,血液过滤后有效期限应重新设定。  相似文献   

8.
血液处理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注的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发生溶血已有报道,这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游离血红蛋白将裂解成二聚体与结合珠蛋白结合,进而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一旦超出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将会发生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引起血浆颜色改变。红细胞异常溶血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在血液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保存条件不当、细菌性溶血、抗体激活补体的溶血、红细胞膜的缺陷及献血者异常等。溶血的程度常用红细胞比容校正后的整个血红蛋白中游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来表示。北美尚未建立可被接受的溶血范围,但是1%溶血标准目前用于评估血液贮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而欧洲委员会将标准定为0.8%。本文强调要对全血制备红细胞的全程进行充分的监控,从而减少溶血的发生。仔细评估血液制备过程将降低因溶血而废弃的红细胞量。  相似文献   

9.
血浆结合珠蛋白检测在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血性贫血以红细胞平均寿命缩短为特征,而红细胞平均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膜被破坏或其完整性的改变。依据红细胞破坏机制的不同而设计的溶血试验可帮助确诊不同种类的溶血性贫血。众所周知,红细胞被破坏后的最显著特征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因此,血红蛋白释放量增加时相关检测项目的开展是了解红细胞是否被破坏的最直观方法,血浆结合珠蛋白(HP)水平的检测即是这种方法的最佳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采用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加是血管内溶血的指征[2].血站也采用邻甲联苯胺法检测储存全血血浆血红蛋白含量和储存浓缩红细胞上清血红蛋白含量,做为常规质量控制检查全血和浓缩红细胞质量的重要项目.近年来随着抗凝剂的改进、血液保存期的延长,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浓缩红细胞的大量应用,为保证全血与浓缩红细胞的质量,对全血血浆血红蛋白和浓缩红细胞上清血红蛋白的检测也变得更为重要[3].因此对全血和浓缩红细胞的抽检数量和抽检频率也相应增加,这就需要有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澳大利亚悉尼血站的Raftos J等[4]研究的改良氰化法具有以上的优点.此方法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报导.本文目的是把此方法介绍给国内同行,以提高血站质量控制工作水平,保证储存全血及浓缩红细胞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过程中引起红细胞溶血的原因。方法取60袋400ml采血袋与滤器一体的多联袋全血随机平分为A、B两组,每组30袋。A组离心后用少许血浆浸润滤盘,而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2~6℃静置12h后再过滤。B组为不浸润对照组,制成悬浮红细胞后与A组同时过滤。滤后静置3~6h测定RBCs的游离血红蛋白和K+浓度。结果 B组过滤后的悬浮红细胞游离Hb和K+的浓度明显高于实验组A组(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红细胞溶血,先用少许血浆浸润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过滤引起的溶血。  相似文献   

12.
蜱传播原生动物门巴贝虫感染已越来越常见。巴贝虫病通常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但在有些病例也可使用单采术治疗。作者报导2例巴贝虫病伴溶血患者的单采术和抗生素治疗。1例具有传统的红细胞置换指征,第2例患者治疗采用了红细胞置换,因溶血采用了血浆置换术,溶血可能继发于巴贝虫寄生物血症。例1,44岁,男性,患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因手术中输入1单位含巴贝虫的红细胞而染上巴贝虫病。手术5周后出现了发热和严重溶血现象,伴随血红蛋白水平为69g/L;发现30%的红细胞为巴贝虫感染。该例患者有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使用了克  相似文献   

13.
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有3种:⑴红细胞丢失,如溶血或出血;⑵红细胞生成缺陷,如缺铁性贫血或异常血红蛋白病;⑶血浆容量增大,如孕期,这不是真贫血,被称为假性贫血。临床上,通常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征来划分贫血类型。制定该病的治疗方案需首先寻找病因。基本原理形成贫血有两大基本原理:一是生成了有缺陷的红细胞或红细胞数量减少;二是血液循环过程中红细胞丢失(由于出血或溶血)。多种贫血都包括这两种因素,但通常是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红细胞减少又进一步划分为有生成缺陷(未成熟)或成熟(生成无效红细胞)。在每个范畴里,都有很多过程可以导致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不同体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推算公式,探讨其在高脂血干扰标本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血液进行常规分析,随机收集无脂血、黄疸、溶血及白细胞增多等标本1 500例,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分为3组(大红细胞组、正常红细胞组、小红细胞组),通过Pearson相关对其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值进行分析,获得推算方程。收集不同红细胞平均体积的高脂血标本各50例,共计150例,将相应检测数据分别代入推算方程求得血红蛋白推算值,采用血浆置换法校正血红蛋白浓度,通过方差分析对各组血红蛋白实测值、血红蛋白推算值、血红蛋白校正值进行分析,评价推算公式。结果由趋势散点图看出血红蛋白测定值与红细胞计数×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值呈明显线性关系,相关性较好(r=0.984、0.978、0.963),回归方程(Y=0.351 X-7.012;Y=0.364 X-11.250;Y=0.405 X-31.484;Y为血红蛋白浓度,X为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值)成立;高脂血标本血红蛋白实测值组明显高于血红蛋白推算值组和血红蛋白校正值组(F=8.192、19.204、15.766,P0.05),血红蛋白推算值组与血红蛋白校正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积大小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测定值与红细胞计数×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应回归方程为1种简单、有效的血红蛋白推算公式,血红蛋白推算值可为高脂血情况下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准确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血液地面模拟高空坠落前后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来验证血液高空坠落包装捆绑的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方法将当日采集的12袋新鲜全血进行地面模拟高空坠落试验。肉眼观察标本是否溶血,并比较高空坠落试验前后全血中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渗透脆性(ROF)。结果高空坠落试验前后未见标本溶血,RBC、Hct、FHb、TK、ROF均在正常范围内,且高空坠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血液高空坠落对新鲜全血中的红细胞相关指标无影响,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50%标示量不足量血制备的MAP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间的溶血率。方法分别采集12位志愿者的全血24 m L,在采血后4 h内混合,制备正常MAP悬浮红细胞、50%标示量的不足量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并4℃保存,于0、7、14、21、28、35 d进行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检测,计算储存期间红细胞制剂的溶血率。结果 50%标示量的不足量血MAP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为0.211%和0.153%;不足量血制剂储存期末溶血率显著高于正常红细胞制剂,而不足量悬浮红细胞和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0%标示量的不足量血制剂的储存期末溶血率低于0.8%,滤除白细胞可降低不足量血制剂储存期末溶血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供血者红细胞的寿命在Rh溶血疾病的胎儿体内缩短,这可能是由供者或受者的因素引起的。研究设计及方法体外研究伽马照射对供血者红细胞的溶血作用,正铁血红蛋白 (metHb)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胎儿和成人血浆保护照射后的红细胞避免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样体内研究在供血者红细胞输给胎儿后,检测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胆固醇磷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白细胞滤除方法及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选择并建立合适的操作方法,降低溶血率.方法 采用采血袋与滤器一体的多联采血联袋.将采集的全血分2个阶段,分别采用直接混匀过滤和少量血浆浸润滤盘法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观察不同制备方法、24h内的血液与储存24 h后的血液过滤后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结果 少量血浆浸润滤盘法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溶血比例明显低子直接混匀过滤法;储存24h以内和24h以后过滤的红细胞溶血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24 h内采用少量血浆浸润滤盘法能有效降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因溶血而造成的血液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组症状,是单位体积的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均高于正常者。根据红细胞容量大小,红细胞增多症分为相对红细胞增多症和绝对红细胞增多症。绝对红细胞增多症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相对红细胞增多症是因为血浆容量减少,而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因此,全身红细胞总容量无改变,而单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确保对颜色偏红的血浆判断有明确的方法和指标,避免不合格的血浆发往临床,制作了血浆外观目测比较色板。方法将多人份混和血浆混合后分装,在血浆中定量加入不同量的血红蛋白,使得6个血浆袋中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0.05 g/L、0.10 g/L、0.15 g/L、0.20 g/L、0.25 g/L、0.29 g/L。拍照后制作成因溶血造成血浆外观异常的比较色板,工作人员将疑似溶血的血浆与比较色板进行目视比对,颜色深于0.25 g/L(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判断该袋血浆不合格。结果共使用该比较色板对136 215袋血浆外观进行判断,其中发现疑似溶血的血浆为238袋。对238袋疑似血浆进行游离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的检测。其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0.25 g/L的有43袋,游离血红蛋白浓度0.25 g/L的有195袋。结论该比较色板对于日常判断血浆异常外观起到重要作用,但造成血浆颜色异常的原因不止溶血一种,可进一步完善比较色板的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