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平 《重庆行政》2015,(3):14-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也意味深长地说:“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核心任务也是发展。”重庆市委的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将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武隆带进了全新的生态时代。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既守住生态底线,又释放发展能量。武隆积极把发展置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来通盘考虑,按照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建设更加完备、生态保护更加严格、生态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化更加普及、生态产业更加发达这“六个更加”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武隆公园”,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引领、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制度保障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2.
《人民论坛》2012,(33):58
报告摘要: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生态意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认识、新价值判断和新的社会实践.农民具备高度的生态意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部分农民欠缺应有的生态意识是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重要原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民生态意识,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总结近年来组织开展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城乡共建文明村等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富裕、知识、新风、娱乐“四进农户”活动,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文化,培育了一大批典型。他们领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受到农民欢迎。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韦义勇 《当代广西》2009,(17):37-37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与生活中,改善和优化农村自然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二是更新农民的生态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态素质。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因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观察》2020,(8):22-22
生态涵养区在发展适宜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时候,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人、地、房资源要素配置的矛盾。"地"是指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房"是指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上的设施建筑。处理好"人""地""房"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快生态涵养区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农民就业增收,同时也降低绿色发展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道德境界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提高,也制约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构建了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从农民道德意识生态、道德关系生态、道德活动生态等指标入手,研究现实生活中农民的道德生态是否平衡,探索现阶段解决农民问题的新思路--建立大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8.
李艳萍 《传承》2011,(15):36-37
要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治理功能、企业"自律"和"他律"作用外,还应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优势。发挥其在培育农村生态文化,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素质和能力,组织农民从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以盈余反哺乡村、从事环境公益,夯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07,(1):43-44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临沂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了“发展农村新经济,创建农村新机制,繁荣乡村新文化,建设整洁新村镇,培育时代新农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和建设更加“富裕、平安、文明、生态、开放、活力”  相似文献   

10.
建设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绝不能以牺牲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我们既要把合肥建设得更大、更强,还要把合肥建设得更美、更有发展后劲,让人民群众及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美好。这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扩大建设用地和保持耕地面积动态平衡的矛盾。耕地是农民的生命、国家的粮仓。国家对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一补一”的占补平衡政策,既是为了保持均衡发展、优化生态环  相似文献   

11.
靳闯  梁罡 《传承》2008,(12):48-49
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建立新农会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真正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新农会作为政府、农民、市场联系的纽带,能够更加有效的反映农民的意愿和诉求,更好地代表农民的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关于建立新农会的定位问题、运行机制以及如何保障新农会的运行,使其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12.
张郁 《人民政坛》2007,(2):10-11
“新农村建设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有其全面、深刻的内涵。在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农民素质提高的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培养农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新文明观念……”2007年1月26日,龙岩市新罗区人大常委会副调研员张秋蕙代表在审议发言时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民生态道德水平关涉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程度。当前农民生态道德素养不高制约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此,必须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治理。建议构建整体性生态道德治理观念,采取开放性生态道德治理方式,完善协同式生态道德治理机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带有基础性的重要一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山区发展金观音茶产业,生态得到了保护,产业得到了发展,农民增加了收入,这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告示人们:绿色发展是一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也是山区农民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5.
绿色浙江和生态省建设不是仅仅追求绿化覆盖率等少数几个指标,而是要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经济更加发达、生态人居更加和谐、生态文化更加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建立新农会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真正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新农会作为政府、农民、市场联系的纽带,能够更加有效的反映农民的意愿和诉求,更好地代表农民的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关于建立新农会的定位问题、运行机制以及如何保障新农会的运行,使其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党建研究》2013,(2):30-31,46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成熟、更加深刻。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探索环保新道路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环境保护系统的组织人事部门要紧紧围绕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嵊州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襰国内生产总值1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31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嵊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中心工作,大力倡导和发世、展“绿色”经济。今年以来,嵊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方力量,崒更加主动的精神,更加积极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嵊州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即墨市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重要意义,颇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助推森林工程建设中,江津区人大坚持科学规划,把生态林建设同经济林建设结合起来,同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在生态优先的同时兼顾农民的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全区人民群众的植树造林热情,有效推进了全区森林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