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肠易激综合征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直肠容积性刺激下脑部痛觉功能区域的变化差异。方法:连续收集共纳入30例入住医院诊断为单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单纯组)及30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重叠组)作为病例观察对象,同时随机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直肠容积性刺激,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分析直肠扩张50、100、150 mL容积情况下感觉阈值和痛觉评分。结果:单纯组与重叠组初始感觉、排便感觉及疼痛感觉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直肠注气100及150 mL时,单纯组与重叠组疼痛感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疼痛区域主要集中于扣带回、岛叶、额前皮质及丘脑。直肠注气50、100、150 mL时,单纯组与重叠组疼痛兴奋面积及MRI信号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容积性刺激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感觉过敏,虽然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症状的重叠,但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并未影响其敏感性,且脑部痛觉功能区亦无明显叠加表现。  相似文献   

2.
牟来旭 《药物与人》2014,(5):104-105
目的:探讨曲唑酮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曲唑酮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参考组(曲唑酮)各为45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显著大于参考组(68.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唑酮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临床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消化道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替溴铵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奥替溴铵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替溴铵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刺激足三里与心理辅导治疗小儿肠激惹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化内科确诊的小儿IB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的电刺激足三里与心理辅导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谷维素。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67.5,有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足三里与心理辅导治疗小儿肠易激惹综合征作为一种新的无伤害性的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俞龙 《现代保健》2011,(6):34-35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商品名:丽珠肠乐,规格:0.5亿活菌×20粒/盒),1粒/次,2次/d,连续服用1个月;对照组50例, 口服安慰剂,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克强 《现代保健》2009,(14):65-66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益生菌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65例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采用中药配合益生菌保留灌肠治疗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1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益生菌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97例)患者均给予西沙必利片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97例)患者则添加麻枳降浊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9%)与对照组(82.5%)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能有效提升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韩荛 《现代保健》2012,(26):16-17
目的:分析益生菌配合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益生菌配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SAS与SDS评分略有下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1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益生菌联合黛力新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与肠道动力异常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大学生中肠易激综合征十分常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降低了其生活质量。笔者对1996-2004年间在中原工学院医院就诊并确诊的42例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方法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当中效果突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具有安全可靠和疗效确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联合谷维素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老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7例)和对照组(n:36例)。试验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3次/d,每次50mg,另给予谷维素治疗,3次/d,每次30mg。对照组只给予匹维溴铵治疗,3次/d,每次50mg。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评估两组的I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62.3%和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89.2%和61.1%,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匹维溴铵联合谷维素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丽珠肠乐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16例临床诊断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随机分成丽珠肠乐联合曲美布汀组(A组,n=40)、丽珠肠乐组(B组,n=38)和曲美布汀组(C组,n=38),A组给予丽珠肠乐口服1次2粒,早晚各1次餐后口服,曲美布汀口服每次0.1g,每133次;B组和C组则单独口服以上二药治疗,4周为一疗程。三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A、B、C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1.1%和78.9%,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丽珠肠乐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比单用丽珠肠乐或曲美布汀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原发性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208例原发性EBV和CMV合并感染患者分为4个年龄组,回顾性分析发病季节、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并比较4个年龄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原发性EBV和CMV合并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0—7岁和16~23岁。各组发热、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咽喉炎发生率均高于80%。0~7岁组患儿肝肿大比例明显高于24~71岁组成人患者(79.5%:17.6%,x2=68.500,P〈0.01),8-15岁组明显高于16~23岁组(73.7%:12.7%,X2=13.500,P〈0.01);但0~7岁组肝功能异常的比例明显低于16~23岁组(67.0%:96.4%,X2=17.811,P〈0.01)。0~7岁组白细胞明显高于2,4~71岁组,平均值分别为[(15.5±6.6)×109/L]和[(10.2±5.0)×109/L](F=4.496,P〈0.05)。0~7岁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16~23岁组(1.7%:18.2%,x2=6.741,P〈0.05)。0—7岁组肺炎的发生率最高,为21.4%,明显高于其他组(3组均为0%,X2=4.720、13.751、4.720,P〈0.05)。结论原发性EBV和CMV合并感染可表现为多个系统受累,儿童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比成人高,但肝功能受损的发生率比成人低。发热、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咽喉炎等临床表现特征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相似,并发症如肺炎则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研究组给予痛泻要方,每日l剂,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200mg,每日3次;对照组仅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200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46.4%,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均完成治疗。结论:痛泻要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小,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匹维溴胺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米桑)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胺50mg,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400mg,32./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维溴胺联合酪酸梭菌活菌可有效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2例,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且100%;对照组30例为CAG结果正常者。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观、左室长轴观、两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软件描绘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6个位点相对于心尖部的运动曲线,测量收缩期位移和速度,计算二尖瓣环同一切面两点收缩期平均位移(四腔观:TMDs4;左室长轴观:TMDs3;两腔观:TMDs2)、平均速度(四腔观:TMVs4;左室长轴观:TMVs3;两腔观:TMVs2),6个位点的平均位移(SMDs)、平均速度(SMVs)并进行比较。将SMDs、SMVs、TMDs4、TMDs3、TMDs2、TMVs4、TMVs3、TMVs2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s法所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TMDs4、TMDs3、TMDs2、SMDs、TMVs4、TMVs3、TMVs2、SMVs均较对照组减低(分别为t=4.16,P0.01;t=4.64,P0.01;t=3.43,P0.01;t=5.04,P0.01;t=3.02,P0.01;t=4.33,P0.01;t=2.92,P0.01;t=3.83,P0.05)。结论 STI所测量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和速度可以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抗凝血酶(AT)活性(A)、血浆抗凝血酶(AT)抗原(Ag)、蛋白S(PS)、血浆蛋白C(PC)以及D-二聚体等凝血易栓指标对诊断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抗凝血酶缺陷症患者作为疾病组,再根据PS、PC水平将疾病组进一步分为单纯AT缺乏组、AT联合PS缺乏组、AT联合PC缺乏组和AT、PS、PC全缺乏组;同时选择60名健康查体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两组AT∶A、PC及PS活性;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AT∶Ag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AT缺陷症组AT∶A和AT∶Ag水平明显减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t=-6.118;P〈0.01);AT联合PS、PC缺乏患者的PS、PC水平明显减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7,t=-3.065;P〈0.01);AT缺陷症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8,P〈0.01)。结论:AT缺陷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遗传性危险因素,检测其相关凝血指标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起到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烧伤患者早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早期合并心肌细胞及心功能损害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9例合并心肌细胞损害患者(损害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h-FAB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血清NT-proBN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和h-FABP的水平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烧伤患者治疗前血清h-FABP阳性率(80.3%)明显高于NT-proBNP (50.8%)(P〈0.01)。损害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ECG)及心功能检测也无异常表现。血清NT-proBNP与h-FABP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1),相关性良好。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可早期诊断烧伤患者合并心肌细胞及心功能损害,也可用于临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分为3组:乳果糖组33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组30例,联合治疗组35例,且三组均口服莫沙必利,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的症状、大便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腹痛和腹胀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乳果糖组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组,乳果糖组明显高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问治疗前大便Bristol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大便Bristol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便Bristol分级构成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问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乳果糖组,乳果糖组明显高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明显优于单用乳果糖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并评价其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近5年就诊的40例PCOS患者(PCOS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血清PEDF水平,并对两组有差异的指标与PED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的BMI、糖代谢、脂代谢及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BMI低于24 kg/m2的患者PEDF水平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BMI≥24 kg/m2的患者HOMA指数及PED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PEDF与hs-CRP(r=0.68,P〈0.05)、HOMA指数(r=0.32,P〈0.05)、BMI(r=0.29,P〈0.05)、腰臀比(r=0.31,P〈0.05)、舒张压(r=0.24,P〈0.05)、总胆固醇(r=0.33,P〈0.05)、甘油三酯(r=0.39,P〈0.05)及LDL-C(r=0.44,P〈0.05)正相关,而与HDL成负相关关系(r=-0.36,P〈0.05)。结论:PCOS患者中血清PEDF水平高于正常,特别是超重的PCOS患者血清PEDF显著升高,且与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脂代谢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