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历了短暂的“沉默”后,楼市在今年的春季有了新的活力。老百姓经历了2007年的房价—匕涨”,最关心的是:房价还会涨吗?“地产大佬”任志强从地价不跌来说明房价上涨的趋势,卞洪登则列出了十大理由来证明。  相似文献   

2.
"房价"已经成为近两年人们最感冒的话题,很多人对房价上涨的原因提出质疑,他们甚至认为土地价格与房地产价格是"水涨"与"船高"的关系,而事实上果真如此么?房价的上涨究竟与地价上扬究竟有何关系呢?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房多,有人没房子住。"地产商潘石屹的这一句话,恰与温家宝在总理任内最后一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题遥相呼应。此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目的也一如往昔:遏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让人民买得起房。而房价依旧高企。被坊间诟病的是,地方政府垄断着土地市场,事实上成为各自区域内最大的开发商,它们也像商人一样寻求利益最大化,推涨地价进而推涨房价,房价上涨又推涨地价,如此循环往复,土地财政源源不竭,房价也疯了一般向上。有数据夸张地认为,上海房价十年疯涨  相似文献   

4.
据武汉市城调队的一项调查统计,武汉至少有1/3以上的人都考虑在三年内买房。“今年房价会不会涨?”则成为许多准购房者最为关心的话题。房价到底涨不涨?涨幅能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和部分业内人士。 上涨没商量 武汉市城市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综合处陈新政副处长:房价肯定要涨 价格的变化,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成本是主要因素,同时,价格与质量也是相互关联的。从成本来说,开发成本肯定是要涨的。去年底,土地银行的成  相似文献   

5.
最近人民日报发文指出:房价有涨就会有跌,并言及这是经济铁律.并证之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过10年时间,世界任何国家的房地产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都是有起有落的.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脱离不了计划,计划对市场进行调节这些因素,笔者同意房价会有起有落这个结论.由此认为,判断房价如何高或高到何种程度没什么现实意义,相反,房价何时下落,即房价拐点何时产生,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虽然2003年上海房价上涨了近25%,5000元/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上涨率达到30%,部分地区的房价上涨甚至超过了50%,但由于其中投资性购房比例已达16%,逼近国际公认的20%警戒线,给宏观经济埋下了不小的隐患,政府也已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一时间,"上海房价是涨是跌"、"走势如何"成为了圈内、圈外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调控反致房价飙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强调,在"国五条"的严格执行下,相信房价会按照国务院调控的趋势走。然而就在3月份,各地房价却再次暴涨。即使在皇城脚下,也是多家楼盘坐地涨价,有的单价涨幅竟达2万元。广州更是出现了抢购风,3月成交环比激增六成,房价同比大涨34.9%!也就是说,经过长达10年  相似文献   

8.
精准打击投机性炒房 谨防房价非理性上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经济大局平稳的前提下,我国房价长期来看将会呈现"小跌大涨"的发展态势.将房屋作为投资品从理论上讲无可厚非.但实践证明,放任大量投机性资金在楼市游走,短期内可能会急剧积累大量泡沫,进而拉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将投机性资金定位于政策精确指导打击对象,谨防下半年房价再次非理性暴涨是当前房地产政策应有取向.  相似文献   

9.
地产     
<正>10大城市9成房价上涨11月平均价涨0.82%"9·29新政"出台后,全国主要城市成交初现明显萎缩,但房价继续保持上涨。最新数据显示,1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487元/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上半年,上海房价出现了明显反弹.中房上海价格指数1月份开始有小幅增长,每月环比递增,6月份环比涨幅达到2.69%.面对如此高并且仍在持续上涨的房价,很多人都在问房价为什么会如此这般的高?有观点认为土地是导致高房价的主因,高房价主要是由于土地供应不足而造成的.但目前在上海正在加大土地供应,从2007年上半年1~5号公告可以看出,上海加大土地供应的决心.不过仅仅加大新增土地供应量,对"高房价"的作用恐怕是微乎其微的,那么土地怎样才能摆脱"高房价"剧中的角色呢?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正>从住房制度改革的1998年到住房保障制度回归的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走入了特殊而关键的第10年。"房价只涨不跌"神话破灭2004年以来,中国各地房价一直处于快速上涨态势。尤其是进入2007年,9月27日房贷新政出台之前,各地房价一路疯狂地快  相似文献   

12.
正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而楼市却早已是春意盎然,呈现出一片火爆的景象。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2016年1月份房价同比上涨城市数量增至25个,占比超30%,涨幅最高的仍是领涨全国房价14个月的深圳,同比上涨52.7%,上海和北京分别以21.4%和11.3%的涨幅紧随其后。随着房贷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利率上调、房产交易契税营业税减免等一系列"政策红包"逐步落地,春节后  相似文献   

13.
据说中国的城镇住宅价格已经接近美国,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左右。老百姓竭力购房只为聚敛财富.宁愿房子空着也不出租.因为他们相信房价还会上涨。房价也确实涨疯了,有时候短短数月就上涨两位数。  相似文献   

14.
迪行 《中州建设》2010,(2):54-55
2009年,全国楼市高歌猛进,房价一涨再涨。而在这个一路飘红的岁末,政府出台“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政策,一令许多购房者相信虎年房价会有下跌趋势。买房对家庭来说是一笔大的消费,老百姓要买便宜房也无可厚非。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任何一优惠”、“便宜”都不可能是白送的,都有一定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种房在购买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好不买。  相似文献   

15.
<正>判断房价如何高或高到何种程度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相反,房价何时下落,即房价拐点何时产生,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近人民日报发文指出:房价有涨就会有跌,并言及这是经济铁律。并证之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过10年时间,世界任何国家的房地产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都是有起有落的。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脱离不了计划,计划对市场进行调节这些因素,笔者同意房价会有起有落这个结论。由此认为,判断房价如何高或高到何种程度没什么现实意义,相反,房价何时下落,即房价拐点何时产生,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房价。房价问题一直是城镇居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房地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猛烈,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房价随之呈现快速攀升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商品房平均价格同比增长14.4%(其中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增长15.2%),不但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而且首次超过居民收入增长。进入2005年,房价增长势头依然没有减缓,今年一季度,商品房、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又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3.5%。一时间,房地产市场因房价的快速增长而变得炙手可热,而在一部分群众当中亦产生了“如果以后买不起房怎么办”的忧虑…  相似文献   

17.
不论是用于自住的,还是用于投资的,近期打算买房的人,时下最为关心的,莫过于2004年上海房价演变趋势,是涨?是跌?对于这一敏感问题,关心楼市的各方争论颇多,看涨看跌都有,各自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正楼市去库存新政遭遇一线城市房价大涨,凸显货币政策作为总量工具应对结构性调整的尴尬。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传统的楼市淡季,在一线城市却已呈现一片火热景象。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1月份房价同比上涨城市数量增至25个,占比超30%,涨幅最高的是深圳,同比上涨52.7%,上海和北京分别以21.4%和11.3%的涨幅紧随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内一线城市拉动房价不断飙升,令房价只涨不跌理念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卖拐"获得成功,无疑是天下奇闻,这也顺带成就了任志强"预言帝"的殊荣。拿一线城市为例,人均收入只有欧美相对应一线城市的几分之一,但房价有什么理由与纽约、伦敦、东京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说:"房价最主要的因素是地价,假定地价下降了,房价跟着就下降了."如今,他的"假定"出现了.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国35个重点城市地价环比同比均出现下降,总体水平为每平方米3189元,环比下降1.53%,同比下降2.25%,增幅比2008年同期下降14.37个百分点.这是近几年土地价格持续高涨之后,全国地价首次出现下降局面.有调研认为土地成本是房价的主要构成部分,但现在的悬念就是:房价将作何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