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F002-F002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3.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封二上,十分醒目地刊登了《关于恪守学术规范的十点倡议》。“倡议”开宗明义:“鉴于学术规范刘学术繁荣、人才培养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兹谨向广大读者、作者及学界同仁发出如下倡议”。很明显,这个“倡议”是针对当今学术界的学术失范、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尤其需要加强学术道德的规范管理。美国高校在学术道德管理上的特色是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学术自由",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并有完善的学术道德规范制度作保障;在治理学术失范举措中注重原则程序信息管理,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对于我国高校进一步优化学术环境、提升学术道德水准,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封二上,十分醒目地刊登了《关于恪守学术规范的十点倡议》“倡议”开宗明义:“鉴于学术规范对学术繁荣、人才培养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兹谨向广大读者、作者及学界同仁发出如下倡议”。很明显,这个“倡议”是针对当今学术界的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不正之风而提出的“纠风”举措。在一个地方性、师范类的学报上发出这个倡议,不禁让人眼球一亮,为之振奋,可见匡正学风、扫除学术腐败,已经成为一些真诚学人的心声。这个“倡议”还向学界、向社会传达出一个信息:《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将向学术…  相似文献   

6.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学报作者在投稿中屡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如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这些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且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损害了学报的学术声誉,严重败坏了学风,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维护作者和刊物的权益,促进我省高校学报的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学报作者在投稿中屡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如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这些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且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损害了学报的学术声誉,严重败坏了学风,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维护作者和刊物的权益,促进我省高校学报的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诚信和学术的诚信是师德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术失信有辱教师的师德风范。教育部颁发的《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提出了治理对策:一是建立校园诚信文化;二是教师要提高道德境界;三是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机制;四是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五是建立诚信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学报作者在投稿中屡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如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这些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且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损害了学报的学术声誉,严重败坏了学风,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维护作者和刊物的权益,促进我省高校学报的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高校学报的实际,我们共同发表如下郑重  相似文献   

11.
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是科研诚信建设和不端行为处理的核心工作,如何确保在调查阶段能够实现程序正义也是确保最终调查结果实质公正的根本保障.我国承袭大陆法系传统法律风格,在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重实体而轻程序"的问题,给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的公正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在科研不端行为查处方面的制度建设,尤其是多年"正当程序"传统下形成的体现程序正义的程序法,对我国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比评析了美国和我国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优缺点,进而为我国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制度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了解护理人员对学术不端认知和行为情况,端正护理人员学术认知,提高行为水平,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护理人员作者进行非结构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采用类属分析法得出的2个关于护理人员作者学术不端认知和行为情况的主题分别是:不了解学术不端的各种现象;不知道多数编辑部已采用防抄袭软件检测论文。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学术不端认知情况较为欠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强化自律意识对减少或杜绝护理人员作者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行为通常被看作是道德建设问题,这种看法意味着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识,是一种自主的道德行为;但是根据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学术不端行为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在整个建构因素中,主要涉及到制度制定者、科学社团、学校、研究者、媒体等6个因素。它们都可能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触发因素,但是不同因素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并不相同。所以面对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首先要抓住主导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6):119-124
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源之一,是学术生态环境的恶化。通过国内三所高校中工商管理类专业一年级在读研究生的483份有效问卷数据,以及因子分析发现,学术生态环境包括学术态度不端、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能力不足三个维度,学术失范行为倾向性包含学术目的与过程失范、学术结果与发表失范两个维度。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学术生态环境与学术失范行为倾向性正相关,研究生学术能力不足对学术目的与过程失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从创新文化的内涵出发,基于对创新活动文化内涵的学理分析,结合新时代的特定经济社会语境,提出面向2035建设创新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回顾中国创新文化建设历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和未来15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对创新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基于近年来科技工作者相关问卷调查数据,认为中国创新文化建设仍然存在学风浮躁、圈子文化盛行、学术不端伦理失范事件多发、创新文化引领不足等突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其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大连市某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研究生来稿的学术不端检测报告,从疑似重复率、疑似重复类型分布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学术规范常识相对淡薄,对学术不端行为约束不足。并从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加强导师学术规范意识、健全学术规范相应的惩处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学术不端现象屡见不鲜,以及学术不端行为给学术环境带来的污染,给社会进步造成的严重危害,探讨了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及其科技期刊管理者应严格把控稿件审核流程,科学制定采稿规则,加强编辑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编辑职业操守和期刊成就之间找到平衡点.提出了科技期刊应强强联手,发挥行业力量,扩大防御阵营,从而增强科技期刊的自净能力,抵制学术不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在学术不端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需要结合其学术不端的重要节点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在研究生"学术不端"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课程论文""论文发表""学位论文"3个环节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从"改变收益矩阵""达到纳什均衡"的视角构建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治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科技出版领域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现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并建立学术期刊编辑准入制度与学术期刊编辑责任追究制度。这表明广泛存在的学术不端现象与科技编辑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出版领域层出不穷的学术不端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科技编辑缺乏有效的识别方法,以至于难以发现与判别学术不端行为。本文首先概述学术不端现象的类型及目前的应对状况,继而简述科技编辑方法论的原理,最后阐述了应用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来判别学术不端现象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安徽大学所做关于学术规范的问卷调查,得出相关教师和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进而分析了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乃至解决该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