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非分泌型CXCL16在不同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SK-BR-3、MCF-7、MDA-MB-231、MDA-MB-435S)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表达,探讨非分泌型CXCL 16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检测CXCL16 mRNA在MCF-10A、SK-BR-3、MCF-7、MDA-MB-231、MDA-MB-435S细胞系的表达,将pEGFP-CXCL16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低表达CXCL 16的MDA-MB-231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CXCL16过表达,采用体外迁移、侵袭实验及甲基四唑蓝(MT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CXCL16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CXCL16 mRNA在高侵袭性的MDA-MB-231细胞低表达,在低侵袭性的MCF-7细胞高表达,过表达CXCL16使得MDA-MB-231细胞的迁移、侵袭减弱,而增殖未受到影响.结论 非分泌型CXCL16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系的侵袭性相关,其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非分泌型CXCL16在不同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SK-BR-3、MCF-7、MDA-MB-231、MDA-MB-435S)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表达,探讨非分泌型CXCL16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RT-PCR检测CXCL16 mRNA在MCF-10A、SK-BR-3、MCF-7、MDA-MB-231、MDA-MB-435S细胞系的表达,将pEGFP-CXCL16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低表达CXCL16的MDA-MB-231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CXCL16过表达,采用体外迁移、侵袭实验及甲基四唑蓝(MT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CXCL16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结果 CXCL16 mRNA在高侵袭性的MDA-MB-231细胞低表达,在低侵袭性的MCF-7细胞高表达,过表达CXCL16使得MDA-MB-231细胞的迁移、侵袭减弱,而增殖未受到影响。 结论 非分泌型CXCL16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系的侵袭性相关,其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蒜提取物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MCF-7和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200,0 μmol/L)DADS处理MCF-7和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24 h,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DADS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观察DADS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Transwell实验发现DAD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CF-7和MDA-MB-231两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划痕愈合实验则发现DAD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两种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与此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ADS可浓度依赖性下调侵袭迁移相关蛋白uPA和MMP9的表达。结论DADS可下调uPA和MMP9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阐明TRPC6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联性。方法:常规培养的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株分为MCF-7(低侵袭组)和MDA-MB-231(高侵袭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2组中TRPC6蛋白和mRNA的表达;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KF96365组,不同浓度SKF96365(5、25和40 μmol/L)预处理MDA-MB-231细胞,阻滞TRPC6通道,采用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高侵袭组MDA-MB-231细胞中TRPC6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低侵袭组MCF-7细胞(P<0.05);划痕实验, 5、25和40  μmol/LSKF96365组迁移细胞数(76.24±7.54、45.33±4.50和25.12±1.57)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30.48±9.55)(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不同浓度SKF96365(5、25和40 μmol/L)组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侵袭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可通过上调TRPC6表达提高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提示TRPC6在乳腺癌转移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nimesulide对乳腺癌细胞株MMP-2、MMP-9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nimesulide作用体外培养的MDA-MB-231、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48 h,MMP-2、MMP-9 mRNA的变化.结果:50 μmol/L nimesulide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MMP-2 mRNA的表达,100 μ mol/L时其几乎完全抑制;100 μ mol/L nimesulide显著抑制MCF-7细胞MMP-2 mRNA的表达,200 μ mol/L时完全抑制其基因的表达.50μmol/L nimesulide明显抑制MDA-MB-231、MCF-7细胞MMP-9 mRNA的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MMP-9 mRNA逐渐被抑制.结论:nimesulide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MDA-MB-231、MCF-7乳腺癌细胞株MMP-2、MMP-9 mRNA的表达,而MDA-MB-231细胞对nimesulide更敏感,这种作用是COX-2非依赖性途径,为nimesulide用于转移乳腺癌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6-20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MDA-MB-231细胞24 h。采用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对MDAMB-231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中c-Src、p-c-Src Tyr416、FAK、p-FAK Tyr576/577、M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μmol/L对照组相比,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隐丹参酮组对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10μmol/L、20μmol/L隐丹参酮组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率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组经隐丹参酮处理的MDA-MB-231细胞,MMP2蛋白水平和c-Src、FA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抑制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Src/FAK通路和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郭变琴  陈婷梅  文阳安 《医学争鸣》2008,29(22):2053-2056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中Annexin Ⅱ基因的表达情况,阐明Annexin Ⅱ基因与乳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MDA-MB-435S,MDA-MB-231,ZR-75-30和MCF-7共4株人乳腺癌细胞Annexm 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nnexinⅡ蛋白在4株人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Millicell小室测定4株人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MDA-MB-435S,MDA-MB-231,ZB-75-30和MCF-7的Annexin Ⅱ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7±0.21,0.38±0.03,0.05±0.03,(4.06±0.81)×10<'-5,任两组细胞间Annexin Ⅱ mRNA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435S,MDA-MB-231,ZR-75-30和MCF-7的Annexin Ⅱ蛋白表达量:Western Blot结果分别为1.47±0.06,1.10±0.05,0.70±0.03,0.09±0.0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分别为3423±312,2767±147,2001±245.353±128;任两组细胞间AnnexinⅡ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4355,MDA.MB-231,ZR-75-30和MCF-7的体外侵袭力分别为135.3±7.6,147.2±8.9,79.4±2.9,15.3±4.4,除MDA-MB-435S细胞与MDA-MB-231细胞无显著差异外,其余两组细胞侵袭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所检测的4株人乳腺癌细胞中,AnnexinⅡ表达量与细胞体外侵袭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HIF-1a)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提供新思路。方法前期实验已经通过慢病毒转染敲除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中的HIF-1a基因,HIF-1a空载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1. 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2.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3.划痕损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敲除HIF-1a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降低。结论 HIF-1a可能促进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的增殖,增强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体外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8.34 μmol/L氨氯地平处理肿瘤细胞,以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小室(Transwell)观察氨氯地平对MDA-MB-231细胞侵袭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ae,MMP-9)的表达.结果 8.34 μmol/L的氨氯地平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侵袭抑制率为36.27%;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在MDA-MB-231细胞中亦明显降低.结论 氨氯地平对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作用与降低肿瘤细胞的MMP-9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MTr法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白藜芦醇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浓度在25~200μmol/L时,作用6,12,24,48,72 h后,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1).白藜芦醇抑制MDA-MB-231细胞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能力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大集落形成率减小.25、50、100、200 μmol/L的白藜芦醇作用24 h可以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 白藜芦醇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并通过抑制细胞对细胞间基质的降解作用抑制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