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ZH5区块古近系沙二段上部气藏属于正常压力系统,为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应用气测录井的皮克斯勒烃比值法、3H法、三角形图板法等解释方法,无法对该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中油环和气顶部位的控制井进行油层和气层的有效解释,且投入开发生产时考虑有气顶的存在。高部位的井至今没有射孔投产,加之是大斜度定向井,部分井没有实施三孔隙度测井,给气层的识别带来难度,为了落实储量规模,需要划分气层和油层有效厚度,从而确定气藏的合理含气油边界。通过对该气藏19口井60层气测录井烃类气体组分显示特征分析.发现气层的气测异常明显,全烃曲线多呈箱形,气层与油层的组分及组兮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区别。针对上述问题,提出3R气测录井解释图板,将不同烃类比值之间的关系用渐趋法表示为线性函数,为油气层的识别提供了有效手段。在该气藏的实际应用表明,其解释符合率达87%以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庆油田浅层气勘探由长垣南部向中部的杏树岗地区转移,杏树岗地区已成为浅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为加大该区浅层气勘探力度有效解释评价气层,在分析浅层气录井、测井参数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明确了气层定性解释方法,即录井的气测全烃异常幅度、曲线形态、显示厚度、相对甲烷含量以及钻时的异常变化特征法和测井的以中子孔隙度与密度为主、参考相关参数的特征法;在尝试应用常规气测解释方法不理想的条件下,结合该地区已试油层的全烃差值与烃灌满系数,建立了气测录井定量解释评价交会图板。将气层综合解释的定性与定量解释评价方法相结合,参考录井、测井参数响应特征,实现了浅层气的准确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3.
库车坳陷克深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致密砂岩干气藏,气测组分一般为C_1-C_3,极少出至C_4,导致部分派生参数无效,传统图板流体性质识别效果不佳。为此,以试气段录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方差分析筛选出烃相系数、烃特征、烃组分递减系数、相对钻时、全烃及湿度比等8个对气水层识别有效的录井敏感参数,再以这8项敏感参数构建气测形态法及Fisher准则法气测解释模型,并确定解释标准。新图板回判符合率在88.8%以上,尤其对气水层区分效果明显。经TB 401、AW 5、KS 1102、KS 1103共4口新井应用验证,新图板评价结论与试气结果总体符合率78.6%,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府断陷区断层发育,储集层横向连通性差,同层位储集层物性变化大,高气测异常层产水量大,气水层录井解释评价困难。针对该问题,在气测录井全烃校正的基础上,优选适应不同地层组的全烃校正值与钻时比值交会法、三参数法和新的烃组分3H法气水层评价技术,形成了该区泉头组、登娄库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气水层不同录井综合解释系列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列方法有效解决了储集层物性变化大、高气测异常层含水量大的气水层解释评价问题,解释评价符合率明显提高,为储集层含气性和含水性的判断提供了充分依据,满足了王府断陷区的勘探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5.
气测录井现场解释评价常用且比较成熟的经验统计法有烃组分三角形图解法、皮克斯勒解释图板法、烃类比值法(3H法)等,由于不同井场的地下地质和地面环境因素不尽相同、钻井工程参数的差异和解释方法的局限性,各种方法的解释符合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从提高解释符合率以及简便、快速发现并判别油、气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应用气测录井全烃、异常倍数和重烃相对含量判别储集层油气水状况的理论依据,给出了利用该3项参数的判别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判别原则,同时指出了该方法的局限性。通过103个油、气、水层的判别实例归纳分析,表明这种方法简便、可行,符合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气测参数图板法是储集层流体类型识别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油质的影响造成解释精度的下降。为了消除油质的影响,提高储集层流体解释的精度,通过对渤中M油田大量的录井、测井、测试、钻井及生产的数据归纳分析,提出反映储集层流体类型的3个气测烃指数——甲烷指数(COI)、全烃异常指数(TGI)及烃组分指数(DTI),然后依据不同油质分别建立了3个烃指数流体解释图板,可用以有效识别油层、气层及水层,提高了储集层流体的解释符合率。在该油田另外两口井中进行实际验证,平均解释符合率为88.5%,表明该图板的建立对渤中M油田后续的评价及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P2井特殊烃组分气测异常显示层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常的油气显示层气测组分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P2井在钻探过程中发现了不符合正常气测分布规律的气测异常显示层,由此引起多方关注与争议。在简述该井气测异常特点及特殊性基础上,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第一气测异常层无C1、C2值是由于该层原油为未成熟原油,裂解、降解不彻底所致,第二、第三显示层只有C1则是由于该层为稠油层,C1是微生物降解的结果。通过对相邻区块资料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以气测全烃曲线形态为主结合垒烃相对幅度与全烃饱满程度图板的气测异常显示解释评价方法,对于指导其他区块类似情况的研究具有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8.
栗园地区是河南油田近两年来老区精细勘探取得突破的一个地区,为解决该区录井含油级别偏低、气测绝对值偏低、气测组分不全及地化分析数据受岩性影响所带来的解释难题,在分析该区油气显示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气测全烃异常相对幅度明显、地化录井油层段显示相对较好的优势,提出利用气测全烃曲线形态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并建立了气测全烃相对幅度与灌满系数解释图板、地化B-P解释图板。经B315井实际应用,证实这些图板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表明录井技术在栗园地区油气发现与评价中有着重要作用,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录井、地化录井技术相互结合能够准确发现与评价油气层。  相似文献   

9.
气测无重组分特殊储集层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多个井区发育,应用常规传统的气测解释评价方法难以发现与解释评价该类型储集层是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针对该问题,在分析油气层录井显示及识别特征的基础上,以试油井段录井资料为依据,探索了识别该类油气层的敏感参数;以该盆地西北缘5个井区46口井79层气测数据和其中57层岩石热解数据为样本,研究开发了相对含油指数法——相对含油指数与烃相系数图板、岩石热解含油气总量法——热解含油气总量与气测全烃图板、岩石热解含水因子法——热解含水因子与热解含油气总量图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对新近完钻的部分探井储集层的解释评价表明其效果较好,尤其是相对含油指数法对价值层与非价值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均超过90%,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层。  相似文献   

10.
单一录井油气水层解释评价一般很难确定储集层的流体性质。综合应用多手段、多种解释评价方法逐次排除非产油层并对可能产油层进行不同方法的解释,可实现最终精细解释评价的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以长庆油田姬塬地区延长组储集层气测录井参数为基础,探讨了通过制作全烃最大值与异常比值图板、烃比值交汇图板、3H比值交汇图板和含水性识别图板来依次排除非产油层并最终确定产油层的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对照试油结果,对长庆油田姬塬地区39口井共78层的基础数据回判验证表明,该方法符合率达到了89.7%;后续7口井10层的应用表明,符合率为90%。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机理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弄清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的异同处,给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参考,通过对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气体赋存形式、成藏过程及机理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的差异性:①煤层气以甲烷为主且成分简单,而常规天然气成分相对复杂;②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储集于煤岩微孔和过渡孔的表面,常规天然气以游离态存在于储层孔隙或裂缝中;③煤层气藏均经历了晚期抬升过程,后期保存条件好坏是能否成藏的关键,常规天然气成藏经历了生烃、运聚和保存与破坏演化过程,天然气形成的静态地质要素和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地质作用的最佳时空匹配是成藏的关键;④煤层气的聚集受水势、压力的控制,往往具有向斜富集的特征,而常规天然气聚集受气势的控制,往往具有背斜或高部位富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天沛 《海洋石油》2011,31(2):75-78
目前国内海上气田排液采气工艺措施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以连续和间歇气举为主,一类是临时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有固体泡排和连续油管作业.从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应用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形成成套技术系列,应用范围受限较大.而受海上气田平台操作空间、气田流体性质、气田完井工艺以及措施成本等...  相似文献   

13.
吴伟  房忱琛  董大忠  刘丹 《石油学报》2015,36(11):1332-1340,1366
通过国内外页岩气生产井井口气的地球化学资料与常用的天然气鉴别指标的对比,认为部分页岩气的特征和传统的气源鉴别指标相比存在异常。其主要包括:页岩气乙烷碳同位素反转或倒转普遍存在于各套高过成熟的页岩系统,包括煤系地层;乙烷碳同位素鉴别气源的能力源于同位素反转,但高演化阶段煤成乙烷碳同位素可以很轻,甚至达到油型气标准;开放体系下的常规储层不一定能继承页岩系统的乙烷碳同位素及其倒转现象,常规的油型气乙烷碳同位素也可以很重;在极高的演化阶段,油型气存在乙烷碳同位素的第2次反转,甲烷氢同位素异常轻,甲烷碳同位素异常重,干燥系数极大,轻烃部分表现出煤成气的特征,常用的Bernard图版、Scholl图版和C7轻烃三角图都可能误判断为煤成气。常规天然气来自于烃源岩且能继承页岩气的诸多地球化学特征,该地球化学异常可能导致气源类型的错误判断,因此在常规天然气的鉴别过程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焦炉气与煤气生产甲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是焦炉气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焦炉气经净化、转化后作为甲醇生产的新鲜气,气体中氢碳比高,大量的氢气不能被充分利用。煤气经变换、脱碳后作为新鲜气生产甲醇,气体中氢碳比偏低。转化气与脱碳气混合,气体的氢碳比得到调节。甲醇生产中,调整两种气体比例,使新鲜气组成达到最佳。甲醇合成的弛放气中氢气含量很高,利用膜分离或变压吸附技术对弛放气进行回收以达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16.
对管线内天然气放空时间及放空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管道内的天然气进行放空或卸压时所用时间及放空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得出相关公式,为今后的生产调度决策、气量调峰、合理组织事故抢修等工作,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气井产能、气田稳产特征和气区开采潜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气田开发特点和国内外开发实践,对气田平均产能评价方法、开发速度与稳产的关系以及气区开采潜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开发评价、开发建设及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达到高效开发和稳定供气的目的。分析评价了国内外常用的6种气井产能评价方法,指出了其适用条件。利用中国、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部分开发历史较长的气田开发实例分析了开发速度与稳产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裂缝系统稳产情况最好,而土库曼斯坦气田稳产关系最差。利用俄罗斯已枯竭老气区、正在开发的大型主力气区以及中国四川开采历史较长气区的开发实例,对气区开采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认为在预测气田(或气区)的开发潜力、稳定供气水平和年限时,要全面评价、预计尚未探明储量的规模、质量、投产时间、投产顺序以及储量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降低开发决策的风险,提高中、长期开发规划的科学性。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18.
热解气相色谱技术识别真假油气显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目前使用的27种钻井液添加剂检测分析,得出不同添加剂的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特征.针对15种对岩屑影响较大的添加剂热蒸发烃、热解烃色谱曲线特征分析研究,得出了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的方法.该方法在现场可快速、准确地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对指导现场快速发现油气显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效气锚防气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气锚将重力式分离和离心式分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属综合式气体分离装置,它能使含溶解气的油通过气锚时,产生搅拌、转向和速度突然增加等效果,有助于游离气的析出,实现油气的高效分离,从根本上解决了气体对泵的影响。现场35口井使用表明,高效气锚分离效果理想,能有效地提高泵效,平均泵效由原来的25.9%提高到37.2%。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Shale gas is essentially non-traditional natural gas (NG). Shale gas can be considered an unusual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Shale gas production is a method of obtaining the NG trapped between deep underground rocks. Shale gas production is not economical, except for horizontal drilling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methods. Advanced analysis of shale gaseous samples can be done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other modern testing methods. The Orsat apparatus includes three absorption pipettes containing chemical solutions that absorb gases. Absorbents are a 33% by weight aqueous solution of potassium hydroxide (KOH) for carbon dioxide (CO2), alkali pyrogallol for oxygen (O2) and ammoniacal cuprous for carbon monoxide (CO) measurement. Oxygen is absorbed in alkaline pyrogallol or in a chromous solution. Shale gas can be analyzed best gas chromatographically. The capillary column can be separated from all the hydrocarbons and their isomers by alumina, which is used as a stationary phase in the gas chromatographic column, because alumina is highly selective for hydrocarbons. Silica is a specific adsorbent that exhibits greater applicability for hydrocarbons. The chemical contents of shale ga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NG. The processing, transfer and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shale gas are assumed to be similar to the conventional 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