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内镜联合微创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鸣放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25-726
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是胆道外科常见病,病情复杂,治疗方式多样。随着微创技术(内镜、腹腔镜)的发展,对于该病的治疗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微创治疗理念逐渐为胆道外科医生所接受。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十二指肠镜技术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使绝大多数单纯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通过微创手段治愈。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规则性肝切除术仍是获得最好疗效的手术方式…,随着腹腔镜肝切除逐渐在临床应用,也体现出明显的微创优势^[2]。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内镜、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外科治疗方式受到微创技术冲击。胆道外科的常见病-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相关微创治疗理念逐渐为胆道外科医师所接受[1]。  相似文献   

3.
自1991年Phillips[1]首次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技术的成熟,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念逐渐为胆道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胆道疾病的诊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策略趋向多元化.面对多种微创治疗方法,选择哪种合适的治疗方式往往困惑着临床医生.本文就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胆石症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按结石的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两大类,随着生活及卫生水平的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而肝外胆管结石的发生升高,以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升高为主。随着内镜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微创理念已经成为治疗胆石症的"主流",该趋势不仅指导着胆道外科医生的技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得胆道外科医生在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病人时拥有更多的术式选择.目前,微创观念已经为广大的外科医生所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规范地、合理地应用微创技术,仍需改进.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尚存的一些争议性问题,并以经腹腔镜月旦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经腹腔镜肝切除术为例介绍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胆道外科疾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结石、感染、先天性解剖畸形、肿瘤和损伤等,诊断与治疗均有诸多复杂性.1882年,德国Langenbuch施行第1例胆囊切除术[1],经过百余年的实践,肝内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癌等传统疑难复杂胆道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1987年法国Mouret施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eholecystectomy,LC)以来[2],胆道外科在微创理念指导下,诊治手段与途径均有极大的丰富,治疗效果更加确切,逐渐形成了以腹腔镜、内镜、胆道镜和介入技术为代表的四大微创技术.胆道外科微创理念与技能的迅速发展,使传统胆道外科的诊治观念与治疗模式均面临着更新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肝外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外科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肝外胆管结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胆管结石患者进食油脂食物或改变体位后,因结石在胆管内向下移动会刺激胆管发生痉挛,导致胆汁发生阻塞形成胆绞痛~([1])。目前针对肝外胆管结石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康复慢,随着微创外科的飞速发展及内镜、腹腔镜等器械的应用,微创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多,而胆管结石手术一直被认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及液电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30例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经胆囊管残端、胆总管切开及术后经"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下取石、液电脉冲碎石的临床资料。结果:346例一次性取净胆总管内结石,占47.4%;31例一次性取净左、右肝内胆管结石,占19.5%。术后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液电碎石治疗后全部治愈。术后胆漏3例,出血17例,无死亡病例及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液电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符合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原则,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操作技术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微创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进展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1987年Mouret完成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至今,LC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1991年Phillip首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获得成功后,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念逐渐为肝胆外科医生所接受。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使胆道疾病的诊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肝外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目前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已逐渐取代传统手术,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单独或联合使用等微创治疗技术以创伤小、康复快、残石率低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肝外胆管结石。近年开展的3D腹腔镜、机器人手术、消化内镜下SpyGlass系统取石等更使得肝外胆管系统结石的微创治疗充满了无限暇想。本文现就肝外胆管系统结石微创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开腹胆总管探查并放置T管引流是国内外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常用术式.而微创外科的发展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提供了多种途径.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并在胆总管中置入专利的"胆道支撑内引流管",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后应用胃镜将内引流管拔除的方法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满意.现将该术式与常规开腹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关资料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解决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几个问题,推广应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这 项微创技术。方法 自1997年7月~2003年9月共收治265例肝外或肝外、肝内胆管并存结石,均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胆道镜手术中取石。术后胆道镜取石,或术中胆道一期缝合。 结果 26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在术中或术后完全取净结石,无结石残留,随访3个月~6年,2例 于术后1年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达到微创目的,避免传统剖腹手术给患 者带来的创伤,缩短住院及治疗时间。这种微创手术方法应作为胆管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的121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缝合组(n=63)与T管引流组(n=58)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瘘发生率、胆总管狭窄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一期缝合组发生胆瘘3例,T管引流组发生1例。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胆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管引流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长(P=0.000)。术后所有患者获访4-3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复发、胆总管狭窄及死亡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而有效,并且避免了术后T管的护理,有望成为处理肝外胆管结石的主流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内镜、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多次开腹手术。方法 自1992年3月至2004年5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扩张导管、球囊、支架、T管、液电碎石等技术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45例。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尤其是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及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及结合胆管镜行肝胆管探查碎石取石术、导管扩张术、肝门部胆管整形修复术、支架内引流术和T管外引流术。术后行胆管镜和(或)十二指肠镜继续治疗残余结石或胆管狭窄。结果 45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期内未再施行开腹手术。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内镜、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具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微创胆道外科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外科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多发病 ,大约占普外科住院病人的 13%~ 15 % ,在非专科医院的肝胆外科 ,胆道疾病大约占 80 %左右。由于胆道疾病谱的重大变化 ,胆道解剖学结构的特点和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 ,使胆道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成为众多微创外科领域中的典型。一、微创胆道外科的现状(一 )胆道外科疾病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单纯性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混合性结石和胆道蛔虫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由胆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相应减少 ;单纯性胆囊结石和息肉样病变明显增多 ;胆源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6.
胆道外科疾病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外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胆道系统固有的特点及胆道外科疾病治疗上难易程度的不同,发展是不平衡的。微创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给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疗效;而对另一些胆道外科疾病,如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癌等的治疗仍然存在重重困难,并曾经一度让人失望,但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等,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我院自1992年6月至2008年4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共68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同顾性评估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一次麻醉序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BP)的可行性.方法总结112例肝外胆管结石(其中23例ABP)治疗经验,对术式选择、操作要点、胆漏防治、注意事项等做分析.结果102例成功,10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16例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LCTD),18例ERCP+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22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未完成或禁忌,继续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46例鼻胆管引流(ENBD)+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内镜治疗时间平均35 min,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10 min,术后住院平均6.5 d.无手术死亡,ERCP和EST并发症9例,其中6例急性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乳头部出血,1例十二指肠穿孔.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11例,腹腔引流治愈.拔T管后胆漏2例,再次腹腔镜下置管引流治愈.随访1~3年,B超或MRCP检查无胆管狭窄;胆总管残石和再发结石各3例,EST取石治愈.结论一次麻醉"三镜"序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和ABP,手术环节衔接更为合理,无内镜治疗的恐惧感,能从严掌握EST适应证和减少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成功率等.一旦遇有解剖不清、出血、结石未取净或胆管狭窄等,及时改变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镜(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方法 6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接受内镜的微创联合治疗.结果 64例全部治愈.无胆漏、腹腔出血、结石残留、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熟练掌握内镜及腔镜微创技术,把握好各种方法的适应证,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肝胆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为肝胆管结石的高残余结石率和高复发率、高再手术率,如何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肝胆管结石的治愈率是目前肝胆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须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当肝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完全控制后须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抗感染及胆道引流是急性胆道感染早期治疗手段。其中胆道引流方式主要有内镜下胆道引流、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和外科手术。待炎症完全控制、全身情况好转后实施根治性手术。其中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及胆管恶变;胆道狭窄修复重建可有效处理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胆总管下段狭窄或松弛。微创治疗技术在复杂型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具有特定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