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新通信》2011,(19):94
"不刷卡、刷手机"的手机支付时代越走越近,数以千亿计的市场容量也吸引着整条产业链的目光。首款NFC-SD银联标准手机金融产品日前公布,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正逐渐向手机终端转移,作为国内主要的手机支付标准提供商,银联试点产品的推出将大大推进手机支付规模推广的脚  相似文献   

2.
文摘     
《数字通信》2011,(5):15-15
手机支付时代渐行渐近业内分享千亿市场盛宴 “不刷卡、刷手机”的手机支付时代越走越近,数以千亿计的市场容量也吸引着整条产业链的目光。首款NFC—SD银联标准手机金融产品日前公布,受此影响,9月21日Wind移动支付指数大涨3.31%。分析人士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正逐渐向手机终端转移,作为国内主要的手机支付标准提供商,银联试点产品的推出将大大推进手机支付规模推广的脚步。  相似文献   

3.
蓝齐 《IT时代周刊》2013,(16):46-47
在移动支付领域,运营商、银行自恃渠道优势早已磨刀霍霍,支付宝、财付通及快钱、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在跑马圈地,在此背景下,市场留给银联的空间还有多少为在移动支付领域圈得更多地盘,银联再出新招。7月18日,中国银联在京东商城首发一款手机刷卡器"卡乐付",这是一个将智能终端与银行卡相连接的移动支付硬件产品,售价188元。依据中国银联方面的介绍,"卡乐付"相当于一个便携式POS机。在使用时,需要先在手机上安装指定的客户  相似文献   

4.
车力军 《电信技术》2013,(11):67-69
通过对手机支付国内外业务现状的调研,指出业务发展的可喜局面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移动支付如何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手机支付市场将在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共赢的运作思路中,服务于更多的大众群体,开创广阔的蓝海市场.  相似文献   

5.
8月31日,央行网站公布了第二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名单,卫士通公司旗下的成都摩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取得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手机支付)全国范围的业务许可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据通信》2011,(19):94-94
“不刷卡、刷手机”的手机支付时代越走越近,数以千亿计的市场容量也吸引着整条产业链的目光。首款NFC—SD银联标准手机金融产品日前公布,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正逐渐向手机终端转移,作为国内主要的手机支付标准提供商,银联试点产品的推出将大大推进手机支付规模推广的脚步。除了银联和银行之外,相关智能卡开发企业也将从中分享收益。  相似文献   

7.
崔乐 《电信技术》2009,(12):58-61
1手机支付的概念 手机支付就是用户利用手机进行的支付行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手机支付方式,按具体实现方式大致可分为5种:一是移动业务代收费,二是手机、银行卡捆绑缴费、支付,三是手机上网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四是手机钱包在线小额支付,五是基于RFID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于机非接触现场支付。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支付手段的电子化以及移动化成为发展的必然,面对我国众多的移动用户,以及完善的移动网络,已经构建成庞大的移动支付用户基础。就移动支付系统发展的现状来看,受手机支付标准混乱影响,再加上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银行机构等之间的割据混战,使得移动支付系统开发紧张缓慢,并且已经进入了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对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品的发展,对我国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最适合我国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该合作模式将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促进价值链的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0.
阿呆 《通讯世界》2012,(12):48-52
无论是运营商、金融行业还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其在移动支付的动作频频,且推出了更多业务和应用,中国的移动支付看似迎来了突破的拐点……前一段时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几乎同时在移动支付方面宣布重大举措。中国移动下属的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与国航展开手机支付合作;并于一年一度的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开放NFC手机卡空间。中国联通则联合招商银行、东方航空  相似文献   

11.
RFID技术在手机支付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施涛 《电子测试》2009,(6):49-52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支付作为第三方电子支付手段的市场空间正在迅速扩大。RFID技术作为手机支付的核心,本文简述了移动手机支付的基本概念,RFID的工作原理,功能及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分析了RFID技术在手机支付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制约因素,并针对RFID技术在手机支付发展领域的广阔前景,从加强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完善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健全手机支付信用体系及协调手机支付产业链等方面提出相关方法建议来促进手机支付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雨  刘瑾 《中国新通信》2011,(20):16-17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随着智能手机3G网络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移动手机支付市场爆炸性的增长一触即发,"刷手机"时代已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通信》2009,(8):80-81
2009年4月初,中国移动与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达成合作,进一步推进实施3G时代的手机支付战略。4月8日,湖南移动透露,湖南移动建设和运营的全网手机支付平台5月份将上线。手机支付的春天正款款而来,那么手机支付市场应用前景到底如何?手机支付离“井喷”式的规模应用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4.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12,(45):18-19
随着近日运营商、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各种动作的密集推出,移动支付在我国告别了持续多年的不温不火状态,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接近2012年年底,关于移动支付的新闻频频见诸于媒体。例如,中国移动宣布将于2013年2月在12个省份推出NFC移动支付业务,中国联通的首个手机支付产品近日正式上线,此外,还有招商银行联合HTC推出"电子钱包",支付宝启动用支付宝付打车款的服务等。种种迹象表明,在经历了数年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移动互联的各个成果已经走进了终端消费者的生活,而这其中,手机支付作为O2O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已经涌现出例如支付宝快捷支付、微信客户端支付等各种APP,能够使用户在移动场景较为便捷地与银行系统发生联系,快捷支付并享受线下服务。但手机支付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用户隐私等方面新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究在互联网第三方手机支付强势崛起的今日,我国运营商可能采取的各种支付手段的优缺点,来研究我国移动运营商开展手机支付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日前有媒体报道,5月初,中移动将在上海展开用户招募,年内大规模推手机支付,意在"让用户去麦当劳买汉堡不用带零钱".未来中移动用户只需携带更换了新型SIM卡的手机,就可在麦当劳、星巴克、地铁站实现手机支付,甚至还扩展到其他餐饮场所.而中联通则采用了与第三方联合研发,推定制的刷公交卡手机,其方法是在手机内部植入NFC芯片,使用户在乘公交车、轨道交通、出租车时,直接月手机刷卡扣费.  相似文献   

17.
3G时代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慧峰 《移动通信》2009,33(13):76-79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的快速增长使得移动支付业务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章介绍了移动支付的概念、流程及其产业链的构成,通过对当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环境的分析,提出了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合作为基础,以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协助为推动力的移动支付产业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电信技术》2011,(10):26-26
近年来,浪潮以“业务为主、内容为王、技术辅助”建设思路为主。一直致力于推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便捷性、优惠性的期待,降低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与各类商户、代理商、公共事业单位的合作门槛,浪潮打造了以手机支付支撑平台建设为核心,服务于广大移动电子商务群体的新一代浪潮手机支付综合解决方案,构建了业界领先的安全交易平台,实现了覆盖客户、平台、银行、认证机构的全方位安全保障,确立了浪潮在远程手机支付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电信科学》2011,27(10):63-63
浪潮从2007年开始,以"业务为主、内容为王、技术辅助"建设思路为主,一直致力于推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便捷性、优惠性的期待,降低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与各类商户、代理商、公共事业单位的合作门槛,浪潮打造了以手机支付支撑平台建设为核心,服务于广大移动电子商务群体的新一代浪  相似文献   

20.
《数字通信世界》2013,(2):42-42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的普及发展,消费者已经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还款、还贷、查询、转账汇款这些以往在银行才能实现的功能,在移动支付领域,以拉卡拉为代表的手机刷卡器为用户提供了绝好的解决方案:不用到银行排队,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宅”在家就能完成各项ATM可以提供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