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手术前后呼吸道严密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及重症肌无力危象等。术后给予生命体征严密监护,术后MG危象并发症的严密监测与护理及其他针对术后并发症的专业性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手术患者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方法,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加强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后的专业化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2000-12~2006-12共手术治疗4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病人,20例术后发生危象,均抢救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切除胸腺瘤治疗各型重症肌无力(MG)46例,病理证实胸腺瘤15例,恶性胸腺瘤31例,伴异位胸腺增生1例。术后52.2%的病例发生了MG危象,其危象见于Ⅱ_B和Ⅲ型病例。10.9%的病例在院死亡。术后讨39例病人进行了6个月~12年的随访,症状缓解33.3%,改善20.5%,无变化2.6%,与本病有关的死亡者为38.5%,MG合并胸腺瘤病例术后MG危象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和离院后死亡率亦较高。近年来对病情危重病例胸腺瘤切除早期行气管切开,酌情辅助呼吸,是预防和治疗MG危象的重要方法,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3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是否发生肌无力危象,分为发生危象组和未发生危象组,分析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发生肌无力危象12例(19.0%)(发生危象组),未发生肌无力危象51例(81.0%)(未发生危象组)。与发生危象组比较,未发生危象组Osserman分型、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sserman分型(Ⅱb+Ⅲ型)、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100 ml)以及病理类型(侵袭性胸腺瘤)是肌无力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257,95%CI:7.953~383.909,P=0.000;OR=105.243,95%CI:8.570~1292.357,P=0.000;OR=14.008,95%CI:2.597~75.559,P=0.002;OR=18.552,95%CI:4.368~78.789,P=0.000)。结论 Osserman分型Ⅱb+Ⅲ型、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100 ml以及侵袭性胸腺瘤是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肌无力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充分的术前评估准备、减少术中出血及缩短手术时间有助减少肌无力危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 (MG)合并胸腺瘤患者胸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按Masaoka分期将 2 6例MG合并胸腺瘤者分为Ⅰ期 6例 ,Ⅱ期 13例 ,Ⅲ期 6例 ,Ⅳ期 1例。全部行胸腺切除术。结果 :术后 4例发生危象。随访 2年 ,19例 ( 73 1% )的患者术后病情明显改善 ;7例 ( 2 6 9% )没有变化或者疗效差。结论 :MG合并胸腺瘤的患者应早期适时进行胸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03—2015-10收治的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激素治疗、胸腺切除与否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重症肌无力危象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 MG危象组平均年龄(33.4±10.5)岁,显著低于MG非危象组的(38.8±1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危象组激素治疗、合并感染、胸腺切除史比例分别为85.7%、57.1%、54.8%,显著高于MG非危象组的56.9%、12.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激素治疗、合并感染及胸腺切除史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激素治疗、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危险因素,需规范激素治疗,积极预防感染及严格筛选胸腺切除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23例,全组完全切除率82.6%,临床Ⅰ、Ⅱ期完全切除率100%,Ⅲ期完全切除率63.6%。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中AB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比例较低,分别为8.7%和4.3%,B1和B3型胸腺瘤的比例则相对较大,均为26.1%。术后控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率为89.5%,胸腺瘤复发或转移率仅5.3%。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胸腺及周围脂肪切除术能有效控制重症肌无力症状。胸腺瘤都有外侵可能,重症肌无力患者一旦发现合并胸腺瘤,若病情允许,均需尽早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合并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腺瘤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和重症肌无力(MG)之间关系。方法 分析1986-1996年88例经手术证实为胸腺瘤患者,其中28例术前合并MG,分析这28例患者胸腺瘤病理分型、病理分期与MG发生年龄、性别、Osserman临床分型及术后MG缓解加重关系特点。结果 发现胸腺瘤伴有MG28例(31.8%)。其中男18例占64.3%;女10例占35.7%;发病年龄以40-59岁高高峰期,共20例,占71.4%;病理分型证实上皮细胞型胸腺瘤MG发病率高,且临床症状重,以Osserman临床分型Ⅱa,Ⅱb型为主,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其次为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胸腺瘤,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术后MG症状缓解后再加重多于混合型胸腺瘤,症状加重多见为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胸腺瘤,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术后MG症状缓解后再加重比率高。结论 胸腺瘤伴MG患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以40-59岁为主,以上皮细胞型为主,Masaoka病理分期为Ⅱ、Ⅲ期胸腺瘤MG临床症状重,且术后MG症状缓解后易再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柠檬酸提取物抗体(CAE-Ab)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nAchR-Ab)测定对临床早期诊断伴发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价值,与改良Osserman分型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例伴发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血清CAE-Ab、nAchR-Ab.结果 CAE-Ab阳性率75%,nAchR-Ab阳性率60%,大多在Ⅱa型与Ⅱb型患者.上皮细胞为主型4例中Ⅱb型3例、CAE-Ab均阳性,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1例死亡.结论 CAE-Ab及nAchR-Ab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 MG患者伴发胸腺瘤的筛选检查;术后病理分型可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胸腺瘤病理分型与重症肌无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腺瘤最新WHO病理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发生率、其他病理分型及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974-2000年105例因胸腺瘤行胸腺切除的患者,分别应用胸腺瘤的传统病理分类法、Levine-Rosai分类法及最新WHO分型标准对胸腺瘤进行分类,并在MG发生率及手术预后等方面分析比较。结果 (1)WHO病理分型A型+AB型良性病例较多,B型恶性病例较多,体现出A型及AB型胸腺瘤良性的特点。(2)B3型较A型及AB型易合并MG(P<0.05),C型13例均未合并MG。B3型胸腺瘤合并MG的手术危象发生率比A型+AB型组、B1+B2型组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3)Masaoka分期的良、恶性程度与手术危象明显相关(P<0.05)。手术危象主要集中在Ⅱb型及Ⅲ型中(P<0.001)。结论 胸腺瘤最新WHO病理分型对于区别良、恶性肿瘤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结合Masaoka病理分期对提示术后危象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