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云南省内傣族聚集地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为主要调研地区.选择自然、文化和技术为三个切入点.对该地区近20年的现代建筑进行分段归纳总结.研究特定地区的现代建筑与地区整体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索特定地区“现代建筑地方化”的方法与道路。  相似文献   

2.
罗素娜 《华中建筑》2006,24(7):130-132
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岭南建筑”的美在于与自然融为一体、以人为本、充分展现岭南人文品格,适应岭南地域和文化。  相似文献   

3.
这篇论文从深层次挖掘,阐述了中国建筑文化圈中的易学架构。文章根据“形而上者为之道,形成下者为之器”的易学哲理,论证了“道”,“形”、“器”,三个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推出由八卦演绎出的建筑文化抽象符号。又从“风水文化”中找出影响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的导源仍在易学架构之中。  相似文献   

4.
浙江传统建筑的"水"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浙江传统文化特色之一的“水文化”作为切入点,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水文化”对浙江传统建筑的影响,并对此影响下的浙江传统建筑符号与特征做了详尽的阐述和归纳,为浙江建筑文化的后续研究做些探索与铺垫。  相似文献   

5.
王铎 《华中建筑》1992,10(4):10-11
要创造民族的时代建筑文化,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而且要认真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百花齐放”以繁荣我国的建筑创作。中国的时代建筑要积极发展地方建筑流派,体现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神韵。  相似文献   

6.
梅青  四维 《中外建筑》1998,(2):19-20
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建筑文化与人类其他门类文化一样有极强的渗透性。 中国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南京条约》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作为外来建筑文化与闽南建筑文化交汇点之一的鼓浪屿,其建筑展示了一个西方建筑文化在中国由被排斥、否定,到被模仿、合成直至消化吸收、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这样一个过程,向人们揭示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互动到交融的历史。 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览地”之称。有闽南固有风格,  相似文献   

7.
以迪庆藏族传统民居为例 ,提出了发展地区主义建筑必须从传统民居中找寻其“自然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论点。  相似文献   

8.
俞澜 《山西建筑》2005,31(17):31-32
阐述了行为建筑之“行为”、功能,从地域符号共性、符号的单纯性、符号的超越性等方面,介绍了行为建筑的诸多特性,指出行为建筑的概念为不同价值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了新的设计途径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9.
冯雁军 《建筑》1999,(8):32-32
“姓”,是表明家族的字,张三区别于李四的人类社会群体符号。而建筑的“姓”,则是借鉴人类冠名这一方法,在五彩缤纷的建筑群体中区别某种建筑特征、特色的尺度或标志、标识。人类文化开始后,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带有强烈乡土气息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建筑体系,成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化纪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源远流长的建筑史,每个历史时期无不留下了美仑美免的精彩乐章,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建筑精华所在——建筑群体“姓”别c如历经夏、商、周、泰发展融合的汉代建筑,初步…  相似文献   

10.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11.
佟彤 《四川建筑》2009,(Z1):133-134
阐述了将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体现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通过对错误和成功的实例研究,提出了应该提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并且将之抽象、转化成一种符号,与现代的建筑设计手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建筑文化之理论建构”是一个宏大的课题。该著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第31号专著,其所以殿后,因为“中国新建筑文化之理论建构”乃在于着眼和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传统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在人们热衷于求“大”、求“洋”、求“奇”的同时,传统民族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如何把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是当今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对文化的趋同性带来了建筑设计中“现代建筑”的泛滥,忽略了建筑的地域性民族性,本文试从彝族地区别墅和商场两种现代建筑类型设计,探讨新形式下民族地区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辉 《天津建设科技》2006,16(Z1):97-99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酝酿不同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当今社会的建筑文化随着社会发展及国际交流的频繁往往会发展成国际性建筑文化,建筑设计面临新的课题,国际性建筑文化也可吸收、但要避免盲目抄袭,要使之融合成新的地区与民族性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临夏地区回族民居受到地域性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适合所在地环境和居民审美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通过临夏回族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出回族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功能和装饰特色,结合民居的更新设计,探索临夏回族民居建筑文化符号提取、符号创新、符号应用的方法,实现民族建筑的现代化、地方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传统建筑不仅具有丰富唯美的元素和符号,还拥有深沉的哲学意蕴,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传统建筑不仅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内涵的参考素材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还能进一步凸显建筑设计的个性化特征,提升其艺术文化内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概括、提炼和精选,在保留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凸显地方特色,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彰显社会主义人文情怀,体现时代发展的新风貌。本期专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现代建筑如何传承传统建筑智慧进行阐述,展示其发展根脉和传承之光。  相似文献   

18.
蔡凌  邓毅  姜省 《华中建筑》2012,(8):169-172
不同民族建筑文化的互动是民族建筑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以贵州三门塘村多元建筑文化共存的现象为例,分析了清政府对黔东南地区进行区域开发、确立“当江”制度带来的社会变迁对建筑产生的影响,进而对文化传播中汉、侗建筑文化互动影响的形式和机制进行了阐述,反映了建筑文化的差异表象后面包含的区域历史与文化互动,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建筑文化变迁以及民族建筑文化多样性的深层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近代的相遇,使中国民族建筑产生了相应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新型作品,与此同时产生的对建筑“民族性”问题的探索延续至今。中国民族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初始冲突中产生的变化、发展隐含着方向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延续性,而建筑形式的变化实质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临夏市作为回汉混居地区,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大潮,传统建筑也慢慢被现代建筑所代替,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本文结合工程设计实例阐述了临夏地区的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发展,从各个方面讲述了现代建筑的优势,同时又对传统建筑独特的民族文化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