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对常见疾病进行了准确的五脏定位,为从疾病的五脏定位角度确认药物的归经奠定了理论基础。病机十九条内容广泛,是中医审机辨证的精髓,其突出特点是明确了疾病与五脏的相互关系。中医内科学中疾病按五脏分类的方法,也是根据病机十九条,只是还没有人对疾病脏腑归经与药物归经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如果在病机十九条脏腑定位和药物归经之间找到一个桥梁,那么这个桥梁也应该是解决疾病治疗的一个有效方案,这个桥梁应该就是归经。如果疾病脏腑归经与药物归经一致,就像找到治疗的靶点,疗效一定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归经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在古代医家对中医的理论基础不断充实完善下,归经理论逐渐细化开来,并趋于成熟,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内科学》中五脏系疾病即是根据疾病归经理论,按照五脏分类法,分为肺系、心系、脾系、肝系、肾系疾病。临床上,药物归经应与疾病归经保持一致,确定疾病的脏腑定位,然后选择相对应的药物来治疗疾病[1]。  相似文献   

3.
目前归经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处 :( 1)忽视药物归经是从疾病对药物治疗反应中总结出来的事实 ,所选动物全是健康动物 ,未选病老动物模型加以研究。( 2 )忽视有效成分归经与单味中药归经之间的差异。( 3)忽视现代医学解剖器官与中医脏腑的差异。 ( 4 )忽视动物器官与人体器官的差异。 ( 5)忽视药物所在部位浓度与效应关系的不同一位。 ( 6)忽视效应部分与归经的不统一。 ( 7)忽视药量与归经的关系。 ( 8)忽视给药途径与归经的关系。 ( 9)重视了药物对传统归经理论的证实 ,忽视了归经理论的创新。贾氏等提出“病态 -给药途径 -药量 -分布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中药药性五脏归经理论的总结奠定大样本数据挖掘的基础,并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五脏归经判定的理论线索。方法在对中药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基础上,选择《中华本草》所载8980味中药的五脏归经数据及关联的药物功能索引数据作为数据集,采用IBMSPSS Clementine 14.1数据挖掘平台,选择Apriori模型挖掘分类关联规则,设置规则前件最小支持度阈值为0.1%,最小置信度阈值为60%。结果共挖掘出涉及五脏归经的分类关联规则32条。结论①具有重镇安神、发散风热&明目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肝经;②具有重镇安神、补气&安神等功能的中药多归心经;③具有补脾胃&补气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脾经;④具有润肺化痰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肺经;⑤具有补肾阳&补血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肾经。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药归经和受体学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药归经理论的渊源甚长,到金元时代逐渐成熟。归经的归,主要是指药物作用所及或药物效应的定向、定位;归经的经则不是单纯经络、经脉之意,而是以经络、脏腑、脏象等  相似文献   

6.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作用点或靶器官。藏象经络学说是药物归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用药的基本原则。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现代研究认为归经与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受体学说、中药微量元素、中药药理等均有密切关系。今后中药归经研究,除要加强理论研究外,还应结合现代高科技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归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方法,对144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中药中寒温性药物、苦辛甘味药物、归肝肺经药物居多,有肝毒性中药也有这种趋势,肝毒性中药与一般中药在四气五味归经方面分布趋势大致相同。结论:提示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归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因此研究归经理论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目前,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主要有药物有效成分代谢分布测定法、微量元素分析法、药效分析法、环核苷酸测定法及相关受体分析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但都不能充分解释归经的本质.笔者认为,归经本质的研究应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同步进行,方能更深刻地揭示归经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历代医家多年遣方用药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的结果。其中,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是归经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是归经理论创立的重要依据。这种研究中药归经的学术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均占重要地位,至今仍是人们学习研究归经理论的出发点。经中医文献研究,认为秦汉时期是中药归经理论的萌芽阶段,唐宋时期是中药归经理论的承上启下阶段,金元时期是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阶段,明清时期是中药归经理论的成熟阶段,近现代是中药归经理论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五味入五脏是指中药中的辛味药,甘味药、酸味药,苦味药,咸昧药分别依次归属于肺、脾,肝、心、肾五脏。《内经》一书中称五味所入,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就提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后来形成药物归经说的理论依据之一。按归经理论,五味入五脏是表明辛对肺、甘对脾、酸对肝、苦对心、咸对肾分别有特定的选择性作用,既是药性理论,在众多的药物中应有普遍性,对学习和临证应用药物当有规律可循,应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归经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也就是对药物作用部位及作用范围的概括。如桔梗、杏仁治胸闷、喘咳,归肺经;黄连、栀子清心火归心经。因此,将各药对脏腑、经络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进行系统的归纳,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就形成了归经理论。这是中药的基本理论,也是中药特有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药归经的概念、源流、依据和意义,对归经的现代研究加以总结和阐述,首次以各脏器组织中cAMP、cGMP水平的变化为指标研究归经问题。实验结果表明:cAMP、cGMP浓度及cAMPcGMP值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对某脏器组织的选择性作用;cAMP、cGMP浓度及其比值有显著变化之相关脏器,与各药归经的关系密切。通过对现有研究归经的实验方法的综合分析比较.认为本法符合中医中药理论特色,有助于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阴阳五行学说,探讨依据药物外部之表象归属药物之性能,基于五脏的生理特点确定五味对五脏之补泻,根据药物四气五味判别其作用趋势,以五行相生、相属关系研究药物归经规律,阐释了中药药性理论的建立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归经意义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经意义琐谈聂晶(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中药归经理论指导意义祖国医学根据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了归经理论。它源于《内经》,成于金元时代,再经后人的不断补充和发展,至今归经理论已成为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116-119
目的总结归经于脾胃的中药,为临床用药提供基础,并探讨归经理论与精准医学靶向治疗理念之间的联系,为二者之间的机制研究提供方向。方法通过分析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中所收录的中药,对不同归经的中药进行统计和分类。结果共474味中药,检出12类不同归经,由高到低频次分别是肝、肺、胃、脾、肾、心、大肠、膀胱、胆、小肠、心包、三焦。归脾经的中药以化湿药、消食药、温里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归胃经的中药以化湿药、消食药、驱虫药、温里药、理气药为主。结论脾胃病的治疗,尤其是湿阻、食积、虚寒、气滞证时应以归脾胃经的药物为主,有利于提高中药的靶向作用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的现状,剖析其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提出建立中药药理数据库和中药性能数据库来研究中药归经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认为用中药药理作为工具研究以归经为核心的中药性能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经方的药物归经统计,肺系疾病治疗药物归经分析,辨病归经选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提出疾病归经与中药归经相结合能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有关文献中中药的消化系统毒性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方法 ,对 12 2种具有消化系统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消化系统毒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消化系统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四气属性中寒、热两类药物 ;五味属性中苦、甘、辛三类药物 ;归经属性中归肝、脾、肺、胃四经的药和有效成分中含生物碱类及甙类成分的药物方面。结论 :中药药性理论及有效成份与其消化系统毒性之间有一定关系 ,应用文献统计归类分析的方法 ,分析研究已有资料中中药毒性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药归经在临床上的运用李云(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14000)主题词归经;中药性味;中药五味归经,是指药物对于人体某部位的特殊作用。正确选用归经,可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中药都具有辛、苦、甘、酸。咸五味,分别对五脏有亲和作用,如辛入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