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文章首先对机组低压外缸的结构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低压外缸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低压外缸的变形、静刚度、固有频率以及动刚度,以确保该低压外缸的刚性与振动特性满足设计要求。机组实际投运后低压外缸振动指标优良,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好吻合。所以低压缸结构设计中数值分析作为重要的仿真手段能确保汽缸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节能》2019,(12):53-54
北仑600 MW机组汽轮机低压外缸进行结构优化,增加端壁处撑板以提高局部刚性。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低压外缸结构优化前后的强度、刚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结构优化后低压外缸结构的固有频率、轴承座的动刚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低压外缸轴承座的动刚度满足要求。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表明改造后低压外缸振动水平降低,低压外缸刚性有效增强。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350MW机组低压外缸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低压外缸-轴承箱结构的固有频率,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使结构的固有频率避开转频的±10%,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使机组可以长期稳定安全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张立建  汤先钊 《热力透平》2010,39(2):101-103
针对空冷200MW机组高中压缸的设计难点,详细介绍了其结构开发过程,并以有限元分析为主要分析手段,对该机组高中压缸设计开发中的主要课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中包括:强度计算、刚度分析及优化,以及密封考核,从而确保该机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高真空条件下,大型汽轮机组容易出现低压外缸变形引起动静碰磨导致的振动问题,现场采取的降低真空措施会影响机组的经济性。因此,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某型600MW机组低压外缸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额定背压和极端背压下汽缸的变形量。提出了低压外缸内外部的加固方案,并建立低压外缸加固后的有限元模型,求解了加固后极端背压下外缸的变形量。计算结果表明,加固效果显著。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某型600MW机组,实践结果表明:低压外缸经过内外部加固后,在高真空条件下不再出现低压转子碰磨导致的振动问题。对加固后低压外缸的固有频率进行了实际测量,确保可避开共振频率,证明了加固后不会引起汽缸共振。此措施兼顾到高真空条件下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高真空条件下因低压缸变形而导致振动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600MW超临界汽轮机低压外缸的变形计算过程,并在对初步设计方案计算结果深入分析后,时内部支撑钢架进行多个优化设计方案的对比,最终获得内部铜架的最优设计方案,使低压外缸的变形大大降低,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汽轮机低压缸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某原型600MW机组、改进600MW机组汽轮机低压缸计算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不同类型机组低压缸刚度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空冷汽轮机背压和排汽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运行特点,指出了末级叶片变工况问题、低压内缸严重变形以及低压轴承箱变形导致轴承标高不断变化等关键难点。根据多年来空冷汽轮机的设计实践,提出了高阻尼结构末级长叶片、落地式低压缸和落地式轴承等设计技术,设计制造了空冷汽轮机,圆满解决了以上难题,在实际运行中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在成功开发的3000 r/min大型4F-600 MW空冷汽轮机的基础上,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日立公司合作,开发出应用于新一代3000 r/min大型2F-600 MW空冷汽轮机新型863末级叶片;该叶片首次应用于大唐国际宁夏大坝电厂,低压缸数量由2个减少为1个,提高了机组经济性,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并可推广应用于3000 r/min超大型4F-1000 MW空冷汽轮机。文章介绍了它的开发设计特点和实际运行业绩验证结果 。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空冷600MW汽轮机两个低压缸计算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改进后的低压缸刚性优于方案设计的低压缸刚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下简称:STC)设计开发的新型600MW二缸二排汽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结构特点,通过叙述说明,与三缸机组相比,机组轴向长度缩短近8m,降低了建设投资成本;同时运转层标高仍可为13.7m,与三缸机组相同;机组使用了配合单低压缸的空冷末级长叶片,还使用了低压内缸落地支撑的方式。由此证明,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使本机组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柳平  周惠莲 《热力透平》2008,37(2):87-89
对空冷汽轮机的特点进行简单扼要的介绍,着重分析空冷135MW机组低压部分设计开发的思路和理念.通过对空冷机组低压部分的设计,总结出空冷机组与常规湿冷机组在低压部分的几大区别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容量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佩璋 《热力透平》2008,37(2):82-86
论述了玉环电厂首台国产已投运的1000MW超超临界湿冷汽轮机所取得优异业绩、空冷汽轮机铭牌功率的定义、空冷机组的分类,以及描述了末级空冷叶片的特点.介绍了超临界600MW空冷汽轮机二缸二排汽的新机型和以上汽为代表的先进的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技术,最后阐明我国空冷汽轮机的发展进程与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空冷50MW机组低压缸变工况三维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道 《热力透平》2007,36(1):53-56
介绍了采用Numeca的Fine/Turbo软件对某空冷50MW机组低压缸末三级进行了变工况三维粘性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背压条件对机组低压缸性能的影响。详细分析各工况下的三维流场信息,结果显示背压变化对末级的影响比较大,在高背压、小容积流量工况下,在末级动叶中部出现较大的分离区。通过分析研究低压缸全工况三维流场,可深入了解透平内部流动机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空冷机组设计。  相似文献   

15.
6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落地轴承箱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空冷600MW汽轮机落地轴承箱计算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轴承座的刚度,分析轴承座的刚性,确保机组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针对330MW亚临界直接空冷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建立了实时运行工况的热耗率和冷端损失的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负荷、环境温度和背压等因素对机组效率、乏汽湿度和凝汽器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时热耗率模型能较好地适用于空冷机组的性能分析。冷端损失能量占总输入能量的52.8%,占总损耗能量的87.2%。从长期稳定运行的趋势来看,在滑压变负荷运行模式下低压缸排汽湿度随主蒸汽压力增加而单调增大。在某些工况下,乏汽湿度大于15%,可能会引起叶片水蚀,降低末级叶片寿命。由于直接空冷凝汽器表面换热系数随负荷波动较小,直接空冷凝汽器的传热端差和平均换热温差均随负荷增加而单调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空冷机组的热耗率实时定量分析、冷端运行优化和乏汽湿度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东汽第八代300MW汽轮机高中压外缸以及高压内缸的结构设计入手,分析了汽缸变形的规律及原因,讨论了第八代300MW机组高压中压汽缸的主要设计要点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中,主要对汽缸的强度、刚度和密封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指出,改进后的汽缸结构及合理的运行方式,将减小汽缸变形,增加机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亚临界300MW汽轮机高中压内缸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通过对内缸的温度场及热应力分析,为研究分析空冷机组及超临界机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保新设计的330 MW空冷汽轮机低压末级712 mm动叶片能够高效、安全和稳定的运行,分别从结构、气动、强度和振动方面对叶片进行优化设计。7年多机组实际的运行考验证明712 mm动叶片达到了预期设计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伯树  杨凯利  王洋  平路光 《热力透平》2011,40(3):212-214,224
采用全三维非线性热固耦合和流固耦合仿真技术,分析了第三代百万核电机组低压模块在运行工况时各部件的应力、位移以及螺栓载荷等参数。重点探讨低压模块的刚度和汽密性的设计问题。解决了以往我国汽轮机机组(如亚临界、超临界600MW机组)设计低压模块时无法综合考虑的众多影响汽密性的问题,如:低压静止各部件刚度、变形和温度引起的热变形以及连接螺栓合理分布等,避免了机组(如超临界600MW机组)低压模块动静碰磨和漏汽严重等事故的发生,极大提高了机组的燃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