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启迪儿童心灵、开发儿童智力的“金钥匙”,一堂音乐课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学效果的好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有目的地学,有方法地学,有创造性地学,使他们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真正“会学”。  相似文献   

2.
刘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184-184
传统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主线,大家唯有内心时时刻刻谨记着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才能促使一个大国的不断进步和壮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文化,让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不仅能体会到处在那个历史阶段某个阶层的人们当时的情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3.
赵传玉 《科技信息》2009,(23):I0313-I0313,I0295
从现代招贴设计中,我们能够看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印迹,一种物质与精神高度的统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招贴设计应当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样,没有国际化,也就不存在本土化。招贴是文化的产物,只有充分地展示民族本土文化才能丰富世界文化。现代招贴则更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在体现民族本土化的前提下,注入现代的、国际化的新的观念、新的精神,只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现代招贴设计不断地向前。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我们生活感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族文化的色彩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色彩”文化中,本文旨在通过色彩的文化内涵探讨翻译实践中有关文化信息传递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田仙枝 《科技资讯》2006,(32):247-248
“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中的两个基本原则,近年来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笔者从这种争论出发分析了“归化”与“异化”的区别与特点以及我们在教学中所碰到难题的解决。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归化”与“异化”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翻译才能搞得好。因此,在翻译中,过分地注重某一种原则势必走向极端,我们应该采取适度互补的原则以促进中英民族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一、指导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下面介绍几种自学方法:“多读”。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读”,主线也是“读”。对一篇课文,应提倡多读。叶老曾说,老师教语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须反复玩味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课文,就是由字词章节而通观全篇。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通过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反复诵读,才能得其要领,读懂读好。在教学实践中,一篇课文至少…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盲目地把“教书”放在了主导地位,认为“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知识”,教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就越好,说明老师水平就越高,学校也片面地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的好坏来直接衡量一个老师教学成绩的好坏,这样一味地强调了“教学”而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出现了个别学生学习成绩突出,而道德品质败坏等现象。笔者认为“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在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良好的品德培养,而只是各个学习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就“教书育人”笔者在多年的育人教学生活中有以下几点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一同商榷。  相似文献   

8.
史艳虹 《科技资讯》2006,(2):151-152
在这个讲究文化的时代里,我们对中国的CI设计要进行重新地思考。本文通过例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雕塑”、“国画”、“诗词”以及“书法”来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的特有观念.提出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神”、“境”“简”、“和”融会贯通,运用到现代的CI设计中,为我们的现代CI设计注入新的民族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唐宋元明清的各领风骚,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培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然而,在数学、英语、网络充斥的今天,“奥数获奖了吗?”“英语过几级了?”“今天上网了吗?”似乎已经成为今天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小学生可以熟练地做几何题,中学生可以和外国友人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谈,但当对方谈及中国历史时却哑口无言。有的学生使用电脑写文章,发表在博客或者网络日志上,可是连最基本的汉字都写不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有位著名特级教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未有。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孩子,如果一个人缺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明智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审视眼前的处境,就很有可能缺乏社会责任感。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们越发感受到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慢慢的流失,如何积极挖掘,有效保护和发展,如何加大文化资源的创新力度,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宁波风俗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风俗,是一个地区相沿积久成习的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在一个区域的具体表现。民族文化记忆铭刻在我们每位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中,并能代代相传。“民族文化记忆链的断裂,也就意味着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自我意识的丧失。”宁波的风俗记忆链也不应断裂。通过对习俗、神俗、礼俗、喜俗、居俗、乐俗、食俗、语俗八个方面的调查,论述宁波现存风俗情况,并从社区学院视角提出宣传保护研究宁波风俗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色彩是我们生活感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族文化的色彩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色彩”文化中。本文旨在通过色彩的文化内涵探讨翻译实践中有关文化信息传递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们平时让学生多读多看,希望他们博览群书、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从小就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但是有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这“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好,如何写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里,我以自己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杨建秋 《科技信息》2009,(29):I0292-I0292,I028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实践证明,民族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技工学校的学生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未来,不辱使命。近年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步走进课堂,创新教育在技工院校的发展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安全是在全球化语境和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被提出并日渐彰显其价值和紧迫性、日渐为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全球化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合理,维护民族性的底线在哪里。这正是文化交流与冲突、同一与差异问题的核心所在。准确把握影响文化安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文化安全策略。文化和人一样,是有性格的,要认真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锻造中国的“文化之魂”。政府、社会、学校的教育引导与强制要求相结合,才能共同营造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刘畅 《科技资讯》2006,(20):136-136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民族音乐也是如此,它要受到地域、政治、信仰、哲学、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基础之上形成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精神。我们在探讨“声乐艺术民族化”问题时,就应该既关注中华大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音乐文化共性的“声乐民族化”问题,又要关注构成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的每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的个性,因为正是各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汇在一起,形成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该如何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要,舀’创新学习。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初中生具有“好奇、好问、好胜、好动”的心理,若能将这种心理转化为深厚的兴趣,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才能自主、主动、活跃、轻松愉悦。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哪么,如何使学生学得“有趣”呢?  相似文献   

17.
尔杰草 《科技信息》2009,(29):I0169-I0170
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民族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等均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同时每一个学生又现实地面临着就业的竞争压力,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到学生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从而符合实际地提升学生人格的境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加快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进程,才能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才能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尽可能全面的发展做好必须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互联网时代要坚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大民族文化及其文化心理的开放性,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时代价值的因素,抵御由网络造成的“数字化殖民”、“人性分裂”、“民族文化的网络异化”等,构建和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系统,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繁荣。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依斯用“双重意识”概念来解释黑人经验,它指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通过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双重意识”的不同体现,生动地表现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性以及黑人作家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只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正确地“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20.
文山师专民族研究所于2002年10月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一是对云南省确定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这一战略目标的响应,二是基于滇东南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的州情这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互动影响.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我们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思考怎样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舍起来,即:经济上处于欠发达地位的弱势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