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王士旭;柯岩;王贵齐 《中华肿瘤杂志》2021,43(03):289-292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中晚期食管癌不仅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食管癌的早诊早治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而胃镜筛查是食管癌早诊早治的关键,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望在内镜检查和质控等方面为食管癌早诊早治提供新的辅助手段。文章通过概述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归纳了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研究结果,阐明其应用的重要性,总结了人工智能在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难点及问题,并对未来人工智能在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华肿瘤杂志》2022,(5):395-401
目的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方法, 构建基于YOLOv5l模型的内镜图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识别模型, 以提高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 126例患者的白光成像(WLI)、窄带光成像(NBI)和卢戈液染色(LCE)的内镜食管图像13 009幅, 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限于黏膜层的食管鳞癌、良性食管病变及正常食管。通过计算机随机函数方法, 分为训练集(1 025例患者的11 547幅图像)和验证集(101例患者的1 462幅图像)。以训练集训练、构建YOLOv5l模型, 以验证集验证该模型, 同时由2名高年资和2名低年资内镜医师分别对验证集进行诊断, 比较YOLOv5l模型与内镜医师的诊断结果。结果在验证集中, YOLOv5l模型在WLI、NBI和LCE模式下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6.9%、87.9%、98.3%、88.8%和98.1%, 98.6%、89.3%、99.5%、94.4%和98.2%, 93.0%、77.5%... 相似文献
3.
王士旭;柯岩;刘雨蒙;刘思瑶;宋世博;贺舜;张月明;窦利州;刘勇;刘旭东;伍海锐;苏飞雄;张凤英;张玮;王贵齐 《中华肿瘤杂志》2022,44(05):395-401
目的 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方法,构建基于YOLOv5l模型的内镜图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识别模型,以提高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 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 126例患者的白光成像(WLI)、窄带光成像(NBI)和卢戈液染色(LCE)的内镜食管图像13 009幅,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限于黏膜层的食管鳞癌、良性食管病变及正常食管。通过计算机随机函数方法,分为训练集(1 025例患者的11 547幅图像)和验证集(101例患者的1 462幅图像)。以训练集训练、构建YOLOv5l模型,以验证集验证该模型,同时由2名高年资和2名低年资内镜医师分别对验证集进行诊断,比较YOLOv5l模型与内镜医师的诊断结果。 结果 在验证集中,YOLOv5l模型在WLI、NBI和LCE模式下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6.9%、87.9%、98.3%、88.8%和98.1%, 98.6%、89.3%、99.5%、94.4%和98.2%,93.0%、77.5%、98.0%、92.6%和93.1%。NBI模式下的准确度高于WLI模式( P<0.05),LCE模式下的准确度低于WLI( P<0.05)。YOLOv5l模型在WLI、NBI和LCE模式下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度与2位高年资内镜医师(分别为96.9%、98.8%和94.3%,97.5%、99.6%和91.9%;均 P>0.05)相当,但明显高于2位低年资内镜医师(分别为84.7%、92.9%和81.6%,88.3%、91.9%和81.2%;均 P<0.05)。 结论 所构建的YOLOv5l模型在内镜WLI、NBI和LCE模式下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辅助低年资内镜医师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4.
内镜早期诊断食管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开始,致力于研究食管癌防治的我国科学工作者,一直不断地在河南省、河北省和山西省等食管癌高发现场工作。通过普查发现大量早期食管癌病人,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有一大批病人术后已生存20年以上,可谓已经治愈。这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功绩。1974年以来20年间,作者在河南省林县,河北省磁县及江苏省扬中、江都、建湖和阜宁县等高发地区,进行13次大中型普查,共普查35岁以上人口15万人。普查使用的初筛方法有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上消化道隐血珠检查和耳针探诊仪检查。经初筛找出高危险人群约2万人。其中16500人接受了内镜… 相似文献
5.
色素内镜、超声内镜(EUS)、放大内镜、荧光内镜等技术在检出早期食管癌和食管癌前病变如Barrett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等方面显示出比常规内镜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超声内镜,对于判断食管原位癌、癌灶浸润深度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状况极具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这些技术各自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色素内镜、超声内镜(EUS)、放大内镜、荧光内镜等技术在检出早期食管癌和食管癌前病变如Barrett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等方面显示出比常规内镜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超声内镜,对于判断食管原位癌、癌灶浸润深度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状况极具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这些技术各自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分期是其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估的主要依据。准确的分期对于适当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和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超声内镜相关技术可以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使食管癌的诊断更为精确,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早期食管癌在组织学上的定义是指癌仅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而无淋巴转移者。五年生存率日本有人报道为67.8%,国内文献及Levine 报道为90%以上。早期食管癌进展缓慢,可以在4~5年或更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早期癌状态,牛尾认为早期食管(ep 癌、mm癌)发展缓慢,但一旦浸润到粘膜下层则进展迅速,可见食管癌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食管镜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并对可疑病变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故是早期食管癌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文献报道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3.04%,近几年来,经内镜的食管粘膜 相似文献
9.
目前,MRI虽然不是食管癌的常规检查手段,但从一些研究的初步结果看,MRI在未来也可能会成为食管癌分期检查、放疗靶区勾画及疗效评估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主要探讨MRI在食管癌诊断分期和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食管支架置入广泛用于临床解决进食困难的病人,本文就食管支架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放射治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laerapy,IMRT)已经10余年,但疗效并无突破性进展.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预防照射是目前讨论较多的问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采用的方法是: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volume,CTV)=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上、下3 cm正常食管,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volume,PTV)=CTV外放1 cm,并不进行淋巴结预防照射.PET/CT检查是早期评估食管癌放化疗疗效的有益手段,PET/CT有效的患者可能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手术,从而保留食管.靶向药物联合放化疗是目前的热点方向,EGFR拮抗剂体现了初步的疗效,多个随机分组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15.
16.
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对食管癌T、N分期诊断准确率高,目前已成为国外食管癌治疗前的常规诊断方法。本研究对食管癌超声内镜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其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食管癌患者行术前EUS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按UICC(1997)TNM分期标准分期,将EUS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食管癌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6%(58/72)、88.9%(64/72)。T0期诊断准确率为50.0%(2/4),T1期为75.0%(3/4),T2期为70.6%(12/17),T3期为90.0%(36/40),T4期为71.4%(5/7);N0期诊断准确率为92.3%(36/39),N1期为84.8%(28/33),其中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和64.5%。EUST分期、N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有显著相关性(r=0.687,P<0.001;r=0.776,P<0.001)。EUS检查判断分期不准确的22例中,T分期14例,其中8例难以鉴别T2、T3;N分期8例,其中5例为难以鉴别炎性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结论: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其中对T3期食管癌和纵隔淋巴结诊断价值尤其高;准确鉴别T2和T3分期、转移淋巴结和炎性淋巴结及正确诊断腹部淋巴结转移是提高EUS诊断率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小鼠模型有三大类:化学致癌模型、异种移植瘤模型和遗传工程模型。化学致癌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人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制备方法简单;异种移植瘤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食管癌动物模型,具有成瘤快、成瘤率高、成本低的优点;遗传工程模型涉及的基因主要有p53、Cyclin D1、Brcal和p120ctn,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但其价格昂贵且制备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