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芦荟的蒽甙的抑菌作用研究.方法:选取新鲜的皂质芦荟、木立芦荟、龙山芦荟、中华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叶各10条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芦荟叶皮和叶肉中蒽醌的含量的差异;测定不同品种芦荟叶皮中的蒽醌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的差异;测定芦荟蒽醌对各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不同品种的芦荟叶皮中的蒽醌含量均高于叶肉中的含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皂质芦荟、木立芦荟、龙山芦荟叶皮中的蒽醌含量高于中华芦荟和库拉索芦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芦荟品种中的蒽醌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皂质芦荟中的蒽醌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均比较理想,抑菌环直径均超过了7mm;中华芦荟和库拉索芦荟中的蒽醌对各受试菌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抑菌环直径均未超过5mm.芦荟中蒽醌溶液在较低浓度下对个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25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63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mg/mL.结论:不同品种的芦荟叶皮中的蒽醌含量均高于叶肉中的含量,皂质芦荟中的蒽醌对各受试菌的抑菌效果比较理想,芦荟蒽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在体外对人舌癌细胞株Tea8113及肺癌细胞株YTMLC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为进一步明确芦荟的药理作用及扩展芦荟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芦荟大黄素作用了舌癌和肺癌肿瘤细胞,应用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免疫荧光、DNALadder、流式细胞仪及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实验基础上了解细菌在用芦荟替代蛋白胨、牛肉膏,血液成分制备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分析芦荟在细菌培养中的作用和应用性价值。方法 用常规方法制备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血平板,再用一定量的芦荟源液替代普通营养琼脂中的蛋白胨、牛肉膏和血平板中的血液成分制备培养基,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含不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致病性金黄色普通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均可在用芦荟替代蛋白胨、牛肉膏、血液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且在一定时间内菌落直径均比普通营养琼脂中的菌落大。结论 一定量的芦荟成分可替代蛋白胨、牛肉膏或血液成分制备培养基,进行体外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蒜芦荟混合液对大肠杆菌耐氯霉素(CM)R质粒和痢疾杆菌耐氯霉素(CM)R质粒消除作用。方法:将大蒜芦荟混合液作为R质粒消除剂,消除痢疾杆菌耐CM质粒和大肠杆菌耐CM质粒。结果:经大蒜芦荟液作用的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在含CM中国蓝培养基和含CMSS培养基均不生长,但在不含CM中国蓝培养基和不含CMSS培养基都能生长。结论:大蒜芦荟混合液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R质粒在体外均具有消除作用,说明大蒜芦荟液有预防肠道菌耐药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闽产三种芦荟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TLC法对斑纹芦荟、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比色法对三种芦荟甙的含量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芦荟甙主要成分基本相同,芦荟甙含量以木立芦荟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芦荟多糖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芦荟多糖对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相关蛋白NF-κBp65表达的影响.结果 芦荟多糖能抑制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质NT-κBp65蛋白表达.结论 芦荟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芦荟多糖影响抑制炎症反应相关蛋白NT-κBp6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灌服芦荟多糖对小鼠抗羊红细胞抗体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芦荟多糖对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方法 ]以羊红细胞 (SRBC)为抗原给小鼠注射后 ,应用芦荟多糖灌胃 ,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抗体生成水平。 [结果 ]实验组SRBC抗体生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芦荟多糖对正常小鼠机体免疫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芦荟多糖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芦荟多糖对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行为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芦荟多糖能抑制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质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芦荟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其影响、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芦荟多糖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芦荟多糖对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行为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芦荟多糖能抑制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质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芦荟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其影响、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讨新鲜芦荟与干粉芦荟在细菌培养基中的作用比较,为芦荟的开发应用和检验技术的更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 用常规方法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各种芦荟成份,再接种一定量的细菌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新鲜芦荟与干粉芦荟浸液在细菌培养基中作用一致。干粉芦荟通过120℃高压灭菌20min后就失去全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芦荟色酮是芦荟中重要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由于其抗炎、抗氧化及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对于芦荟中的其他成分而言,关于芦荟色酮的研究,国内外开展还较少。现对芦荟色酮成分、药用价值、提取分离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中药芦荟对口腔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初步探讨其对口腔细菌感染性疾病防治的药用价值。方法设置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丁香),采用琼脂稀释法,在体外测定芦荟对21株口腔临床常见病原菌模式株、临床分离株的抑菌活性,结果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结果芦荟对10株致龋菌的MIC值为> 20 mg/mL;对11株牙髓根尖周炎和牙周病的常见病原菌的MIC值范围为1.25~2 mg/mL。与阳性对照组(丁香)相比具有较强的对牙髓根尖周炎和牙周病的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芦荟对口腔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对牙髓根尖周炎和牙周病的防治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芦荟中芦荟甙的提取、鉴别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荟中含有蒽醌类成分芦荟甙约25%,异芦荟甙、芦荟大黄素和β-芦荟甙、芦荟苦素大黄酚。此外,还含芦荟树脂酚与桂皮酸所结合的酯约12%,并含有微量挥发油。现代药理证实,芦荟甙具有增加大肠液分泌,增加脂肪酶活性,刺激失调的大肠自律神经,有增进食欲和大肠缓泻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斑纹芦荟叶中分得4个结晶,鉴定为芦荟大黄麻,芦荟苦素,异芦荟苦素,2,5-二甲基-8-C-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对氧萘酮。Ⅲ和Ⅳ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芦荟多糖的分离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芦荟中分离提取芦荟多糖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先醇沉后水提的方法分离提取芦荟多糖,以甘露糖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芦荟各部位多糖含量不同,凝胶、叶皮和全叶的多糖含量分别为0.997,1.66,1.08mg/g。结论 该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对芦荟多糖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芦荟蜂胶酊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芦荟蜂胶酊治疗复发性口疮(RA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鲜的中华芦荟与蜂胶在一定条件下用有机溶剂溶解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特定的化学稳定剂,经离心过滤等步骤制成荟蜂胶酊。采用随机单盲法,对临床上RAU病例进行疗效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芦荟蜂胶酊组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组(P〈0.05)。芦荟蜂胶酊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56.67%。结论:芦荟和蜂胶酊联合应用,增强了芦荟和蜂胶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揭示芦荟素在不同叶龄芦荟叶中的含量及其差异的原因。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素的含量,用半薄切片法研究叶的解剖结构。结果 在同一株植物内,从上到下随着叶龄的增大,叶片维管束中的大型薄壁细胞逐渐萎缩,芦荟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结论 研究结果为确定木立芦荟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孙全 《大家健康》2010,(5):57-57
芦荟品种繁多,能作药用、食用、美容的品种仅6种。库拉索芦荟(蕃拉芦荟),原产非洲北部,可食用、美容等,应用最广泛。产于南非的木立芦荟,可打果汁,可作菜肴,又可加工化妆品。南非的好望角芦荟,大型茎杆木质化,可用于医学。皂角芦荟,叶汁如肥皂水,滑腻,可药用和美容。  相似文献   

19.
芦荟自古就被用作化妆品和药物添加剂,近来更受喜爱。虽应用广泛,但过敏反应罕有报道。作者用芦荟叶的油性提取物、来自整个植株的芦荟粉及浓缩的芦荟凝胶,对相继就诊的702例患者做斑贴试验。设计专门的问卷调查芦荟的使用、使用原因、使用部位、不良反应、患者职业、个人爱好及是否为遗传性过敏体质。患者均未对任一制剂发生任何反应。需对芦荟所含的两种成分加以鉴别:即芦荟叶皮含有的具有促进肠蠕动、潜在抗菌及抗癌特性的蒽醌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芦荟产业在中国迅猛发展。综述了当前国内外芦荟种植、加工、产品开发和科研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芦荟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