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并进行封闭式生产,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产品获取方式。自养硝化过程将氨氮经由亚硝酸盐氮转化成硝酸盐氮,是目前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最普遍的一种氨氮控制途径。固定膜式生物过滤器为硝化细菌提供附着基面,形成生物膜,是常用的自养硝化实现方式,也是循环水养殖系统核心的水处理单元。可根据生物膜载体与水流的接触方式或载体流经滤器的水体中的位置分为几种类型。本文综述了滴滤式、浸没式、流化床、移动床等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较常用的几种生物过滤器,分析其优缺点并进行比较,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生物过滤器的设计举例,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及碱度与pH、CO_2、硬度等水质指标的紧密联系,对循环利用的养殖水体中碱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策略进行总结。养殖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会明显降低,通过补充碱度或者替换新水的方式提高养殖水体中碱度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自养硝化和氨氮的同化过程所消耗的碱度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关于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机制和规律需开展大量基础的研究,为实现循环利用水体碱度控制和维持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pH的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养殖用水重复利用过程中的C/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基质中的C/N会影响水体中细菌菌体组成的C/N、细菌群落组成和细菌氮素代谢途径,进而会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同化过程的效率,影响养殖水体的重复利用率。文章对养殖水体中主要功能菌对基质中C/N的响应、养殖水体中C/N对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无机氮同化的影响及相应调控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可为提高水产养殖用水的氮素控制效率和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鱼类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工业化的养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这一过程要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与控制,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及控制理论等许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本文列出了循环水养殖水体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各种因子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了一些水质参数的控制方式。其中着重分析了溶解氧、pH值和氨氮的监测与控制方式,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养反硝化研究进展及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反硝化过程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硝酸盐去除方法,传统理论认为反硝化细菌是异养厌氧的,但最近自养反硝化细菌的发现,特别是脱氮硫杆菌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就自养反硝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得到应用的可行性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硝化细菌富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谷  黄正  范玮  刘红艳 《淡水渔业》2000,30(9):36-38
在集约化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和“三氮”的浓度往往明显增加 ,随着有机物的增加 ,异氧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 ,而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自养性、好氧性、生长速度慢、依附性和产酸性 ,在水体中的数量受到相对抑制。据调查研究表明 ,在人工控温养鳖池水体中硝化细菌的数量仅为 1 3(MPN) /ml[1] ,如此低的硝化细菌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硝化效果和生物脱氮的效率 ,容易导致NH4+ -N浓度升高。一般情况下 ,废水中硝化细菌的浓度与硝化速率成正比。因此 ,提高硝化细菌的浓度对降解养殖水体中氨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国外已…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水体水质情况以及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构,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测定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一级移动床生物净化、二级固定床生物净化、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水体和生物净化载体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水体的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0.85和0.21 mg/L。养殖系统水体、生物净化载体和虾肠道样品中共有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此外,一级、二级生物净化系统水体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生物净化载体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为优势菌;对虾肠道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另外,对虾养殖循环水系统中生物净化载体上的细菌物种含量比水样中的细菌物种少,但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养殖水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阐述r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简单介绍了利用生物控制水体氨氮方法,并提出了菌藻联合调控新技术。1水体的氮素循环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自然水体中的氮来自水生动植物尸体及排泄物的积累及腐败,含氮有机化合物通过营腐生细菌分解成氨氮、硫化氧等小分子无机物,然后由各种自养型微生物主要为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3种氮素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逸出水体,大气中的氮被固氮菌利用重新回到水体。  相似文献   

9.
顾兆俊  朱浩  刘兴国  唐荣 《水产养殖》2014,35(10):33-36
以团头鲂、鲫鱼为试验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人工生态系统的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底层陶粒吸附细菌、流水养鱼加快鱼类的代谢、湿地去除氨氮提高鱼的活性、生化箱培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来调控水质并起到控制水流速度的作用等技术手段来去除鱼类土腥味,同时研究不同盐度对其调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养殖系统对水体中的藻类和放线菌以及鱼体中的放线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把(土池)池塘内养殖的鱼放入系统中暂养,一个月后土腥味显著降低,3个月后土腥味几乎消失;且随着水体盐度的升高,效果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低温硝化细菌培养装置的设计研究,利用低温硝化细菌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使养殖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氨氮转化为氮气并从水体中释放出来,养殖水体得到充分净化可以循环使用,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水处理费用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自动控制的功能,有利于封闭循环水产养殖业向健康方向发展,促进低温硝化细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