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外源激素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大白’马铃薯脱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温室苗床栽培探讨外源激素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和硼酸生根处理对扦插脱毒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为马铃薯微型薯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外源激素生根处理较对照扦插苗根系长势好,根活力、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2)外源激素生根处理较对照脱毒扦插苗光合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增多。(3)外源激素生根处理较对照叶片SOD、POD、CAT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MDA含量下降,衰老减缓。(4)外源激素生根处理有利于小区产量和单株结薯数的增加。研究表明,不同外源激素生根处理可改善脱毒马铃薯扦插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并以NAA 100mg/L+IBA 50mg/L+硼酸17.5mg/L配方处理植株的长势最好,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净光合速率大、小薯膨大速度快且单株结薯数量及产量增加显著,更利于发挥脱毒薯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方法,研究硝基苯酚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生长、抗氧化特性、光系统Ⅱ(PSⅡ)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添加外源褪黑素对缓解硝基苯酚胁迫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着硝基苯酚胁迫浓度的升高,水稻幼苗株高、根长、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和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 P)、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而叶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NPQ)上升;同时,根系活性氧[过氧化氢(H_2O_2)和超氧阴离子(O·-2)]积累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非硝基苯酚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外源褪黑素显著提高了幼苗地下部干重、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含量。与单独添加硝基苯酚处理相比,硝基苯酚+褪黑素复合处理显著缓解了硝基苯酚胁迫对幼苗生长、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降低了根系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外源褪黑素能够显著缓解硝基苯酚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根系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及叶绿素合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水稻幼苗对硝基苯酚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观察生长素类物质对感染植原体病酸枣试管苗影响的结果表明:添加外源NAA和IBA后的病苗丛枝症状和不加生长素类物质相似,均表现伸长生长和梢较上部位有多个分枝梢生长,而在培养基中添加IAA后可使病苗从其基部产生更多丛生芽。培养9个月后,用NAA、IBA和IAA处理的都没有检测出植原体病原脱除的绿苗,也没有观察到丛生症状减轻的病苗。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杉木容器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养分积累对不同缓释肥用量的响应特征,该文通过设置6种不同缓释肥处理(0、200、400、800、1 000、1 200 g·m-3),研究不同缓释肥用量对杉木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杉木容器苗生长的施肥水平,为杉木优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缓释肥处理可不同程度促进杉木幼苗苗高、地径生长及植株总生物量的积累。(2)与对照相比,缓释肥处理可显著增加杉木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实际量子产量(QY)值。(3)缓释肥处理可不同程度促进杉木幼苗养分的积累,其中锰、铁和锌积累量变化最显著。(4)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当缓释肥用量为1 000 g·m-3时...  相似文献   

5.
根域限制和氮素水平对连翘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慧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2007,27(4):1323-1332
在植物生长箱通过溶液培养试验,从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等方面来探讨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根域体积对连翘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并采用^15N示踪技术对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根域体积对连翘幼苗体内氮素转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氮(LN)处理幼苗的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较高氮(HN)处理的高,根域限制对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的影响不同,LN处理幼苗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在低根域体积(10cm×10cm×15cm,LR)处理均较高根域体积(20cm×10cm×15cm,HR)处理的低,HN处理的幼苗响应情况有所不同。LN处理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较HN处理的高;LN处理幼苗Pn和气孔导度(Gs)在LR处理较HR处理的高,而HN处理幼苗的Pn和Gs随根域体积变化规律与LN处理相反,LN和HN处理叶绿素含量随根域体积变化规律与Pn相反。LN处理幼苗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均较HN处理的高,不同供氮处理下LR处理幼苗的Fv/Fm均较HR处理的高;而ФPSⅡ的变化规律相反。不同供氮处理时,LR处理幼苗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较HR处理的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的变化规律相反,LN处理幼苗的qNP较HN处理的高(P〈0.05)。不同供氮处理时,LR处理幼苗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均较HR处理的低,LN处理幼苗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较HN处理的低,幼苗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随氮素浓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LN处理幼苗根系吸收^15N在根系和叶片的分配率均较HN处理的低,而根系吸收^15N在枝和茎的分配率呈相反变化规律。根系吸收氮在叶片和枝的分配率分别为7%~10%和7%~12%,叶片和枝生长需要的氮素主要由其内源N库提供。  相似文献   

6.
外源NO对缺铁豌豆幼苗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培豌豆(Pisum sativum)品种‘陇碗一号’幼苗为材料,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NO)供体,研究外源NO对缺铁豌豆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0.6 mmol.L-1的外源SNP所产生的NO能够促进缺铁豌豆幼苗的生长,并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而使胞间CO2浓度(Ci)下降;同时,叶绿素荧光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铁对豌豆幼苗叶片PSII反应中心的影响。外源NO对正常铁(100μmol.L-1Fe)处理下豌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缺铁和正常铁处理的豌豆幼苗对NO的敏感性不同,适宜浓度的NO对缺铁下豌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实生桃(Prunus persica)苗为试材, 探讨SnRK1对不同浓度蔗糖及处理时间的响应特性, 揭示蔗糖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期为果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结果表明, 施加5%蔗糖时, 植株体内SnRK1酶活性最高, 且在一定时间内, 酶活性持续升高; 与对照(清水和甘露醇)相比, 5%蔗糖处理显著提高植株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片叶绿素含量, 增加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显著加快植株净光合速率; 通过观察根系构型, 发现5%蔗糖可以显著增加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侧根数量, 并可促进根系加粗加长生长。qRT-PCR分析表明, 外源蔗糖能促进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和转运。综上, 一定浓度蔗糖可以提高植株体内SnRK1酶活性, 影响植株碳代谢, 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且增加根系生长素的合成与转运, 进而影响根系构型。  相似文献   

8.
以实生桃(Prunus persica)苗为试材, 探讨SnRK1对不同浓度蔗糖及处理时间的响应特性, 揭示蔗糖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期为果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结果表明, 施加5%蔗糖时, 植株体内SnRK1酶活性最高, 且在一定时间内, 酶活性持续升高; 与对照(清水和甘露醇)相比, 5%蔗糖处理显著提高植株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片叶绿素含量, 增加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显著加快植株净光合速率; 通过观察根系构型, 发现5%蔗糖可以显著增加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侧根数量, 并可促进根系加粗加长生长。qRT-PCR分析表明, 外源蔗糖能促进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和转运。综上, 一定浓度蔗糖可以提高植株体内SnRK1酶活性, 影响植株碳代谢, 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且增加根系生长素的合成与转运, 进而影响根系构型。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类型及浓度的生长素对箭叶秋葵进行处理,研究外源生长素对其生长及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A浓度为0.01 g/L时,箭叶秋葵的3项发芽指标最高,且其根长或须根数也与其它处理有显著差异;在POD、SOD、CAT 3种抗氧化同工酶方面,0.10g/L的IBA处理会引起幼苗的酶带数减少,酶活性降低,说明外源生长素的类型和浓度对于同工酶的表达类型及活性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外源NO调控小麦幼苗生长与生理的浓度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100-2000 μmol·L-1 5个浓度梯度的SNP(外源NO供体)处理后小麦幼苗的生长、水分生理和光合能力的动态变化,探讨外源NO优化调控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SNP浓度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具有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低浓度(100~200 μmol·L-1)SNP明显增加了根系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但对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浓度超过200 μmol·L-1的SNP处理后,根系的干物质积累降于对照以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开始降低.低浓度SNP处理(100 μmol·L-1)明显改善了小麦叶片的光合性能从而促进地上部干物质与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且增加了叶片的水势和渗透势.另外,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和叶绿素荧光参数(qP、NPQ)对SNP的反应也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因此,外源NO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100 μmol·L-1SNP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