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点火与燃烧性能、润滑性能等液体燃料特性对其商业化推广应用及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16种生物柴油和0~#柴油为研究对象,对其液体燃料特性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种生物柴油比0~#柴油的密度高2.86%~11.69%,亚麻籽油生物柴油和蓖麻籽油生物柴油的密度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16种生物柴油运动黏度均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且均高于0~#柴油;花生油生物柴油和棕榈油生物柴油冷滤点高于0~#柴油,其余生物柴油均低于0~#柴油;16种生物柴油十六烷值均大于0~#柴油,热值均低于0~#柴油,葵花籽油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油和玉米油生物柴油十六烷值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16种生物柴油中除棕榈油生物柴油馏程低于0~#柴油外,其余均高于0~#柴油,且亚麻籽油生物柴油和蓖麻籽油生物柴油馏程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16种生物柴油中蓖麻籽油生物柴油残炭含量和灰分含量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大豆油生物柴油、棉籽油生物柴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和蓖麻籽油生物柴油机械杂质含量不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16种生物柴油的磨斑直径均低于0~#柴油,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小桐子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葵花籽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玉米油生物柴油、花生油生物柴油、油茶籽油生物柴油和荠花油生物柴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诱导期,通过氧化诱导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构建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的预测模型,预测其在常温下的氧化稳定性;通过在生物柴油中添加抗氧化剂TBHQ、PG、BHA和BHT优化其常温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10℃下,8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较差,氧化诱导期均未达到6 h;小桐子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葵花籽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玉米油生物柴油、花生油生物柴油、油茶籽油生物柴油和荠花油生物柴油在常温(20℃)下的氧化诱导期分别为635、2 598、730、2 151、2 425、5 192、2 330、470 h;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提升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改善菜籽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产菜籽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合成生物柴油,并测定了其酸值、总甘油含量、碘值、脂肪酸甲酯的分布和红外光谱.首先,考察了4种降凝剂、0号和-20号柴油以及乙醇对纯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0号柴油能有效地改善生物柴油黏度,但其低温流动性能随柴油量的增加而变差;-20号柴油和乙醇能显著降低生物柴油的凝点、倾点、冷滤点和黏度;其中有3种降凝剂能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凝点和倾点,2种降凝剂能较好地改善冷滤点.然后,研究了降凝剂对与柴油调和的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在与80%柴油调和的生物柴油中再添加降凝剂,不但能显著改善低温流动性能,而且与纯生物柴油相比其黏度也大幅下降.因此,在与柴油调和的生物柴油中添加降凝剂是同时改善纯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和黏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物柴油低温过滤阻塞性能差是阻碍生物柴油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加强生物柴油行业规范化,促进生物柴油产业健康发展,综述了生物柴油低温过滤阻塞性能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并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建议。生物柴油中饱和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甘油酯、游离甘油、甾醇糖苷均会影响生物柴油低温过滤阻塞性能。可通过调变生物柴油分子结构,添加流动性改进剂和冷冻分离饱和脂肪酸甲酯等方法,减少饱和脂肪酸甲酯对生物柴油低温过滤阻塞性能的负面影响。ASTM D7501是评价生物柴油低温过滤阻塞性能的有效方法。在ASTM D7501基础上,制定的适用于我国生物柴油低温过滤阻塞性能评价的试验方法,对于促进我国生物柴油产品品质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地沟油、橡胶籽油和小桐子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测定了3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GC-MS分析氧化前后此3种生物柴油的成分。结果表明,地沟油生物柴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和小桐子生物柴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分别为1.61、0.81、1.05 h,远不能达到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的6 h;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氧化后脂肪酸甲酯中CC—H基团基本消失;地沟油生物柴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和小桐子生物柴油主要由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及硬脂酸甲酯组成,氧化前3种生物柴油中此4种脂肪酸甲酯总含量分别为93.07%、95.82%和97.68%,氧化后分别降为77.23%、84.51%和63.66%。氧化后生物柴油成分十分复杂,含有不同的醛、酸、酮、醇及小分子的酯等物质,且亚油酸甲酯的含量大大降低,证实了生物柴油氧化主要是含有不饱和双键或三键的脂肪酸甲酯的氧化。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能差严重制约着生物柴油的发展和商业应用,如何经济有效地改进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总结了添加抗氧化剂法、掺混法和加氢法3种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能改进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的改进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能方法,以实现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能与低温流动性能同步优化和抗氧化剂抗氧化性能与油溶性能同步优化为目的,研发以添加新型抗氧化剂和改变生物柴油酯基结构相结合优化改进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能新技术,促进生物柴油品质提高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能的改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生产方法和工艺、燃料特性和起动性能、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排放特性以及可再生性方面比较了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的差异.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在生产方法和工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生物柴油的燃料特性、起动性能以及发动机经济性、动力性接近或稍逊于石化柴油;生物柴油具有更好的排放性能和可再生性,因此生物柴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可替代石化柴油的燃料.  相似文献   

8.
国外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政策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生物能源产业的战略性产品之一。综述了国外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地区分布以及相关国家发展生物柴油的优惠政策,包括支持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促进生物柴油的消费优惠政策等,概括了国外生物柴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棕榈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合成生物柴油,测定了其脂肪酸甲酯的分布、黏度、凝点和冷滤点等指标。试验表明,棕桐油生物柴油中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很高。导致其低温流动性能很差。考察了三种降凝剂复配、0^#柴油以及同时加入0^#柴油和降凝剂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三种降凝剂添加量各为0.1%复配时有较好的降凝助滤效果。0^#柴油可有效改善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当20%生物柴油和80%0^#柴油调和时,生物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分别降低22℃和13℃。当柴油和降凝剂共同作用时,能使棕榈油生物柴油凝点和冷滤点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柴油是由脂肪酸甲酯组成的,脂肪酸甲酯中的碳碳双键极易发生氧化反应,这不仅影响生物柴油的质量,而且还会带来车辆引擎腐蚀、油路阻塞和引擎功率不稳定等问题.考察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对客观评价生物柴油品质,选择生物柴油抗氧化剂具有指导作用.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及原理、生物柴油抗氧化剂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述,以期引起我国对生物柴油抗氧化技术研究的重视,促进我国生物柴油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及制备方法,并对生物柴油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制约生物柴油发展的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对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的现状及其经济可行性评估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介绍了化学法生产生物柴油的两种主要工艺,对国内外生物柴油生产的经济可行性评估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4个主要因素,即原料费用、生产工艺、甘油价值和生产规模,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可行办法.还讨论了农场合作型生物柴油厂的运行模式及其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生物柴油产业快速发展,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消费量持续增加,对我国植物油供给稳定造成影响。对全球生物柴油整体发展情况、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主要生产国生物柴油政策、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前景等进行研究,分析了全球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对我国植物油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改变了全球植物油消费结构、贸易流向,对我国油脂油料进口构成威胁,影响我国植物油供给安全。建议发展中国特色的生物柴油产业,提高我国油脂油料自给率,推动植物油多元化进口,确保我国植物油供给安全,同时呼吁生物柴油生产国优先保障食用消费,合理发展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14.
在制备文冠果生物柴油的基础上,以0~#柴油为对照,研究了文冠果生物柴油的性质及与硅橡胶的兼容性。结果表明:文冠果生物柴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常温静态浸泡28 d过程中,文冠果生物柴油的密度和运动黏度仍满足国标要求,且硅橡胶对文冠果生物柴油的性质影响小于对0~#柴油的;硅橡胶在文冠果生物柴油中厚度最大变化率、质量最大变化率、拉伸强度最大变化率和扯断伸长率最大变化率分别达到11.99%、14.52%、-12.23%和7.69%,其值均小于0~#柴油中的变化率。文冠果生物柴油与0~#柴油对硅橡胶的溶胀作用主要发生在浸泡初期。  相似文献   

15.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植物油为原料,分别采用醇解法和催化裂化法两种工艺制备生物柴油,考察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植物油醇解法制备的生物柴油凝点显著升高,但冷滤点降低.40℃时的运动黏度比其原料植物油降低了83%以上,以葵花籽油、玉米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的凝点满足-10#柴油的要求,以棉籽油、大豆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凝点满足0#柴油的要求;催化裂化法制备的生物柴油凝点比醇解工艺制备生物柴油凝点低,运动黏度比其对应原料植物油降低了91%以上,以葵花籽油、大豆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分别符合-50#、-35#车用柴油要求,以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符合0#柴油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生物柴油因其良好的燃烧性能、原料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石化柴油可靠的替代品.生物柴油中除含有脂肪酸甲酯外,还含有甘油、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严重影响生物柴油品质.综述了气相色谱、气质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在生物柴油组成定量分析、酯交换反应监控、调和生物柴油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将有助于生物柴油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物柴油的研究生产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可替代柴油的生物柴油在国内外研究及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生物柴油的优势及生物柴油制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以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为萃取剂脱除粗生物柴油中碱催化剂KOH的新工艺。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KOH在甘油和精制生物柴油中的溶解度,考察了KOH用量、甲醇和原料油种类对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KOH在甘油中属于易溶,而在精制生物柴油中属于微溶,甘油可作为KOH的优良萃取剂;随着碱催化剂KOH用量的增大,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逐渐减小;甲醇的存在,减小了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原料油中的杂质成分对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影响较大,制备的粗生物柴油中皂化物、胶质越多,分配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生物柴油为原料,通过Rancimat酸败法测定大豆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研究了大豆生物柴油的不饱和度、制备过程和存储过程中相关因素对大豆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物柴油不饱和度越低,其氧化稳定性越好;大豆生物柴油中水分残留量和甲醇残留量越高,其氧化稳定性越差,甘油残留量对大豆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因此大豆生物柴油中水分残留量应低于0.05%,甲醇残留量应低于0.2%;大豆生物柴油的氧化诱导期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缩短,且随空气流量增加呈线性下降,金属离子对大豆生物柴油氧化降解起催化作用,光照和通风导致大豆生物柴油极易氧化,因此大豆生物柴油应在避光不通风条件下,低温存储在含金属离子少的碳钢容器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酯交换法在实验室制备了小桐子生物柴油、地沟油生物柴油和橡胶籽生物柴油,与0#柴油按照不同体积比配制出36种生物柴油调和燃料。计算生物柴油调和燃料的门捷列夫理论热值和质量分数理论热值,分别与测定热值进行线性拟合,得出最佳理论热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质量分数理论热值计算方法适用于小桐子生物柴油调和燃料;门捷列夫理论热值计算方法适用于地沟油生物柴油调和燃料;两种方法均适用于橡胶籽生物柴油调和燃料理论热值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