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本地区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分别进行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有3 324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近视的学生1 124人,近视率33.8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吃水果蔬菜和喝牛奶频次、父母监督和提醒学生用眼习惯频次、在家看书写字光线情况、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睡眠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课间休息时去户外活动或做眼保健操频次、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频次、看书写字姿势以及父母双方患有近视情况的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存在不同(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级、性别、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在家看书写字的光线、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看书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父母近视情况均为近视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为影响近视的保护因素,其余各指标均为危险因素。

结论:青少年近视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延缓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金华市婺城区3 014名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视力不良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视力影响因素。视力检测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以单因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出视力不良学生1 367名,视力不良率为45.36%,其中轻度视力不良占26.08%,中度视力不良占11.51%,重度视力不良占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年级段、父母近视、每天睡眠时间不足、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及电脑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未做眼保健操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采取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纠正不良读写姿势、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措施,改善和预防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海省高海拔藏族地区初中生近视率及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为近视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209名初中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性别、年龄、民族、年级、用眼行为、体育锻炼以及父母视力情况等,同时检测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 结果: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为48.02%,其中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分别占40.74%,35.31%和23.96%。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在视力正常与不同程度近视研究对象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民族、年级、视近距离、坐姿、眼保健操、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以及父母视力情况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民族、年级、视近距离、坐姿、眼保健操、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以及父母视力情况是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 结论:坐姿不正确、父母近视、视近距离〈20 cm、眼保健操不正确以及户外活动时间少等引起初中生近视的主要原因,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专在校学生近视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近视进展的原因。方法 以调查表的形式,普查了本市20所中专在校学生。结果 5230名学生中3年来视力出现下降者1267名,占24%,其中近视度增加-0.5D以上学生人数占视力下降人数的 67%,相关因素中,每日学习时间达 8小时以上的占 78.9%;经常持续学习超过 2小时的占 63%;经常在宿舍躺下看书的占23%;看远近均戴镜的67%;经常做眼保健操的占23.5%。结论 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学习,不注意用眼卫生等是近视进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专在校学生近视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近视进展的原因。方法 以调查表的形式,普查了本市20所中专在校学生。结果 5230名学生中3年来视力出现下降1267名,占24%,其中近视度增加-0.5D以上学生人数占视力下降人数的67%,相关因素中,每日学习时间达8小时以上的占78.9%;经常持续学习超过2小时的占63%;经常在宿舒躺下 看书的占23%;看远近均戴镜的67%;经常做眼保健操的占23.5%。结论 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学习,不注意用眼卫生等是近视进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山市中小学近视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对中山市中小学通过随机抽样在市区和镇区6所学校(包括市区3所镇区3所)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散瞳验光检查其屈光度.各年级间及镇区与市区之间学生近视发病率采用卡方检验,近视率与用眼时间用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此次调查对象共9379人,近视5443人,近视率58.03%,近视率从小学一年级8.04%上升到高三86.68%,市区和镇区小学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阶段市区近视率明显高于镇区(P<0.01),高中阶段高三毕业班近视率明显高于高一高二非毕业班(P<0.05镇区P<0.001市区).此次调查中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加深无明显作用(P0.05),每天看书总时间、一次持续看书时间、看课外书时间与近视发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2、0.999.结论 中山市中小学生近视率较高,近视率与用眼时间密切相关.如何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预防近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近视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4-09/10对浦东新区3295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普查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父母近视与近视程度有关;总体男女近视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各年级段内男女近视程度不同;每日电脑手机游戏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建立屈光档案、偏食与近视程度无关。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父母近视、建立屈光档案、每日电脑手机游戏时间、发现近视的方式、戴镜频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年级、父母近视是近视程度的危险因素,应继续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建立完善屈光发育档案,重点人群定期监测和积极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赤峰市青少年人群的视力不良情况及近视患病率,探究影响近视发病的相关因素。

方法:于2019-09/12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赤峰市选取小学四年级~高三年级学生2 07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视力检查,分析该地区近视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纳入学生2 070人,视力不良发生率为56.96%,其中近视患病率5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女性、有遗传史、常吃甜食、油炸食物、不吃早餐、较长的作业及补习班时间、使用移动设备、躺着或趴着用眼、走路或乘车用眼、一次用眼时间过长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而无其他视力不良、食用新鲜水果、调整桌椅高度、常做眼保健操、课间在户外活动、保持一尺的坐姿、家长及老师经常监督坐姿、较少观看电视、增加持续运动及睡眠时间等是近视的保护因素。

结论:赤峰市青少年的近视率普遍较高,应积极关注学生个人情况,改善学生校内和校外用眼环境,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增加学生户外运动及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中小学生视力现状,探讨视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做好青少年视力保护和近视防治工作。方法:我们于2009-05/08对连云港市2480例中小学生进行视力、近视情况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视力变化的相关性,分组对照研究家族史、课外阅读、读写姿势不良习惯、上网史等因素对视力的影响。结果:中小学生的年级与视力呈负相关(r=-0.98),年级与近视率呈正相关(r=0.985)。近视组在家族史、读写姿势不良、课外阅读习惯不良等方面高于正常组,与性别比例无相关性。结论:中小学生视力随着年级增高而下降,近视率提高。家族史、课外阅读习惯不良、读写姿势不良和上网习惯是引起视力下降的部分原因,以上因素中,上网已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与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孝感市一年级小学生675人,对其进行视力检查与屈光状态检查以及一般情况与用眼行为问卷调查,完成每年1次数据收集,共随访3年。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期间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分别为14.1%、25.6%、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0.001)。3年期间小学生等效球镜度(SE)逐年降低,分别为0.25(-0.25,0.50)D、0.00(-0.50,0.25)D、-0.50 (-1.75,0.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19,P<0.001)。近视每年新发病率为16.0%~22.7%,近视年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3,P<0.001)。早产(P=0.014)、父母近视情况(P=0.029)、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0.024)、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P=0.006)、家长平时是否督促孩子保护眼睛(P=0.004)、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P=0.013)等变量与近视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学龄期儿童屈光状态逐年向近视方向发展,近视患病率逐年增加。早产、父母近视、长时间近距离学习以及使用电子产品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与家长督促孩子保护眼睛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监测获得宝山区中小学生视力、屈光不良情况,研究行为干预对近视发展有无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宝山区抽取中小学校5所,参照《眼科全书》近视诊断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视力普查,对视力低常学生使用拓普康RA800型验光仪进行电脑验光,选择基础条件相似的两所学校部分班级进行分组,加以行为干预,0.5a后对所测学生进行复查。结果:宝山区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且随年级升高呈现出阶梯性增长态势。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达到将近50%,初中生达到了70%以上。随着年级增高,轻度屈光不良所占比例越来越低,重度屈光不良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从一年级的10%左右增长到初二年级的30%左右。每个年级监测人群前后两次视力不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每个年级屈光不良分级构成比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不能认为采取的干预措施对学生视力不良率的发展产生作用,但是干预对学生护眼知识方面水平的提高比较明显。结论: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升高,重度屈光不良所占比例也逐渐升高,强化行为干预对限制学生近视发展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郴州市城区中小学学生视力低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286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分别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视力低下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郴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47.50%;小学视力低下率为34.01%;初中视力低下率为62.10%;视力低下的主要问题是近视(70.01%);小学生近视率22.57%,初中生近视率48.84%。影响视力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年级、父母有近视、课外作业时间长,经常连续阅读1h以上、看视频时间长、肥胖。保护因素有:课间在教室外活动及户外活动。结论:青少年视力低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及早预防,养成良好的视觉行为习惯将有助于保护青少年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抽样调查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的近视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抽取甘肃省兰州、天水、庆阳、武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11 48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眼科检查,如选用室内灯箱式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双眼视力,使用Topcon公司的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及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查等。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近视影响因素间差异,用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近视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近视总患病率为71.33%,其中男生为70.49%,女生为72.23%,城市为74.46%,农村为66.56%,学生年级越高,近视程度越严重。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影响近视的主要因素为个人行为习惯、近距离用眼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结论: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应及早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培养学生健康的用眼习惯,提高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report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a medical university cohort with the aim of exploring related factors for adult myopic progression.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Chinese freshmen students from a medical school in Guangzhou, China. All participants underwent detailed eye examinations, including cycloplegic refraction, ocular biometry and 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horoidal thickness (CT)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at nine locations in the macular area. Eye care habits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N = 307) was 18.8 ± 2.3 years, and 46.3% were male. The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was 92.8% and 21.1%, respectively. In emmetropia (spherical equivalent, SE ?0.49D to +0.5D), mild to moderate myopia (SE ?0.50D to ?5.99D) and high myopia groups (SE <-6.00D), the average subfoveal CT was 300.3 ± 62.1 μm, 219.3 ± 65.4 μm and 194.0 ± 59.7 μm, respectively. In all eyes, the temporal CT was the thickest among all of the locations in the macular area, and the CT was thinnest nasally. Gender, axial length (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were the strongest related factors for subfoveal CT in mild to moderate myopia, while AL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for subfoveal CT in highly myopic eyes.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myopia was high in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Macular CT was generally thinner in highly myopic eyes. Our study provided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the medical school cohort, including CT, AL, ACD, IOP and eye care habi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初中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为近视防控提供科学±据。
  方法:整群抽取深圳市5所小学学生(6737名)和3所中学初中学生(1925名)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视力、眼前节、眼底、眼位和屈光状态检查。运用卡方检验分析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对不同性别和年级的近视率进行比较。
  结果:深圳市5~16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7.0%,其中女性、高度近视家族史,连续看近时间过长和户外活动时间过短为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8662例学生中正视眼、远视眼、散光眼和近视的检出率分别为15.1%、11.3%、11.0%、62.6%。随着年级增长,正视、远视、散光的检出率逐渐减小,近视检出率逐渐增多。其中小学6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近视增长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每相邻两个年级近视增长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38~45.018, P<0.05);男生近视检出率为61.0%,女生的近视检出率为65.5%,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17.180,P<0.05)。
  结论:深圳市5~16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近视是主要原因。近视患病率随着年级逐渐上升,且发展越来越快,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密集线上教学对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2/08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随访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中小学生77名,问卷调查统计疫情期间(2020-02/05)和学校期间(2020-05/08)网课时间、堂课时间、非学习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等,测量疫情期间和学校期间眼轴(AL)长度的变化,分析上网课对儿童眼轴增长和近视的影响。

结果:小学组疫情期每天上网课和学校期每天上堂课的时间分别为2.69±1.02、4.07±0.78h(P<0.001),近距离用眼总时间分别为6.67±1.82、6.31±1.19h(P=0.246); 中学组疫情期每天上网课和学校期每天上堂课时间分别为4.35±1.59、6.33±0.66h(P<0.001),近距离用眼总时间分别为9.19±2.46、7.85±0.81h(P=0.010)。小学组疫情期间和学校期间右眼AL增长分别为0.15±0.09、0.06±0.06mm(P<0.001),左眼AL增长分别为0.12±0.16、0.07±0.09mm(P=0.048)。中学组疫情期和学校期间右眼AL增长分别为0.08±0.08、0.05±0.05mm(P=0.242),左眼AL增长分别为0.13±0.09、0.04±0.06mm(P<0.001)。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用眼总时间明显增加,眼轴增长较学校期间加快,近视度数快速增加。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密集线上教学使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AL增长较学校期间明显加快,刺激近视度数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地区小学生近视现况与影响因素。

方法: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法选择北京市一至三年级小学生801名,现场问卷调查共计801份,符合年龄7~10周岁的筛查对象757名,有效问卷共757份,患病率为24.4%。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所有对象基线资料,对比引起近视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产生近视的因素。

结果:看书用眼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父母近视情况、户外活动时间、注意读写姿势均是导致小学生近视的相关因素。将上述有差异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以证实。

结论:北京市小学生近视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家庭、日常生活及学生自身上均存在较多的问题,需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防控,预防及延缓近视的发生,促进小学生的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