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1996年以来24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有腹部绞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58.3%的患者伴恶心、呕吐,45.8%的患者有呕血、黑便,大便潜血全部阳性,25%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腹痛发生后2~14d出现下肢紫癜。内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多发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回肠末段黏膜病理改变最严重。解痉剂和抗酸药物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霜斑状多发溃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其典型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常见小儿急腹症的区别,分析误诊原因并进行鉴别。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20例误诊为小儿急腹症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查看和统计其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过程,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临床报道,对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常见小儿急腹症进行鉴别。结果通过分析认为误诊的客观原因是腹型过敏性紫癜特征性症状延后,主观原因是医师对疾病缺乏认识,检查不够仔细,诊断过于仓促;结合其他临床研究结果得出了腹型过敏性紫癜与消化溃疡、细菌性痢疾、急性坏死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及急性阑尾炎等常见小儿急腹症都有区别,并提出了相应鉴别的方法。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小儿急腹症的区别是腹部有压痛(痛点不固定),腹肌紧张和反跳痛不显著,症状重体征轻等;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并认真检查和仔细诊断,可有效避免误诊的发生;该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确诊后应先找出过敏原并进行避免,严重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5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均行胃镜检查,19例行肠镜检查。结果9例发病前有相应的诱因。54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且症状重、腹部体征轻,皮肤紫癜均在之后出现:18例出现显性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示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淤斑、糜烂、溃疡形成。病变范围广,以十二指肠壶腹降交界及降结肠,乙状结肠为重,激素治疗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以症状与体征不符、内镜下胃肠黏膜病变广泛、激素治疗有效为特点,易误诊,需早期行内镜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自觉症状明显但体征轻,单用解痉剂、抗酸剂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早期胃镜检查见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H2受体阻滞剂、654-2、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46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腹泻分别为100%、47.8%和37.0%,腹痛症状表现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查体常无固定压痛点。一过性关节肿痛发生率87.0%。迟出现紫癜10例,特殊皮疹或紫癜认识不足7例,未发现紫癜5例共22例均造成误诊漏诊(48%)。误诊漏诊为急腹症11例占误诊漏诊50%。预后良好。结论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常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消化道症状先于皮肤紫癜出现的误诊漏诊率高,易误诊为急腹症,应提高认识,尽早确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住院的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297例(100%)HSP患儿均出现皮疹,其中34例皮疹不典型,合并消化道症状诊断为腹型HSP189例(64%),腹型组中136例患儿以皮肤紫癜首发,所有腹型HSP患儿均有腹痛,部分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呕吐、腹泻,患儿消化道症状重,腹部体征轻,1例合并肠穿孔,另2例合并肠套叠。52例患儿行胃镜检查: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点、溃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腹型HSP容易被误诊,尽早行内镜检查对早期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腹型过敏性紫癜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卿 《江西医药》2007,42(9):806-807
目的 探讨以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1998~2006年收治的30例以腹型紫癜为首发症状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未出现典型皮肤紫癜前往往被误诊,误诊率为63.3%.结论 如果遇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部症状与体征不符合,无皮疹出现时,应想到该病可能,可行胃镜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以及误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过敏性紫癜成年患者76例。依据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分为腹型与非腹型两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与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对比的过程中,发现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皮疹、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以及腹痛等症状表现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内镜检查中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溃疡、糜烂、黏膜充血,且病变存在融合的情况,十二指肠与回肠末端病变表现异常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腹型组患者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与清蛋白降低表现的较为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诊断患者病情期间,腹型过敏性紫癜成年患者的误诊率达到55.3%。结论与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相对比,腹型过敏性紫癜成年患者的消化道表现更为明显,且内镜检查下的十二指肠与回肠末端病变表现更为严重;根据腹型过敏性紫癜成年患者的腹部症状予以鉴别,极容易产生误诊,在诊断中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蔡洁  胡波  桂明 《安徽医药》2013,17(2):234-236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征、胃镜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其中69例行胃镜检查患儿的胃镜特点、12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结果患儿均有腹部疼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重而腹部体征较轻,腹痛发生1/2~45 d后皮肤出现紫癜。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病变以胃窦、胃体、十二指肠降部及球部为主,但十二指肠黏膜改变最严重。采用黏膜尿素酶试验或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54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类似皮肤紫癜样病变是其常见的镜下特点,有早期诊断价值。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统计误诊疾病种类。结果32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以消化道疾病收治,确诊后按过敏性紫癜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不典型的疾病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鉴别患儿的消化道症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提高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确诊率,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魏明通  胡乃中 《安徽医药》2016,37(5):512-516
目的 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2月至2015年3月消化内科收治的7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腹型过敏性紫癜好发于青年(75.7%),春夏冬季(85.7%),发病前有可疑诱因的51.4%,临床表现常为恶心呕吐和消化道出血,伴有腹痛,腹痛性质常为阵发性绞痛、胀痛或隐痛,腹部体征以压痛为主97.1%(68/70),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皮疹出现先于消化道症状易于诊断,皮疹出现迟于消化道症状容易误诊,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患者误诊率47.1%(33/70)。误诊原因常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者、胆道疾病、消化道溃疡等;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下表现常累及上消化道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的球、降部,下消化道常累及回肠末端和直肠,内镜下表现形式常为黏膜的红斑、充血、糜烂、溃疡,常成广泛性病变,其病理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坏死;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组的上肢、躯干紫癜和CRP值升高高于过敏性紫癜无消化道出血组(P<0.05)。结论 十二指肠球降部和胃体、胃窦、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常累及;腹型过敏性紫癜中上肢、躯干的皮疹和CRP的升高有助于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腹型过敏性紫癜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卓  郝英霞  杨颖  张彦 《中国医药》2006,1(11):692-693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了变态反应所致。临床上分为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以皮肤型多见,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腹型过敏性紫癜与皮疹同时出现或发生于皮疹之后临床诊断不难,但如果腹型紫癜发生在皮肤病变之前,因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上无特异性,不易与其他腹部疾病相鉴别,有时甚至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而手术治疗。现对我科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误诊的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早期认识,从而达到减少误诊、防止并发症及不必要手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刘爱琳  李利等 《云南医药》2001,22(3):227-228
过敏性紫癜 (HSP)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以广泛的急性无菌性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改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而腹型过敏性紫癜因其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及多样性易导致临床上误诊误治。我院儿科自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 8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 ,其中早期误诊 38例 ,误诊率 4 7 5% ,现将误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4~13岁 ,平均 8 1岁。 38例均有腹痛症状 ,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的钝痛或绞痛。其中 17例伴有黑便或血便 ,2例伴呕血 ,1例伴抽搐 ,1例体检时腹部触及一质地中等的包块。 38例中有 2 8例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以腹痛起病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漏诊率。方法对本院2008~2010年收治的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均表现为腹痛,隐血试验阳性、皮疹等,胃镜检查表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肠镜检查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浅溃疡,经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易误诊,内镜检查对腹型HSP起重要作用,激素治疗对HSP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14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消化道出血、肾炎为主要表现。临床主要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和肾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常因以腹痛为唯一临床表现或腹痛症状出现于其它症状之前而误诊。现对我院误诊的14例腹型紫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全身性血管性疾病,亦称免疫性血管性疾病,临床主要有皮肤型、腹型、肾型、关节型及其他类型,皮肤型多见,发患者群多为儿童,成人少见,其中腹型常因症状不典型极易导致误诊误治。现对我院误诊的13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胃肠黏膜的改变及误诊原因,指导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间吉林省延吉市医院门诊和住院的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行胃镜检查,19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腹痛的严重程度与腹部体征不一致,腹部查体无固定的压痛点及明显的腹肌紧张。27例经胃镜检查均见胃肠黏膜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或溃疡,1例伴有食管下段贲门黏膜充血。经内镜检查发现病变以十二指肠降段、回肠末段、回盲部和升结肠为重,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伴有浅溃疡,黏膜较脆,触之易出血。本组临床表现的特点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基础上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分别为41%、27%、19%、11%。皮肤紫癜出现之前腹痛为首发的过敏性紫癜容易误诊,34例中误诊病例为26例,分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结论过敏性紫癜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临床症状程度与胃肠黏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内镜下胃、肠黏膜病变检出率为100%,胃镜检查在过敏性紫癜中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多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当病变累及消化道黏膜时则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消化道症状,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对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腹型HSP,临床上较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笔者对所在医院2004-01—2012-10治疗的27例腹型HSP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9.
李林 《天津医药》2005,33(4):246-246,F003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也称许-亨氏紫癜(Schonlein—Henoch purpura,SHP)综合征,是学龄期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2/3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因而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严重腹部绞痛、呕吐和血便等。本病的消化道症状早于皮疹出现前,临床需与外科急腹症鉴别。笔者回顾分析32例最终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SHP患者伴消化道症状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SHP消化道损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3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发作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以腹痛、血便、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腹痛剧烈,部位固定,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合并鲜血便及呕吐,B超可见“靶环征”或“同心圆”表现。可采用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腹痛剧烈部位固定合并血便及呕吐,可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