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和目前已有的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即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介绍了各种控制方法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结构振动控制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浅谈内部会计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彦 《山西建筑》2009,35(36):215-216
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介绍,深入探讨了内部会计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阐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质及内部控制的思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水泵控制方法的节能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管网控制的概念,并根据水泵控制和旁通控制的组合,给出了7种管网控制方式.分析了各种管网控制方式的管网特性曲线和节能性,给出了各种管网控制方式适用的场合.  相似文献   

4.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质量控制特点,论述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阐明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 ,即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以及相应的控制理论概要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结构振动控制的工程应用及发展现状 ,得出迄今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仍主要为被动控制 .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 ,提出了结构振动控制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指出了目前我国结构振动控制应用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如果出现超预算,既阻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又影响了工程各方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工程造价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控制的状态是动态控制。要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必须将重点转移事前控制上来。本文对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进行有效控制进行了论述,为后期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施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赵炜  罗洋 《山西建筑》2010,36(15):241-242
从施工管理方面对工程成本控制关键进行了分析,从成本控制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控制成本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达到了控制成本的效果,解决了成本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索南努布 《山西建筑》2014,(26):220-221
探讨了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分析了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要素和任务,并进一步总结了进度控制要素与质量控制要素在施工各阶段的作用,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谈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及其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志坤  郑际汪 《山西建筑》2010,36(3):267-268
分析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及其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且探讨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及其风险控制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及其风险控制的对策,从而实现项目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徐飙 《山西建筑》2009,35(19):59-60
主要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分类,阐述了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的不同特点,最后对结构振动控制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开发控制--城市设计作为操作手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志敏 《规划师》2005,21(11):98-100
城市设计对城市开发的控制具有控制范围的总体性、控制作用的能动性、控制力度的弹性、控制目标的城市性等特性。通过城市设计特有的控制要素和控制导则,城市设计可作为操作手段,实现对项目开发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姜亦雯 《城市建筑》2014,(14):222-222
本文研究了我国当前建筑施工成本造价控制的现状,分析了建筑施工成本造价控制的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控制策略以及需要关注的重点,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些更为直接的成本造价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梓宁 《山西建筑》2007,33(19):229-230
从原材料的控制、配合比设计控制、施工阶段控制三方面探讨了热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重点对施工阶段的控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及路面使用的耐久性等,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周塑镇 《今日消防》2021,6(9):43-45
针对传统消防管控系统在传输管控传输指令时,数据量丢失较多,导致管控系统的吞吐率较大,文章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消防管控系统并进行实现.硬件部分采用芯片STM32F103RC作为核心处理器,设计管控主控器结构,采用8路结构的LED电源驱动电路,构建物联网电路结构.软件部分以SQL数据库作为结构支持,设计消防数据库,以物联网体系架构作为基础,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设定管控执行流程,最终实现管控系统的管控功能.准备两种传统管控系统与设计管控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管控系统的吞吐率数值63.94%左右,吞吐数据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赵维华 《山西建筑》2003,29(17):101-101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构成,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的沟通及监督五个方面作了阐述,提出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谈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四大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是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四大控制”。正确认识和把握“四大控制”及其之间的关系,对实现项目施工管理“成本低、工期短、质量高、安全好”的基本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裂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关系工程安全.本文基于水化热分析理论,就施工前温控措施如合理分层分块、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冷却水管布置,施工中温控措施如入仓温度控制和保障浇筑质量,施工后温控措施如温度检测和养护,极端情况温控措施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傅安俊 《山西建筑》2008,34(8):112-112,125
对结构振动控制的含义进行了介绍,从基础隔震被动耗能减震以及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等领域探讨了结构振动控制的原理,并介绍了不同领域的结构振动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以促进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层混凝土建筑的裂缝控制应该防患于未然,尽量预防有害裂缝,科学地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只要使设计与施工能紧密结合,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Pseudo-negative stiffness (PNS) control of a base-isolated structure, which has a large damping ratio at the isolation level, is used to suppress isolator displacement without large force transmission to the superstructure during extreme earthquakes. However, potential increases in floor acceleration in the superstructure are induced by the large damping ratio, especially for low-to-moderate seismic input level. In consideration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ty and safety, a modified PNS (MPNS)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the ‘ideal isolation control principle’ is proposed, considering different seismic intensity levels. The effect of the MPNS control is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floor acceleration, inter-storey drift and isolator displacement within a probabilistic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engineering framework.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MPNS control, conventional PNS control and passive damping control. A benchmark base-isolated building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I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seismic intensity measures for different response parameters are optimised. An extensive parametric study is also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control parameter to conform to the ideal isolation control principl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PNS control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challenging problem of improving structural functionality at low seismic intensity, as well as structural safety from collapse at extreme seismic int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