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壁虎体外抗Bel-7402肿瘤细胞的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研究,为壁虎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声﹑萃取的方法依次分级提取壁虎的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并采用噻唑蓝(MTT)法对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Bel-7402肿瘤细胞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壁虎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在体外对Bel-7402肿瘤细胞抑制率分别为93.24%、74.81%、93.25%、91.03%和25.13%,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二氯甲烷部位、水部位。结论:壁虎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Bel-7402肝癌细胞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以石油醚部位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夏至草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夏至草中不同极性的粗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分离纯化,为寻找分离抗HSV-1的活性组分做准备。方法:分别以水、95%乙醇、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药物。采用HSV-1-Hep-2细胞体外病毒感染模型,进行体外抗HSV-1作用的评价。将醇提物采用水沉法进一步纯化,分别将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酶标仪测定中性红染色A540值,计算治疗指数(TI)。结果:夏至草的水、乙醇、乙酸乙酯三种总提取物中,乙醇总提取物的抑毒效果最好。夏至草醇提水沉后,上清液的治疗指数TI大于46.5,沉淀物的治疗指数TI大于51.6。结论:夏至草醇总提取物具有抗HSV-1活性,醇提水沉后,其上清液和沉淀物都有显著的抗HSV-1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皱瘤海鞘不同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活性。方法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物,利用vero细胞体外增殖模型,通过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皱瘤海鞘不同部位抑制HSV-Ⅰ对vero细胞感染的作用。结果 皱瘤海鞘水部位TC50值为7.448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093 mg/ml,治疗指数TI为80,具有高效低毒性,与阳性对照药物效果相当。皱瘤海鞘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TC50值为2.299 mg/ml和3.269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225 mg/ml和0.272 mg/ml,治疗指数TI为10,12。结论 皱瘤海鞘水部位在体外抗HSV-Ⅰ具有良好的活性,氯仿与正丁醇部位活性很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血管生成和抗氧化活性,以期为白花蛇舌草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95%乙醇提取物水溶液依次萃取,得到4种不同极性部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管腔形成实验初步观察各极性部位抗血管生成活性;以总还原力、DPPH·和·O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各萃取物抗氧化能力。结果: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HUVEC管腔形成有较好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总还原力高于其他部位;DPPH·清除率顺序为: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水部位,其IC50值分别为0.110 mg/m L、0.122 mg/m L、0.473 mg/m L和0.754 mg/m L,·OH清除率顺序为:石油醚正丁醇乙酸乙酯水部位,其中石油醚部位清除·OH线性关系较好,线性方程为y=38.565x-40.991,IC50值为2.374 mg/m L。不同极性部位对HUVEC管腔形成的抑制和抗氧化活性呈浓度依赖关系,DPPH·清除率呈时间依赖关系。结论:白花蛇舌草不同极性部位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同时能抑制HUVEC管腔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肝舒康各提取部位的体外抗乙肝病毒(HBV)作用。方法:取各萃取部位作用于乙肝病毒DNA转染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以细胞病变(CPE)考察药物对该细胞的毒性,采用酶联法(ELISA)检测药物对2215细胞分泌的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125、375、62.5μg/mL。最大无毒浓度(TC0)分别为62.5、125、31.3μg/mL;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对2215细胞的HBsAg表达抑制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48.6、14.0μg/mL,对2215细胞的HBeAg表达抑制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52.4、19.7μg/mL,而正丁醇部位均大于125μg/mL。石油醚部位的治疗指数(TI)值分别为2.57和2.43,乙酸乙酯部位的治疗指数分别为26.7和19.04,正丁醇部位均小于2。结论:复方肝舒康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最强,石油醚部位抗乙肝病毒作用较弱,正丁醇部位对乙肝病毒无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药用植物马甲子叶醇提物中分离筛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组分。方法: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马甲子叶醇提物,并将这三个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再把筛选得到的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部位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并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组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结果:通过体外抗Hep G-2细胞和He La细胞实验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通过硅胶柱分离,获得5个组分,通过MTT实验发现这5个组分中,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1和1∶2洗脱所得到的两个组分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石油醚:乙酸乙酯为1∶2的洗脱具有更好的杀伤作用,对Hep G-2细胞和He La细胞的IC_(50)分别为45.79,13.16μg/m L。结论:从马甲子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组分,为进一步分离抗肿瘤活性成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板蓝根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板蓝根各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其中部位活性最强,TI为8.2;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结论板蓝根在体外主要通过抑制生物合成而发挥抗HSV-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薄荷的12个化学部位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HSV-1)研究,以确定薄荷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具体有效部位。方法:把薄荷的水煎液浓缩至一定体积上样于大孔吸附树脂柱,分别用水、25%乙醇、50%乙醇、75%乙醇进行洗脱,采用HSV-1-Hep-2(其中Hep-2为人喉癌上皮细胞)细胞体外病毒感染模型,进行体外抗HSV-1作用评价,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酶标仪测定中性红染色A540值,计算治疗指数(TI)。结果:薄荷大孔树脂水洗脱液2号具有显著的抗HSV-1活性,其TI指数为74.3。结论:薄荷水溶性成分对HSV-1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体外抗痛风药物筛选模型,对木藤蓼不同部位提取物进行抗痛风体外活性筛选研究。方法:利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筛选模型,用木藤蓼不同部位的提取物进行抗痛风活性筛选,并测定IC50值。结果:木藤蓼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大小顺序为:95%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水石油醚。结论: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木藤蓼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条叶龙胆愈伤组织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及水萃取物体外抗肝癌(HepG-2)活性,确定其抗肿瘤的有效部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条叶龙胆愈伤组织各部位萃取物对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条叶龙胆愈伤组织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及水萃取物对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条叶龙胆愈伤组织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HepG-2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2.83μg/m L、73.06μg/m L。结论:条叶龙胆愈伤组织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为其抗肝癌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侧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侧柏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为26.09 mg·L-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为39.02 mg·L-1)和醇提物(IC50为98.20 mg·L-1),石油醚部位(IC50为188.27 mg·L-1)和水部位(IC50为325.28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为7.59 mg·L-1,FRAP 4.40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为8.28 mg·L-1,FRAP 3.82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为24.21mg·L-1,FRAP 1.77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为27.53 mg·L-1,FRAP 1.3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侧柏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南方红豆杉枝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南方红豆杉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进行酶抑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南方红豆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南方红豆杉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 27.854 1 mg·L-1),其次醇提物(IC5029.215 5 mg·L-1)和正丁醇部位(IC50 38.913 0 mg·L-1),水部位(IC50 74.505 9 mg·L-1)石油醚部位(IC50 128.729 5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6.370 7 mg·L-1,FRAP 4.266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 9.535 8 mg·L-1,FRAP 3.275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 20.461 3 mg·L-1,FRAP 1.498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26.685 5 mg·L-1,FRAP 0.67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南方红豆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颗粒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幽门螺杆菌(Hp)的活性。方法:以人肌肉横纹瘤细胞(RD)作为受试细胞,用EV71病毒感染RD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裸花紫珠颗粒抗EV71病毒的作用;采用幽门螺杆菌ATCC43504国际标准菌株,将100、50、25、12.5、6.25 mg/mL不同浓度的裸花紫珠颗粒药液进行琼脂打孔法试验,测定不同浓度药物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结果:裸花紫珠颗粒可抵抗EV71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治疗指数为35.26;裸花紫珠颗粒对Hp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100 mg/mL和50 mg/mL浓度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7±0.45) mm和(10.8±0.26) mm。结论:裸花紫珠颗粒有较好的体外抗EV71病毒作用,对防治EV71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儿手足口病有一定临床意义;裸花紫珠颗粒对Hp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有望用于治疗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胃溃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鸡骨草的抗病毒活性及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细胞体外抗病毒实验法,结合CPE法及MTT法,以TI值(治疗指数)为研究指标,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研究鸡骨草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1)、柯萨奇病毒(COX-B5)的抑制作用。结果:鸡骨草对RSV、HSV-1有较好的效果,TI值分别为15.56和13.55;30%乙醇部位对COX-B5效果较好,其TI值为16.11;50%乙醇部位对RSV效果较好,其TI值为27.86;70%乙醇部位对HSV-1效果较好,其TI值为14.93。结论:鸡骨草提取物具有体外抗RSV、HSV-1、COX-B5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马甲子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系统溶剂法将马甲子叶提取为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部位后,用纸片法考察不同溶剂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涂布法测定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油醚、三氯甲烷和水部位无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达显著性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MIC值分别为0.714,0.714,0.357,0.357 g·L-1。乙酸乙酯部位对4种细菌均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综合抑菌效果比较: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结论: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马甲子叶的有效抑菌部位,是寻找新抑菌活性成分的基础,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初步探讨抗病毒机制。选择体外抗病毒活性较强的部位,观察其对HSV-Ⅰ脑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综合评价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大青叶Ⅱ~Ⅴ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除Ⅲ,Ⅴ部位外,其余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Ⅳ部位能显著降低HSV-Ⅰ脑炎小鼠死亡率。结论:大青叶Ⅳ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HSV-Ⅰ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人面果叶子、根部、果实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相应的实验体系测定总酚含量、还原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DNA损伤作用,从而评价人面不同部位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6个提取物显示抗氧化活性,其中叶子部位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相当。结论:此次研究为从人面果中分离得到天然抗氧化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女贞子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女贞子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旨在为女贞子抗氧化相关有效成分的分离提供依据。方法:在体外化学模拟的条件下,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法、邻苯三酚法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女贞子醇提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个萃取部位抗氧化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女贞子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效果最强,其次是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结论:测定了女贞子醇提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初步确定女贞子中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女贞子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鸡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两种炎症模型来评价裸花紫珠抗炎活性,同时测定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裸花紫珠粗提物组及各洗脱部位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趾肿胀;裸花紫珠粗提物组及各洗脱部位组能显著降低PGE2含量,裸花紫珠粗提物组和40%醇洗组能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裸花紫珠粗提物及各分离洗脱部位都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的合成、对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皱瘤海鞘不同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 HSV -I)的活性.方法 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物,利用Vero细胞体外增殖模型,通过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皱瘤海鞘不同部位抑制HSV-Ⅰ对vero细胞感染的作用.结果 皱瘤海鞘水部位TC50值为7.448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093 mg/ml,治疗指数TI为80,具有高效低毒性,与阳性对照药物效果相当.皱瘤海鞘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TC50值为2.299 mg/ml和3.269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225 mg/ml和0.272 mg/ml,治疗指数TI为10,12.结论 皱瘤海鞘水部位在体外抗HSV-I具有良好的活性,氯仿与正丁醇部位活性很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