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葙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诱导青葙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和最佳诱导条件.方法 选取青葙饱满成熟种子培养无菌苗,以其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添加NAA、6-BA、2,4-D组合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和培养基.结果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试管苗茎段,MS+0.5mg/L 6-BA+0.5mg/L NAA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2.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青葙的愈伤组织培养方法,为青葙的快速繁育体系及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小麦主要推广品种的成熟胚组织培养体系,并筛选优良的转基因受体基因型,以12种小麦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对其成熟胚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进行了诱导分化和再生的研究,探讨了不同2,4-D浓度下3种诱导培养基(MS2、L32、N64)、以L3为基本培养基的3种分化培养基以及以MS为基本培养基的3种生根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养基对成熟胚愈伤的诱导率和分化率的影响差别不大,而主要影响愈伤质量和生根效果。3种诱导培养基的平均诱导率均超过85%,N64的最高(90.13%),L32培养基的愈伤质量最好,诱导效果最佳。不同激素配比均可诱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再生,但不同基因型间有较大差异,添加0.5mg.L-1 IAA和1mg.L-1 KT的分化培养基L2的平均分化率最高(55.68%);添加0.2 mg.L-1 IAA和0.5 mg.L-1 MET的生根培养基MX1的平均生根率最高(37.02%)。不同基因型的出愈率、胚芽率、分化率、生根率差异显著,筛选出鲁麦14、良星99、济麦21、山农20、良星66等5个小麦品种可作为优良的转基因成熟胚受体材料,并初步建立起适于它们的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小麦成熟胚在转基因研究中的利用,以陕麦159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小麦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研究表明,不同消毒处理、2,4-D浓度和接种方法对胚性愈伤出愈率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浸种时间和培养基类型对胚性愈伤组织出愈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采用次氯酸钠初次消毒20min,升汞二次消毒5min,消毒彻底,对种子损害较小;浸种时间18~20h易于成熟胚的剥取,且诱导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MS培养基较1/2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效果好,MS培养基2,4-D浓度为4mg.L-1时(30g蔗糖+7g琼脂)胚性愈伤组织率最高,愈伤组织质量较好;完整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率最高达84.17%,碎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率最高达94.17%。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新疆甜高粱愈伤诱导及增殖过程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愈率及增殖量在品种间差异较小。通过比较两种外植体的出愈率和增殖量可知成熟胚优于种子。暗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最佳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 5 mg/L2,4-D 30 g/L蔗糖。光照条件下进行愈伤增殖培养,最佳愈伤增殖培养基为MS 2 mg/L 2,4-D 0.3 mg/L KT 30 g/L蔗糖。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外植体培养效果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3个水稻品种(组合)或品系 (基因型)为材料,对不同外植体(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结果表明,4种外植体的培养效果存在基因型差异,不同外植体的培养效果差异明显。花药与幼穗、成熟胚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幼穗与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也呈显著正相关;绿苗分化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性;4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愈伤组织作为分化再生的外植体,通过优化激素组合和调节培养基渗透压,建立了适合水稻遗传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将水稻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再生的过程划分为3个不同时期,即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诱导,胚性细胞诱导保持,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再生,以CultureI(LS 2,4-D2.0mg/L)诱导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剥离后接种于Culture II-3(LS 2,4-D 2.5mg/L 山梨醇3g/L)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后接种于Culture Ⅲ-2(MS NAA 0.5mg/L 6-BA 1.0mg/L Kinetin 2.0mg/L 山梨醇8g/L)上分化成苗,培养结果表明,该再生体系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再生率均在60%-80%之间,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高效再生体系建立水稻外源基因遗传转化系统,使转化过程中所得转化愈伤组织高效再生成苗,从而顺利获得转化植株,可以提高水稻外源基因转化的效率,为水稻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优良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玉米自交系7922、H99、P2、Mo17、吉846、吉63等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及不同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NB培养基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对于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2,4-D浓度为2 mg/L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均最高;在以20 g/L蔗糖和20 g/L葡萄糖及30 g/L蔗糖和10 g/L葡萄糖作碳源的诱导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但不能长期继代使用。对不同激素组合对玉米愈伤组织再生分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锯叶棕成熟种子中成功实现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成熟种子放在MS培养基上培养,加入0.15%活性炭,452 μmol/L 2,4-D和14.7 μmol/L N6-2iP,所有成熟合子胚培养5周后长出体胚簇,12周后,外植体转移到2,4-D浓度减到90.4 μmol/L的MS培养基中进行体胚增殖,之后体胚转移到含有0.9, 9 μmol/L TDZ或没有生长调节剂的基本培养基中转化成小植株。9 μmol/L TDZ对植株再生是无效的,然而,在0.9 μmol/L TDZ中作次培养有12%胚胎能长成完整植株,没有生长调节剂中35%胚胎长出嫩枝,这些嫩枝转移到含有22.2 μmol/L NAA的培养基中全部都会生根。picloram和2,4-D对锯叶棕幼苗愈伤的诱导效果最佳,6-BA次之,对子叶来说,picloram和2,4-D对愈伤的诱导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对茎尖的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实验用玉米自交系GS01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培养基、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2,4-D浓度等对GS01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经过继代培养筛选出胚性愈伤组织,使之分化、生根和出苗,成长为完整的植株。实验表明:玉米自交系GS01在N6培养基、2,4-D浓度为1mg/L、蔗糖浓度为30g/L时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五指毛桃不同外植体和激素配比对其愈伤组织形成进行研究,建立起培养体系。[方法]以五指毛桃的叶片、叶柄和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1/2MS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比较不同外植体及激素配比对五指毛桃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叶片最易诱导愈伤组织,叶片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3.0 mg/L+NAA 1.0 mg/L;其次是叶柄,叶柄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茎段不适合作为五指毛桃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结论]叶片为五指毛桃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适合进一步继代培养,这一结论可为今后建立繁育体系和规模化育苗提供物质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成熟胚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褐化可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和组培过程的进行。实验研究探讨3种防褐剂硝酸银(AgNO3)、活性炭和PVP及培养条件对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过程中褐化控制的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AgNO3能明显减轻褐化,其中愈伤组织诱导时10.0 mg/LAgNO3控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7.0 mg/LAgNO3控制较为适宜。2.0 g/L活性炭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高于此浓度会抑制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初期在含2.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培养7 d,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生长。愈伤组织诱导时1.0 g/LPVP能在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的同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暗培养能显著减轻褐化的发生,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良好的组织培养效果是提高植物基因转化效率的基础。以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10个优良品种(系)为材料,对这些品种的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的组织培养效果进行研究,旨在筛选每一基因型最适合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类型,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禽伤诱导率和再生成苗率与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密切相关。8802在花药和成熟胚培养中表现突出,花药出愈率达119.5%,愈伤分化成苗率19.9%;烟农19的幼穗愈伤直接分化成苗率最高,这43.5%;8802、烟农19和潍麦8号三个基因型的幼胚培养效果差异不显著,其愈伤分化成苗率分别为26.3%、24.5%和24.8%。蔗糖浓度在3%~9%之间,对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很小。高浓度蔗糖降低愈伤生长速度。在一定蔗糖浓度下,愈伤诱导率与2,4-D浓度密切相关,高浓度的2,4-D对愈伤组织再生不利。MS+4mg/L2,4-D对于成熟胚的脱分化相对较好,MS和MS+0.4mg/L NAA+0.6mg/L KT作为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再生培养基,对不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试管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PP333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01mg·L-1PP333可使叶片和茎段均形成较优质的愈伤组织,且茎段愈伤组织芽和根的分化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2.8%和14.8%;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而言,各PP333浓度处理均无芽的分化,而随浓度的增加,根的分化也逐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郑58和丹340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选取9个优良玉米品种的自交系,以幼胚为外植体,以N6、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探讨基因型、培养基类型、外植体大小、激素浓度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分析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生长状态的差异,对诱导成功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和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起决定作用,且基因型和培养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外植体大小在1.5~2.0 mm时的幼胚较适合诱导胚性愈伤组织;2,4-D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起关键作用,浓度在2.0~2.5 mg/L时大多能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和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再生的影响,以小偃22、西农1376、西农1012和西农1013为材料,对各小麦品种(系)的幼穗、花药、幼胚和成熟胚组织的培养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与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密切相关.以幼穗和花药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均最高,达98.97%和3.85%,成苗率和花培效率均值亦最高,达12.83%和2.39%;以幼胚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也最高,达99.27%,西农1012平均成苗率最高,达51.03%;以成熟胚为材料,小偃22平均出愈率最高,达93.22%,西农1376平均成苗率达19.78%.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的4种外植体愈伤诱导和分化率与2,4-D浓度密切相关,1.0~3.0 mg·L-1 2,4D浓度能较好地诱导4种离体组织愈伤的产生及分化.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在2,4-D最佳诱导浓度上也有差异.供试小麦4种离体组织培养再生特性比较表明,离体幼胚培养再生效率最高,成熟胚次之,幼穗最差.  相似文献   

16.
尾叶桉U6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桉树品种尾叶桉U6叶盘为外植体,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6-BA,IAA,IBA,NAAA,通过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建立了较好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尾叶桉U6叶盘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2,4-D 1 mg/L IAA 0.2 mg/L 蔗糖30 g/L 琼脂粉5 g/L;小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NAA 0.2 mg/L mA 0.5 m/L 蔗糖30 g/L 琼脂粉5 g,L.40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叶盘的分化;20 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再生植株的生根.2种抑菌抗生素中,头孢霉素对叶片再生影响较大;而250 mg/L的羧苄青霉素能有效地抑制农杆菌菌株EHA105的生长,却对尾叶桉叶盘的芽分化影响不大,为适宜的抑菌抗生素.3种农杆菌LBA4404,EHA105,GV3101的菌液浸染桉树叶盘,统计其愈伤组织GUS染色率,以EHA105对外植体的浸染能力最强,达83.3%.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出一套适于珠芽魔芋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珠芽黄魔芋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为外植体,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开始伸出鳞片叶片作为外植体材料,75%酒精消毒30 s后,0.1% HgCl2溶液中浸泡15 min为宜,其成活率达到96.7%;最优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TDZ 0.5 mg/L+NAA 0.1 mg/L+蔗糖30.0 g/L+琼脂6.0 g/L,其诱导率达到95.6%;最优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蔗糖30.0 g/L+琼脂6.0 g/L,不定芽诱导率达到71.1%,单位接种质量愈伤组织分化芽数达到2.88;全展叶片苗在MS+NAA 0.25 mg/L+蔗糖15.0 g/L+琼脂 6.0 g/L培养基的生根率达到100.0%,平均根数达到1.36。以开始伸出鳞片叶片为外植体建立的珠芽黄魔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达到了魔芋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技术水平,对解决珠芽魔芋产业发展中种芋供不应求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