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褐斑也叫做肝斑,是发生在人颜面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此病患者多为中年女性。目前,黄褐斑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激素代谢失调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此病多由肝郁脾虚、肝肾不足所致,应使用疏肝健脾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疏肝补肾法在女性肝郁肾虚型黄褐斑中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69例肝郁肾虚型黄褐斑患者分成甲组(n=34)和乙组(n=35),甲组患者采用疏肝补肾法来治疗,而乙组患者使用中成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结果甲组的黄褐斑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乙组黄褐斑患者治疗效率为62.86%,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治疗后甲乙组患者的MASI评分、黑色素指数和血红素值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疏肝补肾法能减少女性肝郁肾虚型黄褐斑面积,降低黑色素沉积,对黄褐斑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也叫做肝斑,属于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它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出现黄褐斑可能是患者的内分泌发生了改变,若是女性出现黄褐斑可能与其体内的女性激素代谢失调有关。女性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均可出现黄褐斑,在妊娠期出现的黄褐斑又叫做妊娠斑。妊娠斑多在女性妊娠的第2~5个月开始出现,但在分娩后可逐渐消失。不过,在下一次妊娠时,黄褐斑还可出现。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中,约有20%以上的人会出现黄褐斑。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在中医中属于"面尘"黧黑斑,多发生与女性,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有西医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等,西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物理治疗疗程较长,均导致治疗受到一定限制。中医辨证对黄褐斑分型包括有肝郁血瘀型、脾虚血瘀型及肾虚血瘀型,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型提供不同的中医治疗药物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从黄褐斑的病因入手,分析研究黄褐斑的不同分型及不同治疗方法,并对典型病例给予分析,旨在提高黄褐斑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胡献国 《求医问药》2012,(10):35-36
黄褐斑是发生在人颜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斑。此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很可能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激素代谢失调有关。黄褐斑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在出现黄褐斑后,很多女性都会因心理负担较重而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与社交活动。有些患有此病的女性还会因心理上的负担而使机体的内分泌功能更加紊乱,进而加重黄褐斑的症状。中医认为,黄褐斑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为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方朝晖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主要责之于瘀血,瘀血除,新血生,色斑自除。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病案举例、讨论几方面出发,总结方朝晖教授治疗黄褐斑的经验,以期为临床诊治黄褐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曾冲 《开卷有益》2007,(10):38-38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和孕妇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颜面处出现黄褐斑片为特征,常在春夏两季加重,秋冬季节减轻,日晒后加剧。中医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当气滞血瘀、肌肤失养、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故生褐斑。治宜疏肝理气、养血润肤、祛瘀消斑为大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法治疗女性肝郁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0例中医分型为肝郁肾虚型的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成药组,每组35例。中药组口服疏肝补肾汤,成药组口服六味地黄丸和逍遥丸,两组均外用广谱防晒霜。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皮损区色素水平(黑色素、血红素)、MASI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皮损区色素水平、MASI评分均明显下降,中药组显效8例,好转20例,有效率80.0%,成药组显效2例,好转16例,有效率51.4%,中药组疗效优于成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补肾法通过减少黄褐斑面积、黑色素及血红素,能有效治疗女性肝郁肾虚型黄褐斑,中成药可作为中药治疗后的维持疗法。  相似文献   

9.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由多因素所致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发病率有渐趋增加之势.黄褐斑病情顽固,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由于影响容貌,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优白素治疗面部黄褐斑,效果令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滋肾化斑汤治疗肾虚肝郁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临床确诊的肾虚肝郁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滋肾化斑汤,对照组给予安慰汤剂,2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化斑汤对肾虚肝郁型黄褐斑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对称分布,严重影响美貌.多发生于女性,病程长,皮损日晒后加重.其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清楚,部分病人可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甚理想,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面部黄褐斑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面部黄褐斑50例高铭修孙平卿(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合肥230061)关键词: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六味地黄汤中图法分类号:R758.42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数患者面部褐斑呈现蝴蝶状,黄褐色,深浅不一,边缘...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以育龄期妇女多见,多对称分布于双面颊,形如蝴蝶亦称蝴蝶斑,中医称"肝斑"、"黧黑癍",无自觉症状,有碍美观,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笔者采用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60例,均为女性,根据患者就诊顺序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中医治疗概况李莉(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关键词黄褐斑,分型施治,内外同治,专方加减,外治,针灸,综述黄褐斑是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女性多见。中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全身性气血阴阳失调表现,主要与肝、脾、肾机能障碍有关,中医谓之“肝斑”、...  相似文献   

15.
黄褐斑是皮肤黑色素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常见面部呈褐色或黑色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的皮肤病,是皮肤科疑难病症之一。男女均可发生,但以中青年女性多见。由于有碍美观,给病人带来烦恼,甚至造成严重思想负担,影响心身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进展很大,现将目前中西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男女均可发病,以女性较多。我院2008~2009年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内外兼治黄褐斑,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132例,均为女性,年龄27~56岁。损害为淡褐色到淡黑色色素斑,最初常为多发,后融合形成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斑片,  相似文献   

17.
背俞穴注射治疗黄褐斑8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面部凸出部位出现淡褐色或深褐色斑块,呈对称性,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但境界清楚;多分布在颞、鼻、额、眉及上唇等部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性激素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另外精神抑郁、过度疲劳、日晒、劣质化妆品等因素亦可诱发。近年采用背俞穴辨证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8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法治疗女性肝郁肾虚型黄褐斑患者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0例中医分型为肝郁肾虚型的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成药组,每组各35例。中药组口服疏肝补肾汤,成药组口服六味地黄丸和红花逍遥胶囊,两组均外用广谱防晒霜。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周;2.选取3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巯基(-S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疏肝补肾法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OD、总(-SH)含量均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总(-SH)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对氧化/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中药组优于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补肾法通过改善氧化/抗氧化作用,调节黑素代谢,能够有效治疗女性肝郁肾虚型黄褐斑。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中药面部穴位按摩治疗黄褐斑58例方晓丽①许雨均②马少芳①关键词黑变病黄褐斑穴位按摩针刺疗法中图分类号R246.8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致病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近两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面部穴位按摩法,治疗黄褐斑病人58例,并与25例口服...  相似文献   

20.
耳穴压豆治疗面部黄褐斑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娜 《海军医学杂志》2000,21(4):358-358
面部黄褐斑是一种后天性局部性皮肤黑色素增多疾病 ,病因尚无定论 ,可能与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日晒等诱发因素使面部皮肤黑色素功能亢进 ,黑色素生成增多有关。中医认为该病为肾气不足 ,肾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气结 ,肝火不能调达 ,郁久化热 ,灼伤阴血 ,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该病好发于性成熟期后的女性 ,病损局限于面部易被阳光照射处 ,损害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 ,界限清楚 ,可略呈蝴蝶形 ,故俗称“蝴蝶斑”。我科从 1998年以来用耳穴压豆并配合相应部位点刺放血治疗面部黄褐斑 4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